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循环发展到产城融合

2013-09-04李承明黄彦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县域园区

□文/本刊记者 李承明 黄彦

从循环发展到产城融合

□文/本刊记者 李承明 黄彦

从第一家企业入驻,到近百家企业汇聚;从一片荒芜的河滩荒地,到全省循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年来,旬阳工业园区所形成的创业创新、开放包容、服务担当精神,为近45万旬阳人民绘就了壮美宏图,让旬阳成为陕南工业重镇和区域经济核心的梦想得以实现。

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右一)、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宗科(右二)、旬阳县委书记邹俊杰(左一)、县长张益民(左二)在旬阳工业园区考察交流

工业园区是资源统筹、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发展新型工业的新模式。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迅猛、成效卓著,在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理论实践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是省政府批准的首批重点县域工业园,以旬河为主轴,顺势而建八个工业小区,形成山中有水,水映林绿,林掩工厂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可用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20家,由建园伊始的10亿元,到2012年实现企业营业收入75.7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安排就业1万人。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县的70%,提供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60%,提供就业占县城60%以上。

五年时间,为何能实现园区的营收增加八倍,工业产值连续五年保持50%的增长速度?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为何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县委书记邹俊杰说:“我们不仅坚持以工业强县为核心战略,而且注重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发展,让新型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扩张,并未雨绸缪的提前谋划转型升级,实现园区持续快速增长。”

转型升级:构建循环产业

园区通过高起点的规划研究,充分把旬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与时代发展新要求、新理念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把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理念融为一体,转化为可操作的园区项目规划布局方案。通过科学的规划,在5公里长的旬河两岸,山丘河谷地带硬抠出工业用地5平方公里。研究提出园区工业及配套发展项目80个,总投资约250多亿元,预期建成年工业产值150亿元。经过五年的建设,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正成为产值近百亿,绿水绕青山的景观园区。

园区立足旬阳县情实际,实行主导产业链式延伸、集聚布局。工业园区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配套,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完善了园区内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制品和医药等六大循环产业集群。

园区形成了以尧柏水泥为龙头,以耘沃工贸、平安水泥、陕西中材公司、瑞财砼制管厂、百通运输公司等相配套的新型水泥建材循环产业集群;建成亨通铸造年产5万吨球墨铸件生产线项目,形成以宝通、宝利为主,科通电缆相互配套的制造业循环产业集群;建设恒源生化年产300吨皂素清洁生产线项目,形成以科威生化、恒源生化配套的黄姜综合利用,文明油脂、紫薇花卉等生物加工循环产业集群;建设新森林年产10000吨中药材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链。做好前期项目工作,积极推进旬阳太阳能晶硅刃料—高品质镁合金铸件循环经济项目,新森林陕南中药材研发中心项目,紫薇花卉冷水河口100亩园林花卉基地项目的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园区产业中循环。

园区形成了以铅锌采、选、冶,铟硫回收利用,余热发电,废水废气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产业链;以尾矿渣,余热发电为链条的水泥制品加工产业链;以铁矿为原料,球墨铸件、汽车配件、汽车组装为链条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循环发展的新局面。

机制创新:深度服务企业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力量的“发动机”,旬阳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县域招商引资的洼地,中小企业创业的平台。五年来,先后筹资3亿多元,完成了园区供水管网配套、110千伏变电站、5公里堤防工程、11公里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农民工住宅小区建设。先后引进了西部尧柏水泥集团、陕汽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润农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和50余家小企业入园建厂。

园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精干、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在园区建立了集行政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建设服务、培训服务、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等八大服务平台。县政府投资700万元,争取国、省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园区管委会服务中心。为破解园区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资金难题,先后与西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县校合作平台,引进7名研究生和学院先进技术成果,应用于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还在园区成立了2个小额信贷公司,县财政建立了园区企业发展基金、担保公司和贴息贷款基金,对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给予了资金支持。

产城融合:打造工业新城

园区主任邓帮财谈到,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产城融合”的突破口就是激发城镇社区这一结构单元活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精心打造,把城镇社区提升为“产业发展服务区”,从而实现产业园区由工业园区向产业集中区转型,产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提升,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升级。让一个个产业“细胞”的活力在新城建设中得到提升,使产业园区借助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园区发展。

“不只是经济要看园区,旬阳的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也要看园区。”去年,旬阳县政府给邓帮财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让1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成为旬阳县城的重要“新城”。

现在,旬阳生态工业园区的使命有了些新的改变。“循环让自然更有价值,工业让旬阳更美好,园区让农民更幸福。”这是现代园区的历史使命,也是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在园区开辟近400亩的员工安置土地,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园区里农民工在园区安家。实现园区的产业、生活配套,让农民变成市民后,既能乐业又能安居。

一期九栋三万平米配套完善的安置楼已快完工,已登记预交房款的购房者超过1000户,为企业干部职工提供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未来梦想:成就一流园区

旬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县域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机制,为西部乃至全国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园区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省中小企业局授予“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一切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对于勇于寻梦的邓帮财和他带领下的园区人来说,他们并未满足,也从未停歇前进的脚步。面对未来,他们将以“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工业园区”为梦想,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为动力,以科学、创新的决策为实践路径,以此创造旬阳县域经济灿烂辉煌的明天,为美丽旬阳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产业支撑。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旬阳工业园区要谋求更新的、更大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于园区来说,核心任务是发展产业,根本支撑在于企业,只有把园区做实、做大、做强,才能把产业发展好、园区建设好,才能实现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园区的目标。”邓帮财谈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园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招名企、引龙头,通过引进增量,带动产业聚集,扩大经济总量,同时,注重统筹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营造好适宜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聚集的环境,通过环境的提升,促进要素聚集和产业提升,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基于这一目标,日前,管委会提出了指导和引领园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工业园区。”针对这一总目标,园区拿出了具体的实践思路:从企业、产业、人才、环境四个层面,细化“核心竞争力”内涵。一是继续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链型发展体系。进一步把生态立县、循环工业向民生工业转型,把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进一步提升,推进产城融合、园城共建,以园带乡,创新发展,实现强县与富民目标的同步实现。二是要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核心。三是要有高层次的人才,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关键。四是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服务,提高环境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保障。

“工业是园区的发展之本。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经济,是园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托。”邓帮财表示,要充分释放、调动和激活园区六大板块的功能价值和空间价值,以板块的快速建设发展,带动和促进园区产业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县域园区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