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延安局部执政精神永放光芒
——用“自逼机制”使干部重回群众中去

2013-09-04吕日周

西部大开发 2013年7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体制竞争

□文/吕日周

让延安局部执政精神永放光芒
——用“自逼机制”使干部重回群众中去

□文/吕日周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改革创新精神,需要诠释创新。用“自逼机制”,让干部重回群众中,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延安精神的内核是陕甘宁边区在“他逼机制”条件下,局部执政经验闪射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改革创新精神。

狭义地讲,是陕甘宁边区67个县市区政治、社会、地理、自然逼出来的;是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出来的;是这里全体军民干出来的;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几十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用心思索、前后比较、反复推敲总结升华出来的。

广义地讲,延安精神是井冈山、遵义、西柏坡、太行、吕梁、沂蒙、大别山、大寨、右玉等精神吸收、升华和发展的结晶,是全国战争年代成功局部执政的宝贵经验,是全国全面执政的基础。她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执政角度讲,延安精神既有革命精神、又有创新精神还有改革精神。党把最优秀的干部推荐出去,由人民来选择。现在有人认为不适合搞民主执政,理由是人民文化水平低。实行民主,主要是利益问题,水平问题是次要的,不能说教授就能搞民主,文盲就不能搞民主。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民主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

吕日周

现在到了我国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求助于实践,求助于历史上的实践,到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当中寻找方法。要把路径找对,从解放思想到解放行动,从解放理论到解放实践,我们要有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认识。

下边,我提纲挈领地从五个方面讲。

理论上的新突破

我们共产党人要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实践。新的实践要求在理论上必须有新突破。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所有制的改革,这就突破了一个理论。邓小平说,市场经济没有社会属性。这奠定了邓小平的理论,奠定了现在的繁荣,奠定了现在世界列强对我们的重视。

十多年前,我写文章认为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是一样的,不应该有社会属性。体制是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的隶属、劳动、工资、分配等体系和制度。体制是制度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体制是为制度服务的。

但要强调一点,没有社会属性不是说要照搬。对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体制也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搞多党制,我们反对多党制,因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民情、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特点。我曾建议中央突破社会体制没有社会属性这一点,这就可以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理论支持。现在民主与科学融为一体了。如果不在民主上下工夫,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结合上的新提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社会主义必然进行五结合: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实际相结合。

延安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时实际相结合。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吸引群众参观。

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达国家体制相结合。

我们有最好的制度,但体制有问题,这是邓小平说的。资本主义的制度是坏的,但体制好,我们要学习他的体制。那么一些说法就要变,好多说法现在不说了,比如兴无灭资,可以提兴社学资。我到德国去,去马克思的故乡,他们问我,《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怎么翻译,我说“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他们说不对,应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不懂德文,不知道对不对,但这两种翻译是不同的概念。我想说学习西方的一切文明成果,但都要与本国国情结合。

3、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达国家文明相结合。

4、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我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特别拥护邓小平,有的特别拥护毛泽东。我认为应该结合。什么原因,是因为没有把结合两字弄明白,都是没有以人为本,没有遵循科学发展观。两种错误倾向出于背离科学发展的同源。“左”必然发展慢,“右”必然两极分化,都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抛弃这些错误思想,要搞结合论。我在基层工作提倡做三合面、四合面馒头。把毛泽东的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和邓小平的大胆改革、制度创新以及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等结合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改革思想,把改革体制和改造思想相结合。

5、上级部署和当地实际相结合。

各地、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有自己特点的提法、方法,加起来才是中国特色。不怕搞理论有争议,搞实践受偏见。我提出:改革体制必须跟改造思想相结合。在改革体制当中改革思想。改造思想不能空改造,就要结合改革体制;改革体制也是一样,不能改革为自己私利,要改造思想符合人民的愿望。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没有人相信谁高尚、真改革、为人民。这种现象的根儿是改革体制没有结合改造思想。

国情上的新强调

1、国情

我们的国家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这个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理论上设计的科学社会主义,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也不同于列宁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中间状态的社会主义,现在也不存在了。现在存在的只有我们中国式社会主义。我把社会主义分成三种模式:资后社会主义、资中社会主义、资前社会主义。资后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资本主义制度充分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我把它叫做资后社会主义;列宁搞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我把它叫做资中社会主义;而毛泽东带领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前建立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在中国还没有开张、挂牌,我们就搞了社会主义,叫做资前社会主义。

这个社会主义怎么搞?毛泽东带领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文革”说明他的探索失败了,但我认为这是伟大的失败,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伟大理想的实践。马克思并没有对资前社会主义更多论述,只说过社会形态可以逾越,但是生产力不能逾越,也就是说社会形态可以在半封建半殖民搞社会主义,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能逾越的。

2、党情

世界上的国家大都是先有国家后有的党,而我们是先有中国共产党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民主集中制、协商民主。

现在的问题是党领导干部的体制出了问题,不是出在理论上,而是出在实践的方法上。许多问题老百姓不满意,就是因为没有方法。我们的理论是世界上最好的理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我们有最好的执政主体——中国共产党;最好的实践主体——全体人民。不能因为一些干部出了问题就说为官必贪,我认为95%的干部都是好的,8000万党员是个庞大的队伍,只要其中百分之一的人贪污就是个大数字。现在关键问题是要研究民主集中制不能成为集中民主制,党管干部不能成为党代替人民管干部,应该是党带领和带动人民管干部。全国这样实践的地方很多,历史上也有,延安时期就很好,不能放着好的方法不去借鉴。

