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冲突背景下的结构调整

2013-08-31刘晓宏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区域间产业结构区域

■刘晓宏 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

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不论是对本区域整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核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关联,是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十八大召开之后,更对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区域经济相对冲突的背景下,合理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区域经济的冲突现象

从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地区资源优势不同,各区域发展逐步拉开距离,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全国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呈从东到西递减趋势,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由于区域所占有资源不同,致使区域间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整体上已严重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这是区域间冲突的主要表现,如果长期发展,势必将影响国家整体结构调整的进行,也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首要问题。从近年来各区域GDP增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常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西部地区增速较慢,虽然,从近两年来观察,东部沿海地区GDP增速放缓,中西部增速抬头,但整体来看,差距仍是在不断扩大,致使落后地区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才能达到东部现阶段水平。不论从区域整体的GDP来看,还是人均GDP来说,都是在逐步扩大中。

2.区域结构雷同。现阶段另一个问题是,各区域内结构雷同,重复建设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整体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实行计划经济以来,政府追求的都是片面的全面性,导致,每个区域建设都是统一模式,而没有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来制定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严重,大量社会资源遭到浪费,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少,区域间联系处于可有可无阶段,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还表现的不太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一些区域间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最终影响了整体的发展结构,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重复建设的不断恶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重复建设的行业已经扩散到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尤其是一些工业建设项目,例如汽车、机械、建设等行业,重复建设尤为严重,一些区域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追求项目建设,一味追求GDP增速,都从各方面助长了重复建设的蔓延。重复建设的最重要的恶果即是产能过剩,这就导致市场将会有质量的竞争转变为价格的竞争,如此恶性循环,不论对于行业内部,还是整体区域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恶劣的影响。

二、区域经济冲突背景下的结构调整的策略

对于当前出现的区域经济冲突,需要中央政府从整体上进行宏观调控,运用各种手段促使经济结构得到科学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1.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协调发展。首先要对我国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研讨,综合结构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因素,分析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确定各区域的发展优势,从而对各区域在产业规划中确定主次关系。从我国区域发展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发展时间长,产业结构比较完善,各环节相对稳定,所以适合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应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如电子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性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和合理化。中部地区作为东西部衔接地带,需要加快对原材料工业的深度开发,和一些能源项目建设,并在小区域范围内集中建设技术水平较高、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工作。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由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科学,但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可以在发展原有的第一产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同时,加大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着重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在一些重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及科研力量比较强的地区,可以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科技企业。在确定主导产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区域经济内其他产业对主导产业的配合程度,不能只求“点”,而忽略“面”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中,要注重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但也需要考虑产业结构域经济调整本身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缺陷。

2.推进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市场竞争手段,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通过加快产业的区域转移,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行成本,也符合我国产业整体规划的需要,可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最终目标。在推进产业转移问题上,主要仅靠市场机制,将会很长的时间周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整加以配合,各区域出现相关的政策支持,使产业相对集中和区域间分工更加专业化,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保证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地区分工专业化。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要考虑区域的具体发展情况,东部地区应该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相对高端的第三产业;中西部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资源,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同时,还要积极配合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并对承接产业进行延伸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各区域发展过程中,还要遵循平等交接、管理分工、发挥优势的原则,逐步形成各区域、各行业、各诚实等多级综合分工配合体系,在确定整体优势时,逐步细化产业的目标分工,建立开放有序的产业分工体系。

4.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区域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由技术水平所决定,要想升级区域产业解雇层次,就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和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和发展。近年来,各区域都在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不能不顾自身的情况盲目跟进发展,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也将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阻碍。对于技术提升,不要仅局限于通过高科技产业来推动,也可以从加强人才建设,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等多,模式、多渠道进行,根据区域自身的情况,制定差异性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间产业结构区域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区域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