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良性间叶瘤1例报告
2013-09-04曾文超郭洪敏王洪宾刘淑永梁文勇纪林善颜景坤王帅
曾文超,郭洪敏,王洪宾,刘淑永,梁文勇,纪林善,颜景坤,王帅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右外踝肿物10年,反复破溃、渗液2个月”入院。主诉于10年前发现右外踝一肿物,大小约鸽子蛋大小,无压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肿物切除治疗,未行病理检查。术后1个月,于原部位发现肿物复发,且随着年龄增长,渐行性增大,无红肿及压痛,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肿物处皮肤出现破溃,且反复渗液。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查体:右外踝部可见大小约4 cm×3 cm类圆形肿物,局部无明显红肿,中央可见一瘘口,周边结痂,肿物局部无压痛,质地较软,活动度欠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晰。踝关节及各足趾活动感觉良好。辅助检查:X线未见骨质异常表现;彩超示右外踝皮下可见1.7 cm×0.5 cm囊性回声,边界较清,囊壁较厚;彩色多普勒表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临床诊断:右外踝腱鞘囊肿。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右外踝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被一不完整包膜包裹,形状不规则,与组织周围黏连紧密,分离时可见粘液流出。切除该组织后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良性间叶瘤(见图1)。
图1 病理切片:以黏液组织为主,不规则巢状,周围可见条索状纤维组织间隔,夹杂少量脂肪组织(HE,×200)
2 讨 论
间叶瘤是多种成分的间叶组织混合而成的瘤体,其包括良性间叶瘤及恶性间叶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是发生在四肢,临床报道多以良性间叶瘤为主。良性间叶瘤是一种由分化成熟的多种间胚叶组织成分混合而构成的良性瘤体。其组织成分多以平滑肌、脂肪及血管组织为主,粘液、软骨及骨组织等较为少见[1],在瘤体的构成中,各个组织成分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组织损伤有关,一般认为是由局部的软组织损伤导致间胚叶组织的化生及增生而形成肿瘤。从疾病特点来看:a)发病年龄及部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成年人较为多见,呈缓慢型生长,好发于内脏器官如肾脏、结肠等,也可见于躯干及腹膜后等部位,但四肢软组织的病例报道临床较少见。b)临床特点。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如发生在四肢或躯干部位,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常被误以为腱鞘囊肿、脂肪瘤、错构瘤或皮脂腺囊肿。c)生长方式。肿瘤多以慢性膨胀性生长,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结合紧密,界限不清,有时也可呈浸润性生长。
本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最佳方案,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物及其周围的部分软组织。由于该病术中所见不具有完整包膜,外生形态及组织结构与周围组织有差别,结构紊乱,界限不清晰,所以有时被误认为纤维肉瘤,故该病的病理检查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该病在形态学上无论是单发还是分叶状,如果术中完整切除,一般预后良好,不会复发,但若术中因组织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联系紧密,分离不彻底,从而导致术后组织残留,存在肿物的再次复发倾向,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
[1]范榔娣.肿瘤病理诊断学[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