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整修工程典型实例

2013-09-04□文/李

天津建设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历史风貌圈梁门窗

□文/李 巍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整修工程典型实例

□文/李 巍

文章通过近几年整修工程典型实例的项目特征和整修亮点,阐述了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工作方法和实施理念。通过各种保护方法,不磨灭历史线索,使历史与现代相协调,合理发挥建筑功能,更好保护起这些稀有资源。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整修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风格迥异的历史风貌建筑。从20世纪90年代,天津市开始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2005年9月,《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进入制度化、法制化的阶段。2005年至今,按照“保护优先、修旧如故、安全适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在设计和整修过程中强调真实、完整、可逆、可识别和最小干预,严格保护建筑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对以静园和庆王府为代表的500余幢、83万多m2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了整修。通过科研课题和工程实践,建立了相应的历史风貌建筑整修体系,完成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试点及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实施》、《历史风貌建筑整修技术与管理经验集成》等书面报告,从整修理念到工程管理日趋成熟,人员、技术和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 静园

1.1 概况

静园坐落于和平区鞍山道70号,占地面积3089.74 m2,建筑面积2063.33 m2,砖木结构2层楼房,设有地下室及附属平房,建筑群围合感很强,组合错落有致。

该建筑建于1921年,原名乾园,为原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私人住宅,1929—1931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此居住时将其改名静园,取“静观变化,静待时机”之意。

该建筑原为独户使用,设有燃煤锅炉采暖系统、抽水马桶等当时较为现代的配套设施,但因建造年代久远,使用后期形成45户居民伙住的局面,使用载荷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设计且历经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得该建筑无论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内外檐装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2 整修亮点

1)门窗修补。损坏以糟朽和人为拆改为主,对于那些可以使用的门窗,尽可能的保留并进行清理检修。比如议事厅的拱券形窗,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原来的进口玻璃在精心清洗后保留原样。对于那些非原物的门窗,或者损坏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则按原样添配,门窗大小、位置、窗框、材质、颜色等都与原来一致,做到保持原样式、原工艺、原尺寸。同时,注重合页、插销、拉手、风钩等门窗小五金的恢复,保留原来的,对缺失的则按原样式复制添配,见图1-图3。

2)天花顶棚。会客室顶棚原有独特的云彩花饰,但在整修前已残缺不全。对此,进行原件取样、制模、反样,完全按照原有样式恢复。对于其他地方的天花灰线、灯池也严格按照原有样式复原,从而使得修复后的静园忠实反映历史原貌,在建筑整体和建筑细节上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3)恢复大筒瓦屋面。整修前的屋面为1976年地震后铺设的水泥平瓦屋面,但经考证其原貌为极富天津地方特色的大筒瓦屋面。因此,依传统工艺作法,按照清理基层、抹草泥、分瓦垄、卧瓦、做灰梗的顺序恢复大筒瓦屋面。长廊处重做垫层,铺SBS卷材,做好细部。屋面烟囱在原位置按原样恢复,躺沟、落水管用原材料按原样恢复。

2 重庆道2 6、2 8号

2.1 概况

重庆道26、28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为 686.3 m2,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红瓦坡顶,清水墙砖,点缀以条状水泥饰面,外檐窗水泥窗套,入口处条石台阶,室内木楼梯、木地板,建筑造型独特层次丰富,呈对称构图。

2.2 整修亮点

1)地下室防水。底板采用C30抗渗混凝土、墙面采用M10防水砂浆,地下室整体采取丙纶防水卷材并增加防水套盒,有效防止地下室渗漏问题。

2)大筒瓦屋顶。屋顶采用传统建筑形式大泥挂瓦,原屋顶进行加固未进行拆改。外檐面砖铺设梅花钉、砖窗券样式保留传统建筑形式。

3)室内木作同期移植。部分室内护墙板,按照马场道60、62号(雍剑秋旧居)装修风格进行仿制,见图4和图5。

图4 被仿制护墙板

图5 装修后护墙板

3 大理道4 9、5 5号

3.1 概况

该项目坐落于天津和平区大理道49、55号,占地面积473 m2,建筑面积506.61 m2,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另设有附属平房。该建筑建于1937年,因建造年代久远,使用后期曾有多户居民伙住的情况,使用载荷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设计要求且历经了地震等自然灾害,其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内外檐装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2 整修亮点

