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逗味蕾的毕节美食
2013-09-01
文Ⅰ本刊记者 姚 远
(责任编辑∕喻 丹)
对于毕节人来说,食物不仅是生存的必须,更是生活的艺术。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调和五味,炮制出了一道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毕节的味道,包含的不仅是酸甜苦辣,更是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永恒的创新精神。
大方豆干
一方水土一方人。大方的好水质,养出了肤若凝脂的美丽姑娘,也养出了远近闻名的“豆家姐妹”——豆干、豆棒、豆豉。
上佳的大豆,优质的地下水,独特的工艺,巧妙的火候,“豆家姐妹”诞生在大方县城的无数个家庭式手工作坊之中。300多年来,这种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依靠简单的工具和无穷的创造力,大方人做出了品种不一、滋味各异的豆制品。
其中最具风情的正是臭豆干。经过时间的转化,豆干由嫩白变为微黄,散发出独特的味道。小城的街边路旁,人们支上炉架铁锅,倒入清油,将臭豆煎烤出诱人的香味。烤好的臭豆干,外黄内白,质地酥嫩细腻,佐以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入口便是鲜香满颊。这种由臭到香的演变,一如生活的滋味,令人沉醉。
织金发粑
天色欲晓,织金县城正在苏醒。马家发粑店的老板揭开蒸笼的盖子,端出一笼热气腾腾的发粑。转瞬之间,整条街上都弥漫着发粑的香味。那是一种混合了米香与酒香的味道,足以令初醒的人们微醺。
精白的糯米在清水中浸泡3至6个小时。待米粒泡胀后,滤水把湿米磨成米浆,加上白糖发酵,搅匀后倒入上火蒸熟。40分钟之后,米浆完成了从液体到固体的转化。蒸笼中的发粑膨松饱满,富有弹性。它看着虽是其貌不扬,味道却是极佳,入口软糯,食后口中不留残渣。
也许是得益于龙潭泉水的甘甜,也许是融入了织金人的聪慧和细腻,织金发粑的味道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好。反复的淘洗,反复的过滤,反复的搅拌,工序简单却颇费心思。因此,织金发粑的魅力,不在于惊艳的卖相,却在于品尝过后的清香和细腻。
黔西黄粑
黄粑的历史,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传说诸葛亮率兵平定孟获之时。为了保存粮食,诸葛亮令士兵把豆汁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煮出来的米饭,色泽黄润,甘甜香软,成了一道美食。
黔西赵氏将黄粑的制作工艺研究透彻,黄粑的生产也从家庭式作坊走进大规模加工厂。从三国战场上“打”出来的黄粑,成为了黔西人的骄傲。
粘米和黄豆打成米浆,再加入蒸好的糯米饭和红糖,搓打成雪白的大饭团,再用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饭团捆扎好,上火蒸煮。蒸好后,趁热剥去竹叶,黄泽晶莹的黄粑香气扑鼻,入口软糯却不粘牙。糯香、甜香、竹箱、米香交汇,这是自然与历史融合的味道。
威宁荞酥
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威宁,大片的苦荞在这里生长。长时间的日照和较低的温度,使威宁苦荞具备了独有的品质,具有上佳的保健功效。
制作荞酥的手工工艺已传承了600余年。相传,明朝初年有户威宁望族,在苦荞面里加入白糖、菜油、猪油、鸡蛋等烘烤成饼,经过四十余次的试制,成功制作了香甜可口的荞酥。荞酥馈赠给奢香夫人后,倍受赞赏,又进献给朝廷。明太祖朱元璋尝过之后,称赞为“南方贵物”,荞酥也就成为了钦定的贡品。
威宁荞酥味香,入口酥松易化,色泽金黄,因而又称“金酥”。虽不再有苦荞的清苦,却保留了清凉解热、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
将“味苦性平寒”的苦荞制作成香甜可口的荞酥,威宁人用坚毅和创新,创造了这种“苦尽甜来”的点心。
康家脆哨面
无论什么时候,康家脆哨面的铺子里总是簇拥着众多食客。这家由康斤父子创立的老店,至今已有逾八十年历史,如今仍由康家后代掌勺。
康家脆哨面的特别之处在于汤和面分开:汤内有各种配料,加有竹荪、豆腐脑、海带等,鲜爽味浓;面条则是用精粉加鸡蛋等制作而成,先蒸熟晾干,再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起,嫩滑筋道。整碗面的精华则是做工讲究的脆哨:用五花肉切细粒慢熬去油,再将红糖、冰糖、甜面酱、醋、食盐加少许水混合拌匀淋在脆哨上,脆香回甜。
面、汤、脆哨,康家脆哨面的“三剑客”,调和了咸、鲜、甜、辣、香等各种味道。在这样一碗小面中,尝到的不仅是丰富的味道,也是火热的人心。
金沙羊肉粉
在贵州,正宗羊肉粉之争从来没有平息过。若论渊源和技艺,无论是遵义、金沙还是水城,羊肉粉都同宗同源。只因地域特色,同样的羊肉粉被赋予了不同的滋味。
金沙东部的沙土镇,养殖山羊的历史悠久。这里放养的矮脚山羊,膻味适中,肉细味鲜。金沙羊肉粉选用就是这种山羊,宰杀后卸成几大块,放入大锅中熬汤。羊肉煮熟后,则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备用。羊肉原汤则放入秘制的调料去膻增鲜。在金沙,哪家羊肉粉味道好,看的就是这一锅汤的功夫。除此之外,羊油炒制的辣椒也能分出水平高低,正宗的金沙羊肉粉都是用的细如盐粒的粉末辣椒。
金沙羊肉粉讲究的就是细节,无论是米粉、原汤、羊肉还是辣椒,稍有差池,味道便差之千里。然而,如此细心做出的羊肉粉,却是火辣、鲜香的大滋味。粗中带细、火热直爽,一如黔西北人的性格。
王傻子烧鸡
都说“傻人有傻福”,王傻子烧鸡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憨厚朴实”,这四个字始终贯穿在王傻子烧鸡的制作过程中。选鸡,必须是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出栏,重约1公斤左右;杀鸡,必须先煺毛洗净,用开水烫一遍,并以干净的布擦干水,再将鸡抹上糖色置于旺火油锅中炸约40秒钟;配料,必须要用适量肉桂、白芷等香辛料,上火前锅底还须垫上竹垫以免糊锅……
这套严苛的规矩,正是源于创始人王维让憨厚朴实的性格。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规矩,王傻子烧鸡才有了非比寻常的滋味。从外观上看,王傻子烧鸡与其他烧鸡并无二致,唯有双手齐上,撕开鲜嫩的皮肉,咬上一口,才知道个中的美妙。
毕节汤圆
贵州人的口味,一向是嗜辣而不爱甜。但是,毕节汤圆偏偏以细腻香甜赢得大众的喜爱。
毕节汤圆有两大特色,一是高粱,二是内馅。用高粱做汤圆,这种技法当属罕见,毕节汤圆延续了传统,至今仍使用这种特殊的原料,让这些个小、皮薄的粉团蕴含了原始的味道。
内馅则更为特别。毕节汤圆尤为讲究内馅,用五味十余种调配料制成。一碗汤圆中最多可有十种不同的馅,洗沙的润、蜜枣的甜、冰片的凉、桔饼的酸、火腿的香……这样别致而多样的口味,让毕节汤圆在香甜中包含了更多的意味。捧着一碗毕节汤圆,咬开那细糯柔软的皮,吃下去的是生活的各种滋味,品出的却是人生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