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人追星,他追的是科学家”
——记“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翟婉明

2013-09-01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8期
关键词:院士书记教授

□ 本刊记者 裴 佩

“别人追星,他追的是科学家”
——记“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翟婉明

□ 本刊记者 裴 佩

1981年,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前往西南交大的求学之路;30年后的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铁路交通。他将自己90%的时间献给了科学,从学士到院士,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理论创新,他的成长轨迹足以令所有人赞叹。他就是翟婉明,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本土专家,一个地地道道在西南交大成长起来的“土”教授。

今年6月25日,翟婉明获得了“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但是由于工作太忙,翟院士无法亲自接受记者采访,便建议记者采访学校的领导,西南交大党委副书记王顺洪同志。在王书记的讲述中,记者得知了很多关于翟院士的故事。

浓厚的西南交大“情结”

谈到翟院士的“土”,西南交大党委副书记王顺洪笑了:“有媒体这样形容他,并不是指的穿衣打扮,而是他一路从西南交大成长起来,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国内读的。”2011年,在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近90%的是海归,而翟婉明则是那10%的例外。

而要说翟婉明与西南交大的缘分,还得从他的求学之路说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对千万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信息,对当时正在读高中的翟婉明也不例外。对他来说,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前途豁然开朗。

也许是小时候贫穷的家庭坏境造就了他勤奋刻苦的性格与韧劲,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一直很爱读书的他通过努力,拿到了西南交大的录取通知书。18岁,他第一次踏上了开往四川峨眉的火车。

“我们当时填志愿的时候对交大的专业都不是很了解,翟院士的老家江苏靖江交通又很不方便,只有一条公路穿过县城,去哪儿都麻烦,所以他对‘交通’这两个字比较向往,于是就报考了西南交大。”王书记说。

坐上火车去圆“大学梦”,兴奋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交通是什么概念?对那时的翟婉明来说,还比较模糊,只知道那是一个既复杂又神奇的领域。

来到西南交大,那里的学习和生活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青葱岁月里,翟婉明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1985年9月,国家开始了免试研究生的推荐制度,翟婉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推荐为免试攻读本校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于承训教授,主攻机车车辆传热学。”仅仅过去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1987年的夏季,翟婉明便提前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学业,留校在机械工程系热工教研室任教。

不久,爱才惜才的孙翔教授(后任西南交大校长)希望他能报考机车车辆专业动力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由他和严隽耄老教授共同指导。然而这对翟婉明来说有点突然,因为他所学的传热学与攻读博士的方向分属两个不同领域。他犹豫了。

“孙翔教授从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紧张落后状况谈到未来高速列车、重载列车的发展远景,充分强调了发展铁路交通运输的紧迫性与重大意义。就是这一次长谈,让翟婉明最终下定了考博的决心。”1987年10月,经过一个月争分夺秒的复习准备,在学校秋季博士生入学招考中,翟婉明又名列第一。

“他28岁就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1岁时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了当时我国铁路系统最年轻的教授。”王书记赞不绝口。

从本科到博士,这也似乎注定了翟婉明将踏上一条充满艰辛与欢乐的攀登科学高峰之路,他的人生与母校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学术上的拼命三郎

成功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如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是翟婉明的研究成果“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和“翟—孙模型”、“翟方法”。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研究项目的成功整整历时15年。其中,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基础研究就经历了8年。这15年里,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遇到过多少困难与挫折,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

“别人追星,他追的是科学家。”王书记幽默点评翟婉明,“在教科书上,一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他都能如数家珍,崇拜至极。”

就是这样,“十五年磨一剑”,他和团队为中国铁路从时速70、80千米提升到200千米以上提供了先进理论和技术支持;“十五年磨一剑”,他和团队的科研随中国铁路的六次提速而不断创新;“十五年磨一剑”,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翟婉明的履历上,记载着众多的荣誉: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这是他成长过程的见证,犹如一颗颗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些荣誉的取得,在王书记看来,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翟婉明就是一个‘拼命三郎’。经常晚上11点了,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骨子里就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一点都不奇怪。”王书记说。熟悉翟婉明的人都很清楚,要想见到他,大多数时候都要去实验室。

除了刻苦努力以外,翟婉明的严谨、负责也是出了名的。王书记顺手递过一本外文学术期刊《国际轨道交通学报》:“这本期刊是由翟婉明院士发起并亲手创办的纯国际期刊,翟院士主编,英国泰勒——弗朗西施集团出版。他付出了极大心血,从编委会组成,到稿件送审,再到每期论文的选取,翟院士都要亲自过目,不许有一丝的差错。”

给王书记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有翟婉明的乐观。“他特别爱笑!”王书记说,翟婉明永远都享受着内心的那份平静,不论做任何事情,他都能用一颗善良、谦虚、坦诚的心去对待。“他虽然是我校的首席教授,但从不摆谱,很尊重人,和教授、学者以及学生都能平等相处。”

当选院士后,他的工作更忙了。最近,西南交大正在大力推进教育部的协同创新计划,又称为“2011计划”,这对翟婉明来说又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正是由于长年的潜心专研和工作压力,翟院士的健康状况也有所下降,年初他的身体就有些过敏。“这种过敏极不适应冬季北方的干燥气候,每去一次都会激发过敏,很不舒服。尽管如此,他也从未因此放弃出差北京的重要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他就是快乐的,虽然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限、没有双休日、没有假期,但他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他完完全全就是一位科学家的形象。”王书记这样评价。

枯燥的科研工作背后

耀眼的荣誉背后,总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实验、计算、数据分析,一个个公式被推翻又重来……每天,翟婉明的科研工作如此反复,而这样枯燥的工作几乎占据了翟婉明90%的时间。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到另外一个人:翟婉明的妻子——魏焰。

“魏焰女士出身在军人家庭,对各方面要求都挺严格,魏焰女士很贤惠,她在精神上给予了翟婉明很多的支持。”王书记说。

有一件事每每提及,王书记都会激动不已。2005年8月,翟婉明正在北京进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评审的最后答辩工作。面对激烈的竞争,翟婉明的压力很大。就在此时,翟婉明收到了妻子的一条短信:“婉明,无论结果如何,我和儿子在家等着你!”

简短的话语,饱含着浓浓的深情与鼓励!

“2007年,他曾经被推荐为院士候选人,我们都以为八九不离十了。”但是,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并没有让人如愿。善解人意的妻子依然是鼓励他、宽慰他:“没有关系,我们就平平常常工作、生活……”

如今,妻子对他的关心也更加细致、更加具体,“经常拉着他去看电影,又让我们这些朋友劝他多锻炼身体,适当放慢工作的节奏”。王书记说,前不久,他们两家一起去看了《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两部片子看完之后,翟婉明还与儿子进行了一次深谈,希望儿子能从影片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

“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用在翟婉明的家庭再合适不过。理解工作也好,照顾家庭也罢,正如那首军旅歌曲所唱,“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责编:雷怡安)

链接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是翟婉明及其团队取得的重要科技创新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系统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解决了轮轨动态耦合建模和散粒体道床振动模拟等国际性难题。这一模型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孙指翟婉明研究生时期的导师孙翔教授),在国际上被列为本领域四大代表性模型之一,并在我国铁路提速及高速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院士书记教授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院士速递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