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沭新渠作为连云港市区饮用水源的探讨

2013-08-31董一洪

江苏水利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河东海县连云港市

董一洪 张 鹏

(连云港市水利局,江苏连云港 222000)

饮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连云港市本地水资源匮乏,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调引江淮水,江淮水入境后主要分成三路:一路经桑墟电站、沭新退水闸进入蔷薇河;一路经蔷薇河、蔷北进水闸进入淮沭新河;一路经蔷北地涵由淮沭新河直接进入淮沭新渠。江淮水供水工程分布情况见图1。

蔷薇河、沭新河均为低水河道,受面源、工矿企业点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水质较差,主导功能为排洪、调水、饮用;淮沭新渠为高水河道,主导功能为灌溉、饮用。市区用水大部分依靠淮沭新河—蔷薇河供水线调引江淮水,蔷薇河是目前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长期以来由于受流域内外的污染,水质难以保证,已产生较大社会反响,故当务之急是尽早改善市区饮用水源质量。淮沭新渠多年来一直作为东海县稳定的供水水源,水质较好,可作为市区饮用水源。

1 保证饮用水源质量的必要性

图1 江淮水供水工程分布图

1.1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饮用水质量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饮用水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

1.3 饮用水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饮用水安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饮用水安全是构建和谐、健康、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2 淮沭新渠作为市区饮用水主水源的优势

2.1 新辟淮沭新渠送水线方案

淮沭新渠为东海县沭新渠灌区的引水总干渠,属高水渠道,上起蔷北地涵与淮沭河沟通,至白塔地涵段长约28 km,水面宽22~30m。从白塔地涵至汾灌高速还有约13.2 km的支、斗渠,距蔷薇河口(海州洪门)约3 km,现已基本废弃。渠首构筑物蔷北地涵共3孔,每孔3.50 m(高)×3.35 m(宽),2010年原址拆建,设计流量65m3/s。

本工程初步拟定送水线为:淮沭新渠(渠首蔷北地涵~S323省道桥以东470m处)27.7 km;沿淮沭新河右堤滩地埋设涵管(S323省道桥以东470 m处~淮沭新河汇蔷薇河入口处)约16 km;沿蔷薇河滩地埋设涵管、过蔷薇河进入海州水厂约2 km;沿蔷薇河滩地埋设涵管(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约4 km。

2.2 淮沭新渠送水线相比蔷薇河的优势分析

2.2.1 淮沭新渠避开了“源头”污染

淮沭新渠和蔷薇河水源同取自宿迁市沭阳县淮沭新河。但是,蔷薇河除连通沭阳县淮沭新河外,还连通沭阳县黄泥河、友谊河等,黄泥河、友谊河与蔷薇河之间虽有节制闸,但常常向蔷薇河排水,使得黄泥河、友谊河的污水进入蔷薇河,导致“源头”污染。而淮沭新渠属“高水”河道,且通过穿蔷薇河地涵直通沭阳县淮沭新河,黄泥河等污水无法汇入,从而避免了“源头”污染。

2.2.2 淮沭新渠线避免了区间污染

淮沭新渠和蔷薇河水虽同取自沭阳淮沭新河,但蔷薇河在连云港市境内51.9 km,区间不仅要承接农田回归水进入、流域内养殖业污水排放,而且要负担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染源。淮沭新渠属“高水”河道,高于沿线地面高程,故沿线无水能自流汇入,同时,淮沭新渠也不是行洪河道,汛期不存在农田回归水强排入渠的问题。因此,水送至白塔埠镇,可保证水质等同于沭阳县取水口的水质,相当于进入连云港市前的“原水”。淮沭新渠作为市区主饮用水源在水质方面更具保障,不需治污投入。

2.2.3 有利于分清责任,提高管理效率

因为蔷薇河送水线路长,跨宿迁和连云港市多个县、区,一旦水质不良有问题时,存在相互推诿现象,难以查清原因,分清责任。采用淮沭新渠线引“原水”进市区,如果发现水质较差,甚至发生水污染事件,连云港市可以直接向省里提出诉求,要求上游负有责任的市县限期整改,便于划清责任,高效管理。

3 淮沭新渠作为市区饮用水源的可行性分析

3.1 水质满足要求

如前所述,淮沭新渠作为市区供水线在保证水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因淮沭新渠高程高于地面高程,区间污水无法自流进入,可保证在境内不再纳污,经长距离输送后的水质仍可保持取水口的水质。

