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徐州站房改造为例谈既有铁路站房改造的特点
2013-09-02刘保红鲁文科
刘保红,鲁文科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济南 250022)
以徐州站房改造为例谈既有铁路站房改造的特点
刘保红,鲁文科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济南 250022)
以徐州站房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徐州站既有站房及客运设施情况的分析,提出对其进行改造的设计理念、原则,并分析实施改造的可行性,提出结合站房实际,顺应铁路发展模式,重点改造扩大旅客使用空间,使其功能布局更合理,旅客上下车更通畅,提升其空间品质,并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改变其外观造型,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既有铁路;铁路站房;改造设计
1 项目背景和工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客运网络规划的实现;旅客新建站房不断涌现,为旅客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而对于位于既有线上的老铁路客站,其位于城市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对方便旅客出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城市这个母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周围的地块功能、道路结构、甚至包括市民的生活方式都围绕它展开,可见,这个“器官”与缠绕它的血管已经相辅相成地融为一体[1]。但由于这些站房有些建造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建筑本身寿命来说,并不长,但由于铁路的发展,从其功能布局、旅客流线、设施设备、外观造型等都与目前的高铁、动车的发展、旅客候车要求以及城市形象等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对既有站房进行改造提升也相继提到了日程。更新改造一般有3种方式,其一是车站位置不变,拆除新建;其二也是车站位置不变,在保留既有结构基础上,就其功能进行升级,其三是另外选址新建火车站,将原火车站地区的交通集散功能减弱,甚至完全取消,替换为其他功能[2]。徐州站的改造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保留其主体结构不变,内部通过改造提升,完善其功能,扩大候车面积,改造风雨棚以及客运设施,增加旅客进出站扶梯,重新进行立面改造装修。既有站房改造特点:在保证正常运输不中断的情况下,旅客组织难度大,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及改造顺序安排组织非常重要。为达到最佳效果,对原有结构进行适度改造,合理确定保留与改造的内容,在材料的选配上,注重经济适用与美观舒适并重的原则[3],使用满足环保和消防要求的材料,并结合不同空间确定选用不同的材料。
既有徐州站站房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约为33 000 m2,站房南北长约227 m,东西宽约40 m,外墙为白色瓷砖,蓝色铝合金幕墙,外形为不对称形式(图1)。进站广厅(图2)内设1部楼梯,4部自动扶梯,地面为花岗岩,墙面为铝塑板,顶棚为金属板吊顶。高架候车室南北长约116 m,东西长约105 m,高架候车室共分10个候车厅,分别为普通候车室、软席候车室和母婴候车室,高架候车室中央通道宽约12 m,高约5.4 m,地面为灰绿色地砖,墙面为红色花岗岩,吊顶为纸面石膏板。候车室内地面为水磨石,墙面为白色乳胶漆,吊顶为纸面石膏板。高架南北检票通廊为普通地砖地面、瓷砖内墙面,外墙设高窗,通廊内光线较暗。
图1 改造前的徐州站外立面
图2 改造前的进站广厅
站内设施现状,既有到发线10条(包括正线 2条),10股外侧为救援列车线(11股)及机走线和冷机线。站内有基本站台 1座,中间站台 4座,站台长550 m,宽12.0 m,一、三站台在2007年1月已经完成了高站台的改造,改造后站台高1.25 m,其余二、四、五站台高度均为0.5 m。既有每个站台设有钢筋混凝土风雨棚(图3),站内有旅客和行包地道各1座。
图3 改造前的站台及雨棚
2 徐州站房的现状分析
2.1 既有站房内部功能布局与旅客需求不相适应
自徐州站房建成以来,客流逐年增加,客运设施也渐渐老化,有些更是破损严重,进站广厅进深小,旅客进站安检空间局促,自动车组开行以来,缺少动车旅客专用候车室。站内高架候车室到站台没有扶梯,给旅客进站带来不便,通廊内更是采光不足,严重影响了旅客的候车和乘降。
2.2 既有站内客运设施与旅客需求不相适应
风雨棚等主要客运设施状态较差,不适应客运服务需要。徐州站自1996年改造以来,除电化工程外,未进行过大的改造。风雨棚、进出站通道等客运设施普遍存在墙面破损、漏雨和面砖脱落、起鼓及排水不畅等问题,虽经多次整治和维修,效果仍不明显,不利于车站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混凝土结构雨棚支柱多、占用站台面积大,不利于旅客上下车和快速疏散。
高站台数量少、没有动车组专用候车设施,不适应动车组列车开行需要。由于动车组运行速度快、停站时间短,要求相应车站具备1.25 m高站台,与火车的车厢地板持平,以满足动车组乘客快速上下车和进出站需要。徐州站是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随着我国东部铁路电气化和客运专线网的建设,徐州站开行的动车组将会越来越多,车站现仅有2座高站台,不能满足旅客需要,旅客上下车不便。
