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场那些事
——写在“最难就业季”

2013-09-01雷怡安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8期
关键词:陈鹏职场成都

□ 本刊记者 雷怡安

关于职场那些事
——写在“最难就业季”

□ 本刊记者 雷怡安

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是每一个毕业生的必经之路。2013年6月,全国高校699万毕业生的出路成为了牵动人心的一件大事。大环境的复杂多变、外界的担忧焦虑、媒体的渲染报道似乎都无法真正了解毕业生们职场之路的历练过程。

让我们走近两个已就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听他们的故事,或许可以为正在找寻工作的毕业生带来一点启示。

坚守,辛苦中求稳定

陈鹏是一个标准的80后。2004年,就在全国各大高校掀起扩招的风潮时,陈鹏顺利地考进了离家近的重庆某大学建筑系。

2008年毕业之际,虽然已经逐渐显现出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但所幸的是专业对口,陈鹏应聘上了某大型国有企业。看着身边的同学三三两两的拿着简历,顶着烈日到处面试,他早已在家里听着音乐,享受着空调,等待报到的那一天。

报到后的陈鹏从此开始了他新的人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跟随项目部辗转了3个地方,重庆、雅安、贵州,每一个地方都要待上一两年。平日吃住全在公司,和外界接触很少,回家看父母一回更是难得。

刚开始工作时,他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和干劲,经常自行加班到半夜一两点。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工作狂。“趁年轻,多学习多积累经验,总是没有坏处的。”在陈鹏的心中,这份工作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他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工作满5年的陈鹏,工作轨迹一直是这样的:工作时间从早晨7:30开始直到晚上9:30,全年无休,如果遇到临时事情,还得经常加班。“这里有些结了婚的年轻人把家都带到这儿来了,老婆、孩子都在这里生活。”陈鹏说。

事实上,在他出生的县城,像他这个年龄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但是他却刚刚和上一任女朋友分手了。“她人在老家,我很久才能回去一趟,感情自然就淡了。”说到这些,他显得有些无奈。所以他现在不打算谈朋友了,工作地方不稳定,谈朋友真的太难了。

起早贪黑的工作让陈鹏身边的一些同事谋生了辞职的想法,陈鹏也动摇了。“压力太大,真的就想辞职不干了。”加上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思想在这个80后小伙子的心里有着很深的分量。

2013年,699万毕业生,让这个夏天俨然变成了“最艰难”的夏天。在愈发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先就业再择业成为了每一年就业季从始至终绕不开的话题。

陈鹏除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也开始积极地关注就业情况。身为企业的招聘人员,陈鹏在招聘会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拿着各种简历来回奔走的毕业生,企业一年比一年减少的聘用人数以及越来越苛刻的招聘条件,这一切让他想起了5年前。那时,竞争远没有此时激烈。

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让陈鹏不敢轻易去想辞职的事。另外,辞职到底能不能让自己解脱、能不能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他决定暂时不动,再干几年积累经验。

跳槽,在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点停下来

同样是80后的邓澍2001年毕业于某师范学院。2001年大学还未进行扩招,大学生依然是“香饽饽”。而由于师范专业的特定性,无需太多周折,能言善辩的邓澍就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初中教师。在遂宁老家,教师这份职业很是不错,既轻松又自由。

邓澍从事着一份人人羡慕的职业,但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教师这个职业不适合我”。不甘于平淡生活的邓澍选择了到成都教育学院深造。然而,教书并非是他的首选,他更倾心于营销这样的职业。于是,他开始在成都寻找其他工作。

然而根据规定,深造结业后,必须得回到原地方继续教书。见识了成都的繁华和热闹之后,邓澍再也不愿意回去。在三令五申后,他被当地教育局除名了。这更坚定了他在成都立足的决心。

本来以为成都遍地是黄金,随处都能寻得谋生之地,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邓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频繁地变换工作,这时他意识到离开老家到成都比想象中艰难。

这再也不是年轻即资本的年代,在这个社会里,除了年轻,更多地需要知识的积淀、丰富的经验以及广阔的人脉。这一点并非凭年轻就能轻易办到的。

然而出来了就没有回头路,虽然被现实狠狠地打击了一番,但邓澍心中的那份冲劲没有被浇灭。为了达成做营销人员的心愿,他和300多人开始了就业竞争。竞争是残酷的,但正因为他有着几份工作经验,所以成功地应聘上了通威企业的岗位。

在公司工作的3年,邓澍迅速成长起来,从小职员成为了一名经理。成长的过程中,邓澍适应着一步步的变化,也在变化中适应着周遭的一切。

3年后,他决定再一次离开。一是因为公司的晋升通道狭小,另一方面更是那份闯劲儿让他不甘于此。

2010年,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目标是在汽配行业里立足。摸清行业情况、找客户、找合作商成为了第一年邓澍主要创业的方向。到年底盘点时他和搭档总共赚了3000元。

2011年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对行业行情的熟悉,他们开始拓展新产品,也开始寻求和其他经销商的合作。年底,他们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买了一辆货车,租下了一个铺面,正式在汽配城立足了。

这时的他不再没事就和其他人打麻将打发时间,晚上也不会再和别人出去喝酒唱歌,他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继续扩大规模。如今,他们已成为多家公司的品牌代理商。

让“最难”变得不那样难

在一个和“包分配”、“分房子”、“终身制”等字眼毫无交集的年代,奋斗成为了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唯一的方式。

陈鹏和邓澍只是80后已毕业群体中的两个很普通的个体,但他们代表着这个群体里一大部分人所走的道路:进入职场或者选择创业。

邓澍这样描述他的经历:“就业和创业无所谓谁好谁坏,但必须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子。”

依然奋斗在国企的陈鹏,决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没有太多追求,一切都顺其自然吧。”面对还不错的收益和常年无休的境况,陈鹏决定抓住青春的尾巴,再好好干上几年。

今年,四川全省的高校毕业生达33.8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记者从省教育厅得知消息,截至目前,就业率达83%。这样一个数字似乎打破了“最难就业季”带来的魔咒。在号称“最难就业季”找到一份工作,看起来似乎并非那样难。

其实在四川,不仅有毕业生自身的努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区、省人社厅、省就业局等社会各界都在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四川交通职业学院在十年前,就派出三路人马,到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开辟用人市场,2008年后,当西部经济也开始崛起,学院又派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到成都、重庆等用人单位询问就业需求。

1996年就启动的成都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区,在运作的17年里,不断吸引优秀毕业人才到创业园区进行圆梦行动,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创业家。

四川省人社厅、省就业局在开年之初,就积极发布2013年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并将职业培训进校园作为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必修课。

面对与日俱增的毕业生和竞争激烈的社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最难就业季”,我们同行。

(责编:李静)

猜你喜欢

陈鹏职场成都
Comparing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spectral line splitting in visible spectroscopy diagnostics in the HL-2A tokamak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