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013-09-03项莹曹阳

上海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药专利申请医药

项莹 曹阳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南京 211198)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提高医药企业竞争力、促进医药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本文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10年)》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0-2010年)》等相关数据,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客观地评述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及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我国的1 106家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670家,占60.58%;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为662家,占59.99%,平均每个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拥有研发人员83人,比上年的77人增长了7.7%。研发经费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可见,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

2 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分析

2.1 科技人员的投入

科技人员的投入是衡量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投入强度以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表示,人员的素质则通过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占比来反映[1]。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为55 234人,平均每个企业4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28 195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1%。从历年研发人员投入情况来看,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呈现出知识化、专业化的良好趋势。2000-2003年,研发人员平均增长速度为4%,而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图1)。可见,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体现出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然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30%,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的投入仍不足。企业人才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

图1 2000-2010年大中型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员投入

2.2 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2.2.1 经费结构

了解企业的资金结构,可以知道主导企业研发创新的中坚力量并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2]。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资金,2010年企业资金占全部研发经费的91%。政府资金占7%,与2009年的6%相比,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全部研发经费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由此说明,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2.2.2 经费投入强度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2000-2010年的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科技活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2010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合计为122亿元,比2009年增长23.1%,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研发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类活动。对于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试验发展活动仍然是研发活动的主体。2010年,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支出占研发总经费的31.7%,而试验发展经费占研发总经费的大部分(68.3%)。

然而,与国外著名制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研发投入水平仍然很低。医药制造业是属于研发密度最高的产业[3],美国、欧洲企业的新药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30%以上。我国医药制造业若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

3 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分析

3.1 新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

技术创新产出能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效果,是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情况能直接反映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水平。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与2009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实现新产品产值1 772.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 675.5亿元。

从产出效益来看,新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4%左右。2010年新产品出口698.9亿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41.7%。从这一比例来看,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创新效果很好。但创新药品仍主要是仿制药品,出口药品中绝大部分为化学原料药。这一状况表明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含金量低,有待于结构性调整。

3.2 专利申请及拥有情况

专利的数量、水平以及被社会认可和市场接受的程度,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因此,专利数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效的指标。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达5 767件,比上一年增加982件,同比增加21%;有效发明专利数5 672件,比上一年增加2 361件,增长率为45%(图2)。2010年平均每个企业专利申请数为4.35件,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28件,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逐年上升。分析发现,我国的化学药物专利申请数量较过去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中药专利虽然申请较多,但质量差,许多是单处方的变更和罗列,缺乏专利申请所要求的创造性。生物药物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但发明的创造性和申请的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 。

图2 大中型医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

3.3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情况

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为引进国外技术共支出4.84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4.99亿元,购买国内技术支出7.12亿元,技术改造支出60.08亿元。与2009年相比,除技术改造费用降低4.4%外均有所增长。涨幅为:引进国外技术增长14.4%;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增长18.5%;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增长8.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消化吸收经费与引进技术支出经费之比为1.03:1,而日韩的一些制药企业这一比例均已达到5:1至8:1,我们国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技术改造支出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上升且所占比重仍然很高。

4 结语

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研发和创新[4]。无论是研发人员投入还是研发经费投入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医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我国大中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和途径主要表现为技术的改造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很少,大部分新产品为仿制药品,缺乏国际竞争力。要改变这一困境,本文提出几点策略:一是需要国家加大对大中型制药企业基础研究的投入资金比例,切实地制定有利于制药企业投资新药的政策,使企业逐渐实现从仿制药开发到新药研发投资为主体的转变;二是要不断加强对药品专利及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健全我国新药研发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研发-生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促使我国新药研发进入良性循环;三是加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在于应用,两者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单纯依靠引进技术模仿创新、二次创新或只引进不创新,很难紧跟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脚步。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外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切实地参与到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去。

[1] 孙利华, 张敏, 左根永. 试论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J]. 中国药业, 2004, 13(1): 25-27.

[2] 邹鲜红. 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药业论坛, 2009, 18(8): 12-13.

[3] Watanabe C, Takayama M, Nagamatsu A, et al. Technology spillover as a complement for high level R&D intensit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 Technovation, 2002, 22(4): 245-258.

[4] 曹阳, 卢春丽. 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 上海医药, 2008, 29(9): 392-394.

猜你喜欢

新药专利申请医药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