2.3 站房外立面与城市周边建筑不协调
近年来,徐州市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车站周边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车站广场也实施了大面积整修,而作为城市窗口的徐州火车站站房自建成以来没有进行过大的改造,站房外貌陈旧落后,与周边环境和整座城市面貌极不协调,不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严重影响徐州市的对外形象,因此紧随徐州市城市建设的步伐,徐州火车站外立面的改造也势在必行。
3 改造设计
经过对徐州站现状的分析,铁道部与地方政府达成一致,决定对徐州站进行改造。站房改造遵循以下原则:利用站房主体空间,扩大站房空间容量,调整站房空间功能,提高站房空间品质。
徐州站运输繁忙,结合既有站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改造的实际,分析其既有结构的特点,如何合理组织,重点突出,对旅客使用空间的关键部位分步实施改造;并合理确定既有站房结构的保留和利用,是改造工程设计十分重要的内容[4]。采用简洁现代且易维护的材料,外墙面采用干挂火烧花岗岩板及中空玻璃,内墙面选用石材、玻化砖等,既易清洗又结实耐用,既保证了装饰效果,又达到了使用性能上的要求。地面由于人流量较大,使用率高且要求防水耐磨,采用了石材、高档玻化砖等。吊顶多采用铝质U形挂板。
3.1 站房内部功能改造
内部功能局部调整,恢复母婴候车室,将现有软席候车室改为动车组专用候车室,既有茶座改为软席候车室(图4):结合立面改造对进站口、广厅、高架中央通廊及两侧的进站通廊、出站厅等按照满足客运功能的服务需求一并整修。疏通进出站旅客通道,扩大空间,进行改造装修,增加旅客上下行自动扶梯等旅客设施(图5,图6)。
图4 站房一层改造前后平面(单位:mm)
图5 既有站房二层平面(单位:mm)
图6 站房二层改造平面(单位:mm)
对既有出站广厅进行改造装修。
进站广厅通过拆除大厅东墙中间柱及柱顶弧形屋面网架,改为平面网架结构,拆除广厅与高架候车室之间屋面,改为轻钢结构屋面,拆除门厅入口夹层及结构柱同时更换东西外墙,采用氟碳喷涂断热型材low-e中空镀膜玻璃;为营造室内外效果统一,设置装饰柱梁与既有结构对称,并对面层重新装修。地面为白麻花岗岩,局部点缀灰麻花岗岩;墙面为米色高档玻化砖;柱面采用铝塑板;屋面设计为low-e夹胶中空玻璃采光顶;网架下弦局部吊顶选用铝合金U形挂板;照明采用装饰筒灯。通过改造,加大了进展广厅的进深,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了旅客进站空间(图7),使旅客使用空间更加宽敞明亮,并增设了1部自动扶梯,方便旅客进站。
图7 改造后的进站广厅
3.2 站房外立面改造
火车站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体现了大多数公众很朴素的愿望[5-10]。因此车站外立面根据周围建筑特点以及内部提升功能要求进行装修改造,在立面改造风格上,充分体现徐州的两汉文化特性(图8),整个立面一改既有不对称的造型形式,采用对称布局,建筑处理力求用最直接简约的手法表现传统建筑的精髓[6];材质选用厚重的花岗岩,诠释徐州火车站稳重、大气、简洁的城市之门形象。
图8 改造后的站房外立面
为配合立面对称式建筑造型的需要,在既有行包房上部增加了1层房屋,既增加其使用面积,也与立面改造相一致。
3.3 站场客运设施改造
新建无站台柱雨棚:拆除既有钢筋混凝土风雨棚,在高架候车室南北两侧分别新建无站台柱大跨度钢结构风雨棚。在既有一、三站台改造为高站台的基础上,将二、四、五站台也改造为高站台,适应动车上下车的需要,扩大了徐州站接发动车的能力。
4 徐州站房的改造后效果
通过改造整个外观形象,车站建筑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感,体现传统与现代、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7]。整个建筑焕然一新,与广场周围建筑相适应,建筑风格更彰显徐州楚汉文化的地域特点。
改造设计中对站内功能进一步进行了梳理,旅客服务设施也提高了档次,扩大了候车空间,增加了动车专用候车室。
经过优化改造后的进站广厅面积加大,进深加大,室内进站空间明亮开敞、整洁,旅客视野更开阔,导向清晰,便于旅客进站方便快捷。
站台改为无柱风雨棚(图9),视野开阔,为首次到达的徐州旅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离开的旅客对城市的最后记忆[8]。站台改为高站台后旅客上下车更加方便快捷。
图9 改造后的站台及雨棚
5 结语
既有铁路站房一般均处于城市的中心,大多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但随着铁路的发展、服务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转变,其功能和设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用,如果推倒重建,从对运输的影响和旅客的出行,以及建筑物的寿命来说,都不尽合理,因此只有采取对既有站房进行必要的功能改造,提升车站的服务功能方式,才能满足现有旅客的使用要求。
