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阜高速公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梁方案研究
2013-11-27魏毅强
魏毅强
(北京铁路局,北京 100860)
1 项目背景
保定至阜平(冀晋界)高速公路简称保阜高速,是河北省“五纵六横七条线”高速公路网中“第三横”的组成路段,是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6+3”高速公路建设计划的一段,也是保定市“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的重要一横。该项目的建成将会进一步促进东部与中西部经济交流,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黄骅能源港及沿线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及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的布局及路网功能,构成了区域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环渤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保阜高速公路在保定西设置了互通式立交,主线与京广铁路立交,是保定西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西互通主线与京广铁路立交平面如图1所示。
图1 保定西互通主线与京广铁路立交平面
2 建设条件
2.1 地形、地貌
该桥位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桥址区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高程为27.4~28.9 m,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并行。
2.2 工程区域地质
区域地质构造:桥址区位于河北平原的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桥址区及其附近未发现活动性断层及其他构造,桥基稳定性较好。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结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土层由填土、粉质黏土、粉土、基岩构成,自上而下分为21层。
2.3 水文地质及地震
根据钻探资料,地下水位在30.0 m左右,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由砂和亚黏土组成。据已有水质资料分析,此地区水属重碳酸钙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桥址区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参数反应谱特征周期0.45 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2.4 桥位处铁路现状及规划要求
铁路现状:路线在K2+294.069处与京广铁路相交,与铁路交角为128°,铁路里程为 DK150+418.00,该处铁路为直线、双线电气化铁路,线间距为4.90 m,路基结构为土质路堤,轨面高程为30.83 m,铁路两侧有电气化立柱,地下有电缆、光缆等设备。
规划要求:目前京广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根据规划,在既有京广铁路西侧为京石城际轨道交通线预留条件,在该处与京广铁路的立交工程中充分考虑对立交构造物的净空要求 。
3 主要技术标准[2,4]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3)断面形式:0.5 m防撞墙+12.75 m行车道+0.5 m防撞+0.5 m中央隔离带+0.5 m防撞墙+12.75 m行车道+0.5 m防撞,桥面总宽28 m,双向4车道。
(4)最小净高:跨京广铁路净高≥8.3 m。
(5)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4 工程方案
4.1 路线平面、纵断面
路线平面:桥位所在位置的主线为缓和曲线及曲线,与京广铁路交角为 128°,曲线半径 R=5 500 m[1]。
路线纵断面:桥位于1.858%及-1.667%坡段上,竖曲线半径 23 000 m[1]。
4.2 桥下净高
京广铁路要求除满足基本的铁路建筑限界外,还应根据铁科技函[2004]157号关于《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装载限界(暂行)》的规定,桥下净高不小于7.96 m,同时考虑上跨铁路处的梁底高程按承力索以上500 mm进行设计,还应预留桥梁沉降及铁路抬道要求30 cm,实际设计的梁底至轨顶的净高应≥8.3 m[1]。
4.3 桥跨布置的控制因素
(1)京广铁路实际情况及107国道改线的影响,在满足京广铁路净空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其孔跨的布置对107改线带来的影响,避免或减少征地和拆迁。
(2)在既有京广铁路旁为规划的京石城际铁路预留条件。
(3)减少工程施工对京广铁路运营以及铁路线、缆的影响。
(4)与保定西互通立交相邻桥跨合理衔接。
4.4 桥梁方案
4.4.1 方案一(图2)
跨京广铁路处采用1联2×80 m预应力混凝土 T形刚构,主桥桥长160 m,桥面宽28.0 m。本方案主桥为整幅设桥,主墩置于铁路东侧(107国道侧),主墩基础平行铁路方向布置,不侵占路基,桥墩垂直公路路线横断面。
