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医学分析
2013-09-01侯振宇吴俊杰马卫根
侯振宇,吴俊杰,马卫根
(兴化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江苏 兴化 2257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量明显增加,道路交通工具与参与者数量大幅提升,交通事故的死亡比率已成为各类死亡中的最高项目。宜兴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通交汇处,近年来,交通事故死亡尸体检验已占到全市法医尸体检验总数的90%以上。通过回顾2012年宜兴市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案98例,对死者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交通参与角色、死亡原因、事故路段、肇事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信息进行法医学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与讨论,旨在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提供数据支持。
一、样本与方法
(一)样本
涉及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均来源于宜兴市公安局法医室2012年1月~12月,受委托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尸体检验案例。
(二)方法
以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死者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交通参与角色、死亡原因、事故路段、肇事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关联性分析。
二、结论
(一)死者基本情况
98例交通事故死者中,男性75例,占总数的76.53%,女性23例,占总数的23.47%。其中城市人口93例,占总数的94.90%,农村人口4例,占总数的4.08%,其他人口1例,占总数的1.02%。
表1 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年龄统计
表2 交通事故发生时死者交通参与角色统计
表3 交通事故死亡原因统计
(二)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表4 交通事故肇事车辆类型统计
表5 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统计
表6 交通事故发生路段统计
表7 交通事故发生时天气状况统计
(三)交通事故肇事者相关情况
表8 肇事者驾龄统计
表9 肇事者饮酒情况统计
三、讨论
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有4千多万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70万~10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即平均每50秒有一人致死。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所造成死亡人数的45倍,因此,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公害”。[1]
(一)交通事故死者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样本统计显示,2012年宜兴市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男性为女性的3.26倍,在数量上男性死者占绝对多数,[2]其中城市人口占总数的94.90%,并且死者年龄以20~60岁青壮年为多,占死亡人员总数的92.86%。以交通事故发生时死者角色统计提示,骑摩托车或电动车者最多,占总数的63.26%。死亡原因中,颅脑损伤以60.20%排在第一位。[3]综合上述信息,不难看出,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分布与近年来宜兴务工人员中男性为主,青壮年居多,因务工人员交通方式主要是骑摩托车或电动车,他们大部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骑车戴安全头盔比例较低,骑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等特点相吻合。因此,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摩托车、电动车监管,尤其是尽快出台落实对电动车这一在分类上仍属于非机动车,但在某些性能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机动车的特殊车辆种类进行管控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交通事故基本情况分析
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中,肇事车辆以小型车辆和大型车辆最多,共有77例。目前,宜兴市私家车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很多私家车主是刚取得驾驶资格不久的新手,驾驶经验与技术不足,遇到紧急情况应对失错,成了交通事故肇事易发群体。宜兴市地处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宁杭、锡宜高速、G104、S342、S230、S240等干线公路过境,交通运输业相对发达,长途货运车辆较多。由于大型车辆载重一般较多,制动相对困难,加之部分司机长途疲劳驾驶,也导致了大型车辆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机率较大。为此,进一步加大大型车辆超载、疲劳驾驶整治力度,对降低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死亡事故将起到积极作用。事故易发时段以12~18时最多,易发路段以省道、县道为主,此时段内车流、人流、物流交汇,交通压力较大,司机易发生疲劳等多种事故易发因素并存。[4]肇事者中饮酒的仅占9例,这与新交规中将酒驾入刑,加大酒驾查处力度不无关系。
四、总结
交通事故死亡已成为社会问题,通过对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相关信息综合统计,关联性分析可以得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发生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果能针对诸如电动车管控、实习期驾驶员教育、货运车辆治超载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死亡发生率将有积极意义。
[1]赵子琴.法医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4-167.
[2]徐代化,郭思云,李志宏.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8(5):324-346.
[3]陈仁辉,杨建平,张勇.83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医流行病学调查[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4):21-23.
[4]王欣,李志宏.深圳市607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3(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