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视三问” 与群众“心贴心”

2013-09-01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9期
关键词:问政成都市政务

□ 本刊记者 裴 佩

“三视三问” 与群众“心贴心”

□ 本刊记者 裴 佩

政府工作做得怎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如何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成都市在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出“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视群众为亲人、老师和裁判,问需、问计、问效于民,以实际行动将群众利益放到首位,“实打实”走好群众路线,做到与群众“心贴心”。

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领导干部走进政务中心

7月,着眼于“为民务实、解决问题、制度引领、提质升位”的目标,成都市全面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进”、“三个一”活动。

“三进”,即领导干部进政务中心、进接访大厅、进电视台电台直播间,零距离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地解答、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7月22日,是成都市领导干部开展“三进”活动的第一天,一件件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成了成都市领导干部心坎上的大事。

市民李旭章来到成都市群众接待中心上访,见到了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赵小维。随后,李旭章与自己家楼下面馆的纠纷得到调解,结束了与面馆长达“五年”的暗战;

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厂负责安全生产的科长丰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见到了副市长苟正礼,解决了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难以查询的问题……

“政府踏踏实实在为民办实事。”李旭章面带笑容,他对这次信访结果非常满意。

在“三进”活动开展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成都市有16位市级领导、74位局级领导进入信访接访厅、政务服务大厅、广播电视直播室,与群众直接交流,答疑解难。

“公开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群众都是核心。”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都市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亟需解决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

在“一个市级部门联系一个受灾乡镇、领导干部联系一户受灾群众、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三个一”活动中,成都市各部门纷纷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进村入户,与受灾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伸援手,献爱心,帮助解决生活急需、安置急需方面的现实问题,帮助乡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市检察院为对口联系的都江堰市安龙镇受灾最重的70户村民送去菜籽油、大米、面粉、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安抚疏导群众情绪;

市发改委开展送温暖活动,第一时间为乡镇临时集中救助点的受灾群众提供价值5万元的粮食、食用油、生活用品;

市公积金中心了解到对口联系的蒲江县白云村紧缺饮用水近一周,立即出资1万元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市房管局根据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受灾情况,决定资助30万元帮助该镇维修加固玉龙村马家河“双石桥”,解决涉及沿河200多户村民的通行问题……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108个单位与60个受灾乡镇的599个受灾村(社区)、2276名党员领导干部与1648户受灾群众一一结成“对子”,零距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大力推行网络问政机制

基层才是课堂,群众才是老师。当下,网络科技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成都也步入政务“微”时代,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倾听群众声音。

人们关注的“北改”工程就是一个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网、问计于民的生动实践。

2012年,“北改”一度成为市民在网络上强烈的呼声。而面对博友、网民的呼声,成都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充耳不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指示:“北改工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更是紧要,群众已经为之等待多年、热议多年,期盼多年,确实让人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得的责任感。”

正是有了这种心系群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历时一年多,成都之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改”工程也获得了市民群众前所未有的支持。

“广泛集民智、谋民利,依靠群众、关切群众,所有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位参与“北改”工程的基层干部颇为感慨。

在成都,“微成都为成都”、“@成都爱成都”等政务微博网络平台已逐步推广到公安、人社、民政、交通、教育、卫生、城管等部门,且被市民群众广为熟悉。“利用网络平台与博友、网民进行互动与交流,及时了解基层民众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

成华区网络问政平台则是成都全市范围内首个以固定网络平台搭建起来的互动栏目,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达215万余人次。

“请问海滨公园什么时候建?”“蓉城小学怎么没有网站?”“请问新客站附近有何新学校?”在“回音壁”的专栏里,网民1276条留言,成华区一一给予了解答。

“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在两小时内初审留言,每天两次查看网络,5日内办结答复。逾期未解决的,将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成华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关部门已经制定出一套暂行的问责制度,并不断健全“网上反映—网下处理—网上反馈”的协调联动解决机制,全面保障网络问政平台的有效运行。目前,成都市52个市级部门、所有区(市)县和部分乡镇(街道)、重点社区(村)共计开通政务微博1900多个,粉丝累计量达到1800万人,已发布微博23万余条。

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坚持第三方测评制度

检验政府工作的得与失,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评判权利,让群众做“主裁判”,做到问效于民,才能聚集起发展的动力。

7月25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明确提出每月的第二周为“无会周”。这一规定的出台,干部的反响怎样?市民群众又怎么看?在“无会周”推行后不久,成都市进行了实时的后续跟踪,委托调查机构开展了第三方测评。

成都市的这一新做法受到了外界的格外关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来自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反馈令人振奋。

各级干部“很轻松”。文件、会议少了,留给工作人员的时间多了,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深入一线。

广大群众“很期待”。期待党员干部离他们更近,诉求表达更畅通,问题解决更及时。

“测评只是手段,终极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发现服务短板,把群众评判的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有效依据。”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说。

在“财富论坛”召开之前,成都市成立“市民观察团”,招募了944名市民观察员,对公安、交通、商贸等9大窗口行业进行轮番“挑刺”,更是为成都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和服务民生增添了一抹亮色。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成都各大窗口行业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观察员罗芹曾担心活动只是走走过场,看到了改变后,她才感受到这件事的真实、可信、可靠。

如今,成都市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直接服务群众、群众关注度高的窗口单位、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视察、听取意见汇报,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媒体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落实“八项规定”和“四风”方面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这一次,成都市动了真格,拿出了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扎实开展以整顿“四风”为重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力求收到“真出汗”、“真治病”的效果。

(责编:贺贵成)

猜你喜欢

问政成都市政务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