APP下载

源远流长 荟萃一堂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

2013-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3期
关键词:展园山房岭南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岭南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这蜚声海内外的三大传统造园艺术浓缩在一楼室内展园的三个展厅展出,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尽享三大流派精华。

中华园林文化的代表: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室内展园是以苏州庙堂巷“畅园”原型为中心的苏州园林风格展示园。展园场地为45×30米矩形平面空间,展园总面积1450平方米,畅园面积820平方米,其他面积6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75平方米。

“畅园”复建占地面积约45×19米,东西向居中布置于园内,整个展园分隔成三个不同的园林空间。

中部的畅园复建

“畅园”是苏州小型园林的代表作之一,面积不大,一亩有余,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绕以厅堂、船厅、亭、廊,采用封闭式布局和环形路线,景致丰富而多层次。园内园林古典建筑较多,局部处理手法细腻,比例尺度适宜,山石、花木布置少而精,给人精致玲珑的印象。把“畅园”复制到园博馆的室内展园中,总体保持原貌,但需结合场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1、根据功能要求,留云山房进行了左右的镜向调整,使留云山房的附房成为展园内的贵宾接待室,位于右上角的次入口一侧,同时不影响畅园的布局和整体空间形象。

2、由于现状“涤我尘襟”船厅有过于压迫中部水面空间的感觉,复建时考虑适当加大横向的距离,同时把“涤我尘襟”建筑进深适当加深,空间上更加舒展。

3、由于展园东西45米的距离比实际畅园纵向的距离短,相应把桐华书屋进深缩小了0.9 米,两侧的长廊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保证畅园的空间和尺度等没有大的改变。

4、关于畅园古典建筑立面问题,包括屋面举折高度,外檐装修的比例尺度,门窗、挂落、漏窗等细部纹样精美度等,在畅园的复建时都需进行斟酌并提高品质。

畅园外的园林空间设计

展园因中部畅园主展空间的布置,南北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畅园居中。上部空间6×36.5米左右,其中一半空间是设备机房,设备房平面约6×17米,高度5米;另一半空间则作为展园右上角次入口的前院进行设计。设备房由于体量大,形式上又需保持古典园林风格,体量上化整为零,做成两个小的双坡屋面。其山墙的起伏变化成为畅园外围的苏式民居式背景,建筑形式和材料同畅园古典建筑融为一体。次入口前院部分作为畅园展示的序曲,有烘托主题的作用,设计简洁开敞,中部为面积较大的海棠芝花铺地,周边以山石花木为主题,四周高低变化的白墙为背景。又以正对次入口的主墙面为主景,玲珑的峰石,姿态优美的花木以墙为纸天然成为一幅画卷,士青面上的砖雕书法篆刻则增添了人文气息,有引人入胜之意。靠设备房墙体设计一小体量湖石假山,展现苏式园林叠石堆山的技艺,同时是该区进入中部畅园入口的对景景点布置。

畅园的下部空间有6×45米左右,中部有一座设备机房,机房平面尺寸4.5×10.7米,其两侧各分隔出一个小庭院。设备房的建筑处理原则同另一个设备房,只是形式上进行区别设计。左侧小庭院正对展园左下角的主入口,是主入口的前导空间。设计以堆石花木取胜,主题为牡丹芍药园。此园内畅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桐华书屋”完整地展现在院中,成为视觉中心,庭院中以精美的湖石花坛、花街铺地、花灌木进行衬托。右侧的小庭院四周围合,独处一隅,但其东侧围墙上有一较大的玻璃景窗,使其成为室内室外空间的交融地带,互为观赏点。设计此园,思路来源于畅园内流线的外延,从畅园内“憩间”侧的圆洞门连接小庭院,并接通“留云山房”山墙上的入口,园外有园。庭院以廊、半亭分隔成两部分空间,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廊亭成为此园的中心景观,植物种植以竹为主。小院可观可游可憩,别有一番小天地。