淮沭河为国家南水北调干线,主要有淮阴闸、沭阳闸、窜沂工程、沭新闸、蔷北电站、蔷北地涵等工程调控,在《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分别划定为淮沭河宿迁调水保护区、沭新河宿迁调水保护区,2010年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根据2011年、2012年沭阳闸、桑墟电站监测掌握的资料分析,水质稳定在Ⅲ类,全年水质达标率平均分别为96%和98%。

根据淮沭河监测断面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淮沭河沭阳闸以上河段正常情况下全年(汛期和非汛期)水质为Ⅱ~Ⅲ类。

据东海县前滩取水口部分项目资料,其水质达标率基本同上。

3.2 水量满足要求

沭新渠蔷北地涵设计引水能力为65m3/s,目前主要供沭新渠灌区灌溉用水和东海县饮用水。

沭新渠灌区东至东海县县界,西至沭新干渠,南至泊阳河,北至乌龙河,总土地面积471 km2,耕地面积3.1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19万hm2,实际灌溉面积3.09万 hm2,其中,提水灌溉2.30万hm2,自流灌溉0.79万hm2,另外还有0.10万hm2未灌溉。该灌区地势平坦,属平原洼地,地面高程在2.5~5.0 m之间。现灌区包括平明、张湾、岗埠、白塔等乡镇(场)及房山、黄川、浦南等乡镇部分地区,总人口22.56万人,按灌溉模数 2m3/(s·hm2)估算,需灌溉流量约23.62m3/s。

根据苏北供水监测资料,蔷北地涵2001~2010年用水统计资料见表1。

表1 蔷北地涵2001~2010年用水流量表 (单位 m3/s)

东海县饮用水取水口设置在白塔前滩,取水规模为5万m3/d(0.58 m3/s)。

目前,渠道最大引水量达65m3/s,扣除灌溉用水及东海县饮用水24.2 m3/s,仍富余40.8m3/s水量可用。

经分析可知,现状情况下,沭新渠工程设计供水能力有较大冗余,可加强续建配套和优化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以满足市区饮用水量要求。

3.3 工程建设可行

可从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考虑。

近期:保持渠道现有送水能力不变,仅修建取水口工程及白塔—连云港市区管道输水线,并一次性投资。主要工程内容有:白塔埠取水口加压站;过蔷薇河涵管工程;沿淮沭新河右堤滩地埋设涵管约16 km;沿蔷薇河滩地埋设涵管、过蔷薇河进入海州水厂蓄水池约2 km;从海州水厂沿蔷薇河滩地埋设涵管至茅口水厂约4 km;水厂增设适度调蓄能力建设。

取水口工程位置只有农作物和林木,无需搬迁人口,施工技术要求不高,难度不大。白塔—市区水厂管道采取地下埋设,均沿淮沭新河和蔷薇河滩地布置,无需拆迁和征地。

远期:对现状渠道进行拓浚,增加供水量。对沭新渠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提高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

3.4 工程投资较为可行

粗略估计白塔至市区段大型给水管道(按21.7 km长度)投资:根据现有市场管材对比,选用在南水北调中广泛应用、适宜超大口径、造价适中、性能可靠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道。

按设计流速V为1.2m/s、设计流量Q为3.47 m3/s实行双线供水(一用一备),每根管径为=1.9 m。因此,单管线取用1根管径为2m的管道。

参照东北某城市大型引水工程PCCP管材当时综合单价,考虑价格指数增长因素,依据南水北调某类似工程成本研究成果,并经向连云港市东海县自来水工程管道供货商询价,初步估计本项目综合(含土建、安装、连接件、检查井等,不含地上构筑物搬迁等)单位造价约7000元/m,22 km单管线估算综合价格为1.56亿元,较为经济可行。

如采取双线供水,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全部投资约4亿元。

3.5 工程管理可行

实施本送水线工程仅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管理则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因水源直供城市自来水厂,故水费收入有保证。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可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供水公司进行全面经营管理,通过补偿成本、合理收益,逐年提取折旧费,保证工程维护和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来源。

猜你喜欢

新河东海县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Dark Energy Phenomenon from Backreaction Effect
《莲年有鱼》
河北新河:造血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平安如意
A Pressure Parametric Dark Energy Model∗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2015年东海县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