对于既有车站的改造,受本身主体结构的制约,它不同于新建建筑,根据铁路新的运营模式,主要调整旅客使用空间,尽可能扩大旅客使用空间,缩短旅客流线[9]。通过徐州站的改造设计,笔者体会到这类车站改造的特点和难点是:一是在正常运输组织下,从设计方案前期就应合理做好施工组织的过渡方案,确保旅客以及车站的正常运输安全;二是合理利用既有结构构件,优化空间结构,调整平面功能,使其功能更趋合理,旅客公共空间开敞通透,增加现代客运设施,提高空间品质;三是适应城市建设,对车站立面进行全新改造,外立面装饰构件应与主体结构相结合设计,实现立面的全新改造,赋予建筑新的形式与建筑风格,从而改善旅客站房的建筑形象,使其达到从功能上既能满足旅客的使用,外观造型又能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 李传成.城市中心火车站改造初探──以南京客站和上海二客站为例[J].华中建筑,2001(5):101-104.
[2] 臧佳明,郑波,孙晖.基于“嵌入”与“织补”策略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以石家庄老火车站地区更新改造为例[J].华中建筑,2010(6):72-7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GB50226—2007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 张庄.既有建筑在站房改造中的保留和利用探索[J].山西建筑,2010(7):44-46.
[5] 刘世军,马以兵,赵霞,等.现代交通建筑地域文化印象[J].建筑学报,2011(1):90-91.
[6] 李斌,王全江.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J].华中建筑,2009(8):18-23.
[7] 王群,叶妙铭.闽南新语—福厦线晋江、福清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1(1):97.
[8] 盛辉.探索中国铁路车站创新之路[J].建筑创作,2007(4):34-38.
[9] 刘保红.建筑的地域文化表达—以聊城站房设计为例[J].铁道标准设计,2012(6):131-134.
[10] 刘保红.烟台火车站站房建筑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0(11):97-100.
[11] 郑健,沈中伟,蔡申夫.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 Renovation of Existing Railway Station Building-a Case Analysis on Xuzhou Railway Station Building
LIU Bao-hong,LU Wen-ke
(Jinan Design Institute,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Ltd.,Jinan 250002,China)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Xuzhou station buildi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Through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existing Xuzhou station building and passenger transport facilities,the design idea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its renovation are suggest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its renovation is analyzed.The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the renovation of this station build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building sit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ailway development mode,and the service space for the passenger should be renovated and expanded emphatically,so that the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can be made more reasonable,the passenger getting on or off the train can be more convenient,the space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in compliance wit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and its appearance can be changed with a entirely new look.
existing railway;railway station building;renovation design
TU248.1
A
1004-2954(2013)04-0096-05
2012-07-30;
2012-09-03
刘保红(1965—),女,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E-mail:lbh248767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