整个展园的设计,以“畅园”为主体,以期展现苏州园林造园的独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其他各小庭院起烘托陪衬作用,围绕畅园各成特色,既简洁又有亮点,展现出苏州园林小品营造的艺术特色。

技术指标

展园总面积:1450平方米畅园面积:820平方米其他面积:630平方米

一、畅园部分:

建筑总面积:375平方米。其中桐华书屋48平方米,延辉成趣亭9平方米,憩间4.4平方米,方亭一14平方米,留云山房113平方米,涤我尘襟船厅53平方米,半亭9平方米,待月亭6.6平方米,走廊9平方米,围墙100米,湖石假山529吨,湖石驳岸10吨

水体面积:130平方米

铺地面积:140平方米

其他面积:175平方米(包括绿地、堆石)

二、其他新建部分:

建筑面积:亭廊20平方米,围墙18 米,机房屋面148平方米

铺地面积:203平方米

其他面积:255平方米(包括绿地、堆石)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扬州园林

在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扬州园林占有重要地位。扬州是一座具有近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起了最早的扬州城——“邗城”,并于城下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150公里的人工运河“邗沟”,贯通了长江和淮河,成为隋朝南北大运河的起源。“邗沟”的开凿便利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扬州作为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扬州的园林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扬州园林肇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成熟于宋明,鼎盛于清代。由于扬州历史上经济发达,明清时期盐商财力雄厚,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清代康乾盛世扬州园林甲天下,并兼具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园林之多且精远胜于他处,更构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大园林景观,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中国园林博物馆把中国园林中最精华的部分,集其大成。扬州片石山房,传说是明末的大画家石涛所建,相传为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著名论点,贯穿他的实践活动中。“片石山房”就体现出“莫谓此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意趣,洋溢出“一峰剥尽一峰环,折经崎岖绕碧湍,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飘渺隐仙坛”的诗情。园中“水中月,镜中花”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们摆脱尘世的烦恼、修身养性、寄情泵山水的人生追求和向往,片石山房这座历史名园,显示了扬州传统文化及古典园林的精华和水平。

门厅置滴泉,景名“注雨观瀑”入园,水池前一厅为水榭,栏媚、福扇雕刻入微。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其一为半壁书屋,又一为棋室,以老槐树根制作棋台,造型古拙。中间则为涌的泉,伴以琴台,琴棋书画,合为一体。体现出“莫谓此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意趣,水榭在池之南,与假山主峰遥遥相对。

园中仿明代楠木厅,它结构严谨,深厚端庄。又于楠木厅西墙接造一“不系舟”临池而泊,似船非船,似坞非坞。楠木厅东院墙上嵌砖刻“片石山房”四字,为临摹石涛手书放大的。

假山以湖石紧贴墙壁堆叠,山顶高低错落,主峰在西首,山上有一株寒梅,东边山巅还有一株罗汉松,树龄均逾百年。山腰有石橙道,山脚有石洞屋两间,因整个山体均为小石头叠砌而成,故称片石山房。石块拼镶技法极为精妙,拼接之处有自然之势而无斧凿之痕,其气势、形状、虚实处理等布局手法大致继承了明代叠山之法,不过重点更加突出,主峰与山洞更加明显主次分明,片石峥嵘,运用了“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画理。

水的处理恰到好处,渗透到廊、厅、亭、假山,滴泉、涌约、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光线透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它跟随着观赏者人行步移,从满月到月牙,逐渐变幻,盎然成趣。这便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里面蕴藏着智慧人生的大知大觉,使人更觉空灵深远。

西廊壁上刻有碑文,选用石涛等诗文9 篇置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充分考虑园内原生特色,拟选择扬州片石山房中树种和花卉,同时根据北方室外气候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当地树种和花卉,尽可能找到相近、相似、相对应的植物。

技术指标

规划面积:1050平方米

建筑面积:270平方米

水面面积:280平方米

假山重量:650 吨

风格独特的岭南园林

岭南文化从地域上以广东地区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体,兼以ā家文化、苗瑶畲文化,多彩纷呈。从来源上则主要有三:一、以“渔猎为业”的广东南越族所开拓的中国古代海洋文化;海上丝路开通后因通商与交流所带来海外文化。二、因屯军、北方战乱或贬谪等因素而迁入北方移民所带来的中原文化;三、以海港城市为平台,海洋航线为联系,伴随对外贸易所带来的海外文化。

