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分析
2013-09-03陈明川
陈明川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五指山 572200)
腹泻病在中国小儿中属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儿童腹泻按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1]。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全世界每年因RV感染导致婴幼儿死亡人数大约为90万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为了解海南省五指山地区R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笔者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RV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79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离体均不超过2 h。
1.2 试剂与方法 购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胶体金法,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儿RV检测阳性率和不同季节患儿RV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χ2分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儿RV阳性率比较 79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测RV阳性率为26.14%(207/792)。男患儿与女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27.92%(129/462)和23.64%(78/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P>0.05)。
2.2 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率比较 检测RV阳性的207例患儿中,年龄最小者33 d,最大者7岁。各年龄段中,以1~2岁组阳性率最高(43.59%)。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2岁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儿RV检测结果
2.3 不同季节患儿阳性率比较 全年中,以1~3月阳性检出率最高(43.80%)。经总体χ2检验,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3月组与其他三组比较,经χ2分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2.4 RV阳性粪便常规检查结果 207例RV阳性粪便性状均为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常规镜检中,脂肪球增多的占31.88%,白细胞增多的占4.35%,未见异常项即全部阴性结果的占63.77%。
表2 不同季节患儿阳性检测结果
3 讨论
轮状病毒属呼肠病毒科,分为A、B、C、D、E、F、G等7组。其中能感染人致腹泻的是A、B、C等3组,以A组最为常见[3],是引起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偶有通过呼吸道传播,该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本资料结果显示,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婴幼儿腹泻RV阳性率为26.14%,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一致[4-6]。不同性别患儿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以1~2岁婴幼儿RV阳性率最高(P<0.01)。总体来说,本地区RV感染主要集中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为此阶段的婴幼儿胃肠道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而此时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7]。本资料结果同时表明,婴幼儿RV感染在本地区全年不同时间段均有检出,7~9月检出率最低,1~3月为RV感染高峰期。A组RV腹泻在全球以寒冷季节为流行高峰,但高峰季节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RV感染在我国多发于秋冬季节,流行季节因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主要流行高峰期通常从10月~次年2月[8]。
207 例RV阳性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RV阳性患儿粪便性状多以蛋花样或稀水样便为主,镜检易见脂肪球增多,偶见白细胞增高者。RV有非常特异的细胞趋向性,在体内仅感染小肠绒毛顶端的肠上皮细胞。轮状病毒直接侵袭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缺乏,使肠腔内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障碍引起渗透性腹泻[9]。腹泻大便标本的性状与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阳性率有着明显的关系[10]。
RV所致腹泻,以6~24个月龄小儿症状重,临床表现为水样泻、呕吐,伴有轻、中度发热,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而对RV感染患儿,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补充体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这与细菌感染所致腹泻治疗上有本质性区别。因此,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避免抗生素的滥用。而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RV,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快速,适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验室项目检测。
[1]朱朝敏.儿童腹泻病的定义及分类[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8):15.
[2]WHO.Rotavirus vaccines[J].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1997,74(5):33-40.
[3]Ramani S,Kang G.Burden of disease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of group A Rotavirus infections in India[J].India Med Res,2007,125(5):619-632.
[4]张斗星.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检测及流行病学特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80-1081.
[5]李 梅.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63-1464.
[6]聂波丽,张 林,尤 灿,等.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11(6):403-408.
[7]付汉东,温亚丽,王少敏,等.19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病毒学检测结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3,25(11):2225-2227.
[8]张丽杰,方 安.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6-191.
[9]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医学(下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10]莫 非,张 敏,周 黔,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粪便检查分析[J].贵阳医学院报,2002,27(6):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