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之我见
2013-09-03徐曼冰
徐曼冰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 醴陵 412200
一、釉下五彩的历史定位、开创、发展、造就辉煌及两次走向衰败的因素。
我认为,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制瓷艺术的最高峰”是因为她在中国制瓷的历史上有三点特别值得大写的地方:1、在形(器形和瓷质、釉色)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提出了“一次成型”的理念。在成型上改变之前所采用的多次成型方法,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要“精致”必须达到的要求。2、完成了中国制瓷人将泥土通过火的煅烧变成玉的梦想,即所谓的“冰玉梦想”。因为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中国人珍藏的物品,有一句话叫做“玉无价,瓷亦无价”, 中国人做瓷一直追求玉的效果,因此有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无外乎是让瓷的釉色有了类玉的感觉,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的坯骨经1380度以上高温烧制后,其瓷质的玻化程度很高,使整个瓷都有了温润如玉的感觉,因而醴陵瓷又有“假玉”的美称。3、实现了中国人将中国画完整的表现在瓷器上的梦想。青花为什么有名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将中国画的水墨感完整的表现在瓷器上。醴陵瓷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它还是是釉下多彩的。画面被覆盖在一层透明的长石釉或钙质釉釉层下,无铅无毒,是一种最健康的瓷。根据我上面所述,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她十分独特的地方,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几经兴衰,可谓阅尽沧桑。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实业救国呼声高涨,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为达到“皇权永固”的目的而推行“新政”,振兴实业。在此时代背景之下,熊希龄、文俊铎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有志之士大力学习西方先进的化工科技和企业管理,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借鉴日本制瓷技艺和装饰技艺的基础之上,在制瓷历史悠久、制瓷条件得天独厚的湖南醴陵烧制成功的。1930年后,因战乱的缘故,醴陵釉下彩没落得几近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在吴寿祺、林家湖等老一辈釉下五彩瓷人的努力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瓷也以其“冰玉”品质铸就了共和国“国瓷”之地位。我相信,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经历市场经济的淘洗之后,一定会以其十分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迎来又一个辉煌。
松风仙居图
二、釉下五彩的发展优势、特点、对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
醴陵釉下五彩瓷产生于清末光绪三十三(1907)至光绪三十四(1908)年之间,当时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研制出五种(深绿、海碧、茶色、玛瑙、艳黑)高耐火性釉下颜料,从而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釉下五彩彩绘技术的发明改变了近两千年以来单色釉下彩绘技法的局限,给我国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醴陵釉下五彩瓷形成了色彩丰富、构图简练、清雅温润、精美素洁的风格特征,引起国内外陶瓷界和工艺美术界的众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从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而言,釉下五彩瓷主要特点和构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三点:
徐曼冰,1997毕业于湖南省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现为大学本科学历,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国家陶瓷装饰专业高级(一级)技师,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大师、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画刊》陶瓷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湖南省陶瓷专业鉴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醴陵陶瓷书画院副秘书长、湖南省作家协会特约供稿员,现担任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所长、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陶瓷部主任、醴陵市人大代表。
徐曼冰的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从师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周益军先生。他主攻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和书法金石装饰,浸淫于唐宋法度和魏晋风范,突破清雅之风,醉心于文人水墨山水画在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上的表现,独创机理,形成了自己的清雅、和谐的个人陶瓷艺术装饰风格。其作品获第9届中国陶瓷创新评比大赛铜奖,首届中国名瓷名窑大赛银奖、湖南省首届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金奖、湖南省首届收藏艺术品大赛银奖及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十余项,并被中国陶都陶瓷国际博览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收藏。
第一、从瓷质上来讲,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有釉层覆盖的原因。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在使用中能耐磨损。只要瓷器的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故釉下彩瓷是一种理想的日用瓷器。
手工拉坯秋色尤曙光雕刻笔海
手工拉坯山势峻美树色微福磬
第二、而从釉下彩画装饰上来讲,它突破了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等单色釉下彩绘技法在色彩使用上的局限,并由釉下五彩发展到釉下多彩,色彩选择自由而丰富,这为装饰图案选择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在上个世纪初,从绘画装饰的风格上来讲,受到了海派画家的强烈影响,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相结合,又从古代刚健雄伟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又将明清以来的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及强烈的色彩结合起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种富于韵味的装饰效果,除彩饰技巧外,也是釉层的作用。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由于这个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
第三、从画面的色彩上来讲,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此外,在色彩处理上,追求宁静、平和的心灵感受,让人在欣赏和品味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色彩的具体运用上,极少采用火辣强烈的对比,而是中间色深浅、浓淡的对比,层次丰富清晰,给人素雅的视觉感受。这个特点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体现出来的独特性,也是这种瓷器适应性最为广泛的主要因素。广大人民群众对装饰的色彩各有所好,随着不同的客观要求和造型、纹饰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朴深沉;它可绘制色彩斑斓的纹样,又能表现各种效果;既瑰丽,又淡雅;淡妆浓抹,无不相宜。作为家庭选用,它能适用群众的不同爱好;进入高级餐厅、宾馆,又能适用各种气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构成这一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色料品种繁多,构图色不拘一格,装饰方法各不相同,装饰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而各种颜料的组成和釉层的覆盖,则是“艳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颜料(尤其是复合色料)的组成,除着色金属化合物外,还掺有大量的无色氧化物(如石英、长石等),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饱和艳度,经釉层覆盖和高温烧成,其色彩就显得格外调和、雅致、温柔。因此即使用红与绿等量相配,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运用淡彩或多色的装饰,以容易获得清雅、富丽、和谐的艺术效果。
至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的传承,其主线是学堂的传承。我对醴陵瓷从文化层面的一个特点定义为: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者,醴陵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金石、瓷、玉”六大核心文化之特殊载体。醴陵瓷更加强调的是文化和创作者知识在瓷器载体上的表现。当前是一个“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时代,如要更好的将醴陵瓷传承下去,培养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人才是关键。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对醴陵釉下五彩瓷产业要培养继承者作了很好的解释。第二,醴陵釉下五彩在装饰上要进一步强调这样一种理念“用陶瓷艺术的语言来表现中国画艺术”。第三,要强调一个继承的问题。醴陵釉下五彩瓷曾经有很多十分有特点的单色彩,如釉下蓝彩、绿彩、墨彩、褐彩、红彩等,但现在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中很难见到这种有特色的艺术瓷了,她们其实是醴陵釉下彩瓷中十分精彩的一个部分,当前,我们在发展釉下五彩瓷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的恢复和发展这些有特色的装饰,只有这样,醴陵釉下五彩瓷才能得到更加辉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