改革上的新重点

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改革究竟设计了什么?我认为他主要设计了三个竞争:

第一,产品的竞争,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实现部分人先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不能像有的地方说,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先富裕起来的人要先等一等,等后面的人富裕起来了,你再往前走,肯定这观点不对。产品的竞争没有限度,没有边沿。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距,先富裕起来也不能限定一个比例,不能有这个界限。

第二,地方的竞争,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竞争包括地方之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竞争,进行社会体制改革走向共同富裕。这个竞争那就不光是一个产品竞争的问题了,它这个竞争就是多方面的了。共同富裕就是一个目标,只能接近,很难实现。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过程,贫贫悬殊、贫富悬殊、富富悬殊,第四阶段才到了社会主义的终极阶段——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一要按劳分配,二要按生产要素分配,三要政府收税后的服务水平分配,四要经过共产党人对富人的教育,先富裕起来的人进行道德分配,愿意拿出钱来支持别人。这第三、四种分配没搞好,是目前按权力分配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两极分化的根。

第三,党政干部之间的竞争,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

邓小平的三个竞争,中间有一条红线,那就是解放思想,发展文化的竞争,解放思想的竞争。我认为文化体制的问题从根儿上说是思想问题,我不愿意把文化体制改革独立的放在一个阶段,因为文化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产品的竞争、地方的竞争、党政干部竞争的一条红线。改革哪方面呢?经济改革、文化改革肯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干部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改革,说得更透彻些是政治体制改革。

延安精神要求我们干部重回群众中,理论重回实践中,执政重回民主监督中。我们现在干部体制存在问题,一是一级任命一级,二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位一体。

让干部重回群众中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方法问题、利益问题,也是一个制度问题、标准问题。最根本的是利益问题。如果联系群众可以得好处的话,都愿意联系群众,如果没有好处,那联系群众就会大打折扣。

执政新阶段的新机制

(1)局部执政。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局部执政。局部执政因为周围有敌人,有他逼机制,所以执政很好。

(2)初步执政。初步执政是全国解放后的执政。那时候我们完全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包括文化大革命也是这样,都走了弯路。

(3)探索执政。探索执政时期,农村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出现了“六四”风波,到了探索执政时期,我们由于求“稳”产生了一个“怕”字,改革放慢了速度。

(4)深度执政。这就是我们现在深度执政中遇到危机,国际危机和国内危机。我们得自己逼着自己干。

我们从局部执政、初步执政、探索执政发展到十八大之后的深度执政时代,遇到这个棘手问题,“危”字要产生“逼”字,各种危机感自逼着我们,必须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去逐步解决。

延安精神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自己实践的案例。联系群众只做表面文章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现在脱离群众发展到不仅脱离群众而且脱离干部,脱离领导班子成员,甚至是脱离家庭成员成为孤家寡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关起门来讲,习总书记多次讲,要开门,接受群众监督。如果不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变成吹捧与互相吹捧,新时代必须公开,接受百姓监督。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必须自己逼着自己干,用“自逼机制”来解决。

何谓自逼机制?自逼机制,就是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达到目的调动自己的力量产生的工具和手段。这里所说的自己,不是指自然人自己,而是指利益目标与自己相同的自己人。自己人也就是指党的领导人和每一位公民。把党组织领导人和公民对公务员的严格要求作为对立面迫使自己努力工作就是自逼机制。之所以强调自逼机制,因为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唯一的革命对象是旧体制,其余都是革命的动力。公务员作为改革动力必须是自己逼自己。否则,就可能变成改革的绊脚石,甚至于转化为革命对象。改革是危机导向,是逼出来的。同样,开放、发展、创新也是逼出来的。想解决问题、想发展、想创新的公务员,都会把自己的服务对象,作为逼迫自己的力量去推动工作。那么,为了使更多的没有这种为解决问题去寻找自逼力量的人,甚至于是不想解决问题而躲避自逼力量的人去认真抓落实,那只是一种办法,实行自逼机制,去迫使他们努力工作。

具体而言,自逼机制24字工作法,即寻找问题、公开问题、解决问题、追究责任、案例教育、归纳演绎。

第一,寻找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党内出现了一个坏现象,那就是掩盖问题。光说成绩,不说缺点。过去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现在变了,现在说,“成绩不说就跑了,问题不说就了了”。

第二,公开问题。知道存在哪些问题后,通过会议、文件、报纸、电视在不同场合和范围内加以公开。公开问题后,问题不光是个工作责任的问题,也变成了干部的道德品质问题。

第三,解决问题。想法设法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解决自己所领导地方的类似问题。

第四,追究责任。不追究责任就没有人负责任。追究责任的办法是“三丢”:丢官、丢人、丢钱。追究责任,有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连带责任、领导责任还有体制的责任。

第五,案例教育。针对处理了的问题,形成案例通过讲党课讨论的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

第六,归纳演绎。形成文件、形成制度、形成法律,解决面上问题。转变作风也要有个规范性的东西,具体怎么操作,我提出这二十四字工作法,供大家再讨论、研究。

(个别地方,本刊有删节)

(作者系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主席、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体制竞争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延安精神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