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3-09-03区晶莹伍嘉晖俞守华卢少然
区晶莹, 伍嘉晖, 俞守华, 卢少然
(华南农业大学 a.公共管理学院,b.信息学院,c.设备处,广东广州510642)
0 引言
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是培养当今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1]。为此,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办公自动化应用”实验课程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对改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和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1 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
1.1 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2],实验教学活动的成败需要实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衡量。实验教学效果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变化和学习需求满足程度。它直接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3-4]。
1.2 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2.1 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角度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育服务满足学生需求的程度,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了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利于学校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教学效果,能使教学产出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使学生乐在其中和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教育服务享用者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衡量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的效果。
1.2.2 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测量指标的构建
目前,不少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情景模拟式”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仅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而且与学生、实验设备与环境、课程与教学管理等参与或支持实验教学的主体所涉及的因素密切相关[5]。因此,根据“情景模拟式”实验教学方法,选取“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实验室设备与环境”、“实验课程与教学管理”这4个方面作为学生主观感受的评价内容,然后参考一些相关文献的实验教学评价指标[6-11]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本研究确定了35个关于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测量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测量指标
2 实证调查数据收集
2.1 调查数据来源与方法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面向我校公共管理类及相邻专业教学科研的综合性共享实验平台,下设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共政策分析实验室、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社会统计分析实验室、电话访谈实验室、社会工作模拟工作室6个功能实验室,主要承担着公共管理类及相邻专业20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其中,实验教学人员由专业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担任。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选取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基础类实验课程“办公自动化应用”为实证,运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对公共管理学院3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办公自动化应用”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2.2 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数据信度分析
2012年4~5月对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随机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了244份,有效调查问卷2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2%。其中,年级方面:2008级有18份,2009级有130份,2010级有90份,以2009级和2010级的本科生为主;性别方面:男生有104份,女生有134份,男女比例相对均衡;高中学科背景方面:理科生源有88份,文科生源有150份,文科生源相对偏多。
Combach'α信度系数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评价问卷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α系数越大表示内在一致性越好。根据 Nunnally(1978)的标准,α >0.9为信度非常好;0.7< α <0.9为高信度;0.5<α<0.6为可以接受使用;α<0.5以下则应该重新修订研究工具或重新编制问卷较为适宜[12]。用SPSS18.0软件计算出本研究调查问卷的Cronbach'sα 系数为0.956,属于高水平信度,这表明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非常好,调查数据反映的内容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实证分析
3.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其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通常包括以下5个步骤:指标数据标准化;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确定因子个数;求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因子命名;求因子得分值与综合因子得分值[13-15]。
3.2 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的目的在于对影响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的诸多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炼影响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尝试从外显的现象中探索出更准确的潜在因素,为提高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2.1 指标数据标准化
在各科课程的考试难度、教师打分、成绩分布、平均成绩和标准误差都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分析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办公自动化应用”实验课程的主观测量指标数据,由于调查问卷都是李克特5级量表题,所以测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要求不高,在使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时,测量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工作将由SPSS统计软件自动处理。
3.2.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KMO是用于比较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检验因子分析适合程度的变量,其数值越接近于1,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可得到本研究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909,符合了使用因子分析的标准。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近似卡方值为2991.87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于0,达到显著水平,代表变量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共同因子后,对重复载荷和载荷值低于0.5的因子进行删除。通过分析将 T8、T12、T13、T14、T17、T25、T31、T32、T33、T35这10个因子剔除。
3.2.3 确定因子个数
为了确定因子的个数,以主成分分析为因子的提取原则,按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进行提取,主成分的特征值越大,其影响力度越大。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采用此标准,本研究共提取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特征值占全部因子的比例为63.253%,用这5个因子可以解释原来的25个影响因素测量指标的大部分内容。
3.2.4 因子命名
为了了解每个因子代表哪些变量,一般做法是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变换,按正交方差最大变异法转轴后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了方便、清晰地研究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图表中的显示格式以因变项在主成分中的载荷大小来排列变量,载荷绝对值小于0.40的数值取消显示,具体见表2。因此,根据不同变量在不同因子中的载荷大小,可以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
表2 旋转变换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2中,对提取出的5个因子分别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可知5个因子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均比较高,信度水平较高。因此,上述5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基本反映了同一内容,可以对每个因子进行独立命名。
第1 个因子在 T20、T21、T23、T22、T19、T18、T15、T34、T24、T16 10个测量指标中作用较大,都与教师的个体特质及教学行为相关,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第1个主因子可以命名为“教师教学效能”,简称“教学效能”。
第2 个因子在 T28、T26、T27、T29、T30 5 个测量指标中作用较大,反映的是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因此,第2个因子可以概括为“设备环境”。
第3个因子在T2、T3、T1、T4 4个测量指标中作用较大,都与学生个体对该课程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相关,可以反映学生个体对此门课程的主观态度。因此,第3个因子可以命名为“学习态度”。
第4个因子在T7、T6、T5 3个测量指标中作用较大,所反映的是学生对“办公自动化应用”实验课程的学习行为。因此,第4个因子可以概括为“学习行为”。
第5个因子在T10、T11、T9 3个测量指标中作用较大,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同学或组员的影响。因此,第5个因子可以命名为“学习氛围”。
所以,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公共管理类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可提炼为教学效能、设备环境、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氛围等共5大因子。
3.2.5 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5大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进行相关分析,常用的方法是皮尔逊(Pearson)法。使用SPSS 18.0软件根据皮尔逊(Pearson)法计算出各个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具体见表3。可知,相关矩阵中的每对相关关系P值均小于0.001,在显著度α=0.01的水平上,5大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均显著相关。以皮尔逊相关系数(简写r)大小为标准,影响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教学效能”(r=0.656)、“学习态度”(r=0.576)、“设备环境”(r=0.481)、“学习氛围”(r=0.460)、“学习行为”(r=0.333)。
表3 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相关系数
4 结语
提高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其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繁杂。本文在确定了35个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测量指标基础上,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办公自动化应用”实验课程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教学效能”、“设备环境”、“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氛围”是影响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的5大影响因子,并且其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教学效能”、“学习态度”、“设备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行为”。因此,以教学质量改进为突破口,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水平,改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知,积极维护并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创造教学内容的实践机会等方面去提高和改善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 高燕妮.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电子政务,2008(9):54-58.
[2] 熊宏启,戴玉蓉.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4,8.
[3] 黄文华.干部教育培训设计与管理[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30-45.
[4]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余 洋.基于情景模拟法的保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5):72-73.
[6] 孟庆茂,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4):617-719.
[7] 李 伟,刘 畅.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39-43.
[8] 蒋剑波.大学生评价教师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9] 郭 剑.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0] 张永智,艾治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3+2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56-159.
[11] 祝凤荣,张向阳.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26-129,152.
[12] 薛 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0-51.
[13] 谢龙汉,尚 涛.SPSS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87-290.
[14] 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 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J].统计研究,2005(3):65-69.
[15] 周文利,林基明.因子分析模型用于实验教学改革与评估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7(1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