岭南的多元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的文化内涵,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岭南地区往往得风气之先,从洪秀全到康有为再到孙中山皆出广东,可见岭南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民主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鲜明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从建筑、园林、民俗、宗教乃至各种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自成一派,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而是与岭南文化一脉相承的求实重效,兼容并蓄,吸收各地园林艺术之精华,灵活变通又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也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如建筑中高柱础、缓屋面、宽檐廊、高墙冷巷与雨热潮湿,台风气候的关系,装饰中龙鱼龟蛇、水草瓜果与自然地域资源的关系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中远儒文化表现为岭南园林建筑不重视规范和园林审美重视世俗品味,务实文化则表现为从实用性考虑园林空间尺度与院宅一体的设计。

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余荫”取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之意,“山房”表明园林地处山岗与寄托园主隐居之意。

余荫山房造园有四巧: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以水居中、环水建园,满园诗联、文采缤纷。园内一座“浣红跨绿”桥廊将园景分成东西两部,分别建八角形水池和方形水池,其理水手法有别于传统中国园林而另成一格。东部水池建卷棚歇山顶的八角形玲珑水榭,四面环水,掩映东部空间;西部方池轴线对称,池北深柳堂为全园主体建筑,堂前左右植有百年榆树,花架上有园主手植炮仗花,花开时节犹如一帘红瀑。隔池相对的临池别馆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简繁对照。深柳堂东侧卧瓢庐南面四季窗窗格镶嵌当时欧洲进口套色玻璃,能使室外景观四季变换。

中国园林博物馆岭南园以广东名园余荫山房为原型,选其局部景区进行结构布局的适当调整后,仿建于场地上,力求还原出地道的岭南园林风貌,使人们领略到以余荫山房为代表的岭南园林魅力。展园场地大小约 24×22 米,经审慎考虑选取余荫山房中“浣红跨绿”桥廊西侧,以深柳堂—方形水池—临池别馆为主要景观结构的西部景区作为仿建对象。考虑场地的朝向与空间布局需要对空间进行局部调整,水池始终位于园林中部,体现岭南园林以水居中、环水建园的造园主旨。

桥廊把场地分成大小两部分空间,各自以一大一小两个水池作为中心景观。桥廊以东的小水池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英石跌水,作为园区主入口的水景观使游人第一时间领略岭南园林之水景特色。英石跌水的另一侧是同样极富地方风情的岭南盆景园,除了摆放的盆景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外,灰塑花台、立面上的绿色琉璃花窗等都是岭南园林中的艺术精华。

桥廊以西是参照余荫山房而建的方形水池,其北面是作为展园展示空间而复建的深柳堂,亦为展园内最主要之建筑。与余荫山房布局相同,堂前种植左右两棵榆树,中间花架植有炮仗花,重现山房经典的堂前红雨景观。水池南面的临池别馆因场地面积问题只能保留檐廊部分,虽不具室内空间使用功能,却也能保证以方池为中心的景观之视觉完整性。方形水池西侧仿余荫山房英石叠石与植物造景,并通过青云巷连接两侧次出入口的天井,天井的照壁上仿制山房著名的灰塑作品“四福捧寿”,作为次入口的视觉焦点。

技术指标

总面积: 536.75平方米

建筑面积: 193.03平方米。其中:深柳堂 124.04 平方米;浣红跨绿桥 23.93平方;米廊 45.06 平方米

水体面积: 141.82平方米(含跌水景石)

铺地面积: 113.52平方米

绿化面积: 57.03平方米(含置石上种植)

猜你喜欢

展园山房岭南
忆岭南
山房连花径(钢笔画)
后素山房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周菡菡 韦覃作品
重庆拾山房民宿
基于地域文化条件下的城市展园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