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心脑预防高血脂
2013-09-04林楠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常常偏低。为什么糖友多有这些血脂异常呢?这还要从人体的物质代谢途径说起。
我们可以把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比喻成两条“道路”,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关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糖友的糖代谢发生时,就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的脂质的合成增加,而分解减慢,最终引起血脂异常。
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正常人要高。他们的这种心血管病高危险性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关系密切。有许多研究证实,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因此,糖友们要积极降脂来“护心”和“护脑”。
如何预防高血脂呢
每一个年龄在2 0岁以上的人,都应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如果正常应该每5年复查一次。血脂的检查项目最好能包含以下内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甘油三酯4个项目。如果不能测4个项目,至少要测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那么你就需要更加频繁的检测你的血脂,而不是5年。
如果没有冠心病及其他血管性疾病,没有糖尿病,只有1个或没有危险因素,那么LDL-C应小于160毫克/分升;如果没有冠心病及其他血管性疾病,没有糖尿病,只有2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那么LDL-C应小于130毫克/分升或小于100毫克/分升;如果有冠心病、其他血管疾病或糖尿病,那么LDL-C应小于100毫克/分升。最为重要的是LDL-C越低,患冠心病的风险就越低。如果需要降低LDL-C,那么医生会开一个 “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处方。如果经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使LDL-C降到满意水平,那就要接受药物治疗。药物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一般可将血脂降到满意水平,从而减少患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
在年轻人(男性20~35岁,女性20~45岁),如果LDL-C大于130毫克/分升,就应该进行强化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LDL-C大于190毫克/分升,应考虑接受药物的治疗。高密度脂蛋白(HDL)携带血液中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胆固醇。一些专家认为,HDL可将胆固醇从动脉带到肝脏,从而减轻脂质在动脉壁的沉积。此外HDL还可能将过多的胆固醇从动脉粥样斑块中移走。因此HDL-C又被称为好的胆固醇,它的含量越高,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就越少。如果HDL-C大于60毫克/分升,被认为具有抵御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相反,如果HDL-C小于40毫克/分升,那么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除了这些,还要从饮食上预防高血脂症状。
一是多饮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减慢,促使血小板在局部沉积,易形成血栓。多饮水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通畅。
二是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与水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具有降血脂的作用,粗纤维在肠道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苹果、梨、猕猴桃、柑橘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三是多吃大豆食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使血液中的胆固椁下降,改善血液黏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着,有利于防治高黏度血症及高血脂症。
四是多吃清淡的食物:以素食为主,粗细粮搭配,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肥肉)及甜食。还应合理调剂饮食,如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味厚的食物;少吃甜食,以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黏调度增加,促使病变加快。
高血脂患者五大误区
误区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包括三类情况,即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下。
误区二:化验单上无“箭头”就正常。
大多数高血脂患者都是在体检验血时发现的,所以很多人格外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化验单上没有发现“箭头”就觉得安然无事。
其实,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已经发生心梗、中风的患者,相应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这些人群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应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另外,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他们的胆固醇值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的指标,而应该控制得更低一些。
误区三:瘦人不会得高血脂症。
其实人的血脂水平与体形并无必然联系。高血脂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体形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会患高血脂症。
误区四: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血脂绝对不是越低越好。国外有研究发现,血脂过低,肿瘤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误区五: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没有特殊的症状,所以就把血脂异常视做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以为短期内不会导致大问题。事实上,高血脂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发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为了预防上述疾病的出现,必须及时进行降血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