1)增设防潮板,见图6-图9。

2)外跨圈梁改内置圈梁。由于历史原因,天津市许多历史风貌建筑均存在1976年地震后加固使用的外跨圈梁,使得建筑物原有外檐形式遭到了破坏。本次工程作为一个试点,将建筑原有外跨圈梁拆除,改为内置圈梁并增设构造柱,不仅从整体上对房屋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并使建筑物外檐得到了恢复,见图10-图13。

3)外檐门窗形式。建筑物原有门窗为紫棕色钢质门,单槽钢窗,玻璃破损严重,窗框锈蚀严重。整修门窗依旧采用紫棕色,考虑到原钢窗材质不适宜整修后使用(节能指标达不到现行标准),整修改造使用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代替原有钢门窗,样式保持原风格,见图14和图15。

4)室内木门窗、木楼梯。建筑物室内木门窗及楼梯为菲律宾材质,保留比较完整,历史风貌特点突出,但由于年久失修失养,损坏较为严重。整修进行恢复性保留,将木作脱漆处理,最后刷清油以体现木作自身纹路,见图16-图19。

4 马场道2 4号

4.1 概况

该建筑与香港路21号联体,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24号,占地面积57 m2,建筑面积670.18 m2,为砖木结构3层楼房,另设有地下室及附属平房,院落开敞。

4.2 整修亮点

原始外檐合光石墙面经过长期风化、雨淋等自然条件损坏,已大面积空鼓、开裂、脱落。地震后增加圈梁,破坏了原始墙面且其圈梁部位采用抹水泥疙瘩的施工工艺,与建筑原始风貌不符。

对拆除的原始合光石进行收集,重新配比。因原始合光石材料已无从获取,添配所选用材料与原始材料类似并进行多次施工样本筛选。整体墙面砂浆抹灰,找平后清洗所有新旧合光石混合搅拌,自上而下墙面抹设。待水泥初步凝结时,采用高压水枪清理水泥面层。此步施工中,重点把握好水泥凝结时间。时间过短则清理面层同时合光石宜脱落,时间过长则面层无法清理干净。

5 庆王府

5.1 概况

庆王府位于天津市重庆道(原英租界剑桥道,Cambridge Road)55号,地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最集中的“五大道风貌保护区”中,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地上3层、地下1层,为混合结构,占地 4683 m2,建筑面积 5921.56m2,水刷石外檐,楼房四周设有西洋列柱式回廊,富有欧洲品味,大楼平面为长方形,中央为方形大厅,一、二层大厅周围有列柱式回廊,四周为居室,3层8间房是供奉祖先的影堂,院内大花园,有假山、石桥、亭子、景致幽雅宜人,大楼东面的小花园,有一座中国传统式的六角凉亭。

5.2 整修亮点

1)纯手工作业挖掘历史遗迹。整修中意外发现建筑始建时期墙面及楼梯顶面留有彩绘图案,工人细致小心地剔、擦和清洗,纯靠手工作业慢慢地挖掘出这些历史遗迹,使得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重见天日,见图20和图21。

2)外檐清洗技术。外檐水刷石配比一致,形成了统一,但新补外檐与原有外檐颜色差异太大,三层与一、二层形成强烈对比,修补的星星点点好像麻子一样丑陋,而且檐口处雨水侵蚀严重,四角雨水斗下方外檐均为黑色,西洋列柱还存在阴阳面的问题。选用去油剂清洗、石材清洗剂稀释清洗、砂岩清洗注射法几种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处理,圆满的实现了外檐的统一协调并略带沧桑,很自然,见图22。

3)可逆性无障碍设施的增加。原有老木楼梯较为陡峭,为方便残疾人和老人儿童,按照可逆性的原则,采用OTIS无机房技术在主楼西侧增设无障碍电梯。

6 结语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整修工作,在探索工程现代技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挖掘保留传统材料、工艺和作法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除依据《房屋修缮工程工艺标准》进行五金件原样添配,室内木作同时期移植,墙体增设防潮板,外跨圈梁改内置圈梁等老工艺、老做法外,还采用新型外檐清洗技术清洗外檐,采用现代设备提升历史风貌建筑使用功能和舒适性。保护文物和历史风貌建筑意义重大,保护方法各式各样,历史线索不可磨灭,历史与现代的协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功能。

TU746.3

C

1008-3197(2013)05-40-03

10.3969/j.issn.1008-3197.2013.05.016

2013-04-22

李 巍/女,197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历史风貌建筑整修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历史风貌圈梁门窗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邮古城空间演化、现状及特色研究
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