图2 桥式方案(方案一)(单位:m)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箱三室箱形截面,T构中间支点处梁高6.2 m,边支点处梁高2.8 m,梁底线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宽28 m,两侧悬臂板长各3.7 m,倾斜外腹板;悬臂板端部厚 20 cm,根部厚60 cm;箱梁顶板厚由端部的30 cm增至中墩顶的50 cm;底板厚度为28~110 cm;边腹板厚度为50~100 cm;中腹板厚度为40~90 cm。中腹板与边腹板的高差形成桥面横坡。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5-19钢绞线,竖向预应力束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间距50 cm),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5-3钢绞线(间距40 cm)。下部结构主墩采用矩形双壁墩,矩形双壁墩墩身截面尺寸为2 m×1.5 m×10.0 m,双壁墩间距为5.0 m。桩基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 m。主桥两侧引桥分幅设桥,采用跨度为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5,6]。为保证桥下铁路的运输及消防安全,在跨越铁路范围内护栏顶设置防护网,桥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 m[1]。施工方法:主桥采用转体法施工,整幅转体,跨线处一次转体就位,转体长(64+64)m,其他部分为支架现浇施工,然后合龙转体部分和现浇段。
转体结构由转体下盘、球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组成。下转盘采用 C50混凝土;钢球铰直径为3 800 mm,厚度为40 mm,分上下两片;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每个上盘下设有6个撑脚,每个撑脚为双圆柱形,下设40 mm厚钢板。转盘构造见图3。
为了满足电气化立柱等设备的维修养护,桥下电气化立柱、电杆需改移;同时应对受施工影响的光、电缆进行改移。
图3 转盘构造(单位:mm)
4.4.2 方案二(图4)
本方案主桥分两幅设桥,跨线处拟采用1联3×50 m[3]T 梁,主桥桥长 150 m。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T形截面,梁高2.6 m,单幅桥面宽13.75 m,每幅桥由 6片梁构成,梁与梁间距2.29 m。桥墩布置与铁路方向平行,主墩采用桩柱式桥墩,上接明盖梁,桥墩直径1.6 m,柱间距8.5 m,盖梁中心高2.1 m,钻孔灌注桩基础,直径1.8 m。主桥两侧引桥分幅设桥,采用跨度为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图4 桥式方案(方案二)(单位:m)
施工方法:本方案跨铁路部分,主梁采用预制架设的方式,采用架桥机施工。为了满足电气化立柱等设备的维修养护,桥下电气化立柱、电杆需改移;同时应对受施工影响的光、电缆进行改移。
4.4.3 方案三(图5)
跨线处拟采用1联(30+2×80+30)m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单索面斜拉桥[5,6],主桥桥长 220.0 m。本方案主桥整幅设桥,基础平行铁路方向布置,不侵占路基,桥墩垂直公路路线横断面。
图5 桥式方案(方案三)(单位:m)
主梁采用单箱三室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顶板宽29.50 m,底板宽17.80 m,梁高2.8 m。由于本桥为单索面斜拉桥,为加强刚度,改善景观效果,采用顺桥向的倒“Y”字形结构。
全桥共设置8组斜拉索。为了以后斜拉索更换的需要,在主梁、主塔上预留临时斜拉索的张拉锚固构造。桩基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 m。
引桥采用跨度为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施工方法:本方案主桥采用转体法施工,整幅转体,跨线处一次转体就位,转体长80 m+80 m,其他部分为支架现浇施工,然后合龙转体部分和现浇段。为了满足电气化立柱等设备的维修养护,桥下电气化立柱、电杆需改移;同时应对受施工影响的光、电缆进行改移。
5 桥式方案比较
3种桥式方案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3种桥式方案比较
经过比较,方案一具有技术成熟、在铁路上方作业少、对铁路运营影响最小,同时具有养护维修少、施工安全、工期较短等特点,因此推荐方案一作为实施方案。
6 方案实施
设计单位依据最终确定的2×80 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方案,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在业主的组织下,该项目于2008年开工建设,其中跨越铁路主体工程在完成浇筑后,工程转体仅用55 min,对铁路运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同时确保了铁路运营的安全。该桥梁在2009年竣工通车,到目前为止运营情况良好,桥梁主体结构安全可靠。
7 结语
鉴于近年来高等级公路跨越运营铁路的项目越来越多,而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从进一步提高上跨铁路立交桥在施工、运营、养护等各方面的安全性为基本出发点,对跨越京广铁路的桥式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类似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道部令第29号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T D65—01—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5]刘俊.长联多跨刚构-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2(7):74-78.
[6]张扬.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的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2(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