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财政”顺势而生

2013-08-30黄前柏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8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宜昌市财政

黄前柏

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对公共财政的本质理解很深刻,在多年的财政工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公共财政理念和财政核心价值观。

如今,宜昌市财政提出打造“质量财政”,又将如何服务好“宜昌跨越”的整体战略?本刊记者采访了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

战略思考与现实需要

《新理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无疑对财政提出了新要求。宜昌市提出打造“质量财政”,这似乎不多见,我们感到很有新意和前瞻性,主要是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和现实需要?

王金建:我们提出建设“质量财政”,主要是为了“两个适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提出,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现代化必由之路。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的理解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我们打造“质量财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政策机遇、改革机遇和发展机遇,财政必须始终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财政的作为在哪里?答案很明确,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为促进产城共融注入新的活力,为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没有质量的收入不可持续

《新理财》:财政是政府的理财推手,宜昌市财政如何从“质量财政”延伸到“质量经济”?怎样服务好宜昌大跨越的整体战略?

王金建: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地方财政不抓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这是我们打造“质量财政”的硬道理,也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财政实现从“质量财政”到“质量经济”的跨越,必须优化投入结构。我们常说,今天的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就是这个道理。总理指出,我们国家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这为财政工作科学理财、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理财》:6月27日,楼继伟部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中央决算时提出:依法规范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质量。宜昌市建设“质量财政”,又将如何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

王金建: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看了楼部长的报告,很受启发。财政收入一看规模、二看质量,没有质量的收入是不可持续的。这些年我们的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今年前5个月财政收入增幅持续稳定在30%左右,受经济下行的影响,6月份的增幅出现了一些下滑。宜昌财政走的是一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这既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也为我们今后建设“质量财政”奠定了基础。

四两拨千斤

《新理财》:我们注意到,您在阐述“质量财政”的时候说,要突出财政资金的引导性和示范性。我们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王金建:一提到发展的问题,就向财政伸手,这是一种误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主要不在于政府投入的多少,而在于能够吸引多少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小钱”引“大钱”,这是“质量财政”的真功夫。

突出财政资金的引导性和示范性,要找准结合点。假设一个企业的产品有可观的市场份额,也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前提是要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考虑到流动资金的占有量,敢不敢花这笔钱?比如企业技改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财政能帮助解决贷款贴息的问题,事情就好办了。所以,财政要为企业的发展,改善“能花钱”的环境,做实“敢花钱”的保障。

科技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财政投入和支持的重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每两年评选一次,有一个指标是,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要达到1.5%,我们是2%以上,宜昌已连续6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通过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示范,激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促进科技进步。

支出首要“保民生”

《新理财》:面对财政支出压力,宜昌市建设“质量财政”,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王金建:财政姓公,天职为民,这是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全力打造“质量财政”的终极目标。

每年财政民生支出规模和增支额度,均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和增加总额的70%以上,确保了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卫生、就业、养老、住房、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已连续9次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标准、8次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 次提高城区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补助标准。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仅仅是靠政策、靠资金,暂时没有政策依据、甚至没有解决途径,怎么办?这就要靠党性、靠担当,用创新提升民生。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推出了多项惠民举措。

管理创造活力

《新理财》:我们想知道,从管理的角度,如何从制度上来保障“质量财政”?

王金建:这个问题提到了点子上。财政拨出去的钱,不是“泼出去的水”,建设“质量财政”,要让财政资金用得其所、用得其时、用得有效。我们已建立起了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要下功夫建立以预算绩效评价为龙头的“质量财政”体系。三个“龙头”是系统工程,覆盖了财政监督管理的方方面面。去年对23个重点项目进行了预算绩效评价,今年扩大试点范围的力度很大,预算安排的112个项目、30.5亿元资金纳入绩效评价。

《新理财》:“质量财政”是一个前瞻性的命题,您在前面讲过,打造“质量财政”,积极主动地适应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需要。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金建:如何构建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谋划。基本构想是合理划分市与区在城区建设管理中的事权,市一级应该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宏观掌控、管理考核评估等,把应该由区一级办理的事项下放到区。而且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要先行,支撑其他领域的改革。为此,我们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到各个主管部门、各个城区,从广度和深度上开展前所未有的调研,征求意见,历时半年多,形成了《市区两级事权划分与财力调整建议》的长篇调研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

在调整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按照市区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市与区支出范围;按照“收入下划、核定基数、同增同减、激励发展”的要求,合理划分市与区收入范围,扩大区级收入规模,完善收入增长奖励机制,增强了区级的发展能量。以“两个下划”为突破口,将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卫生作业、市政及环卫设施维护、部分园林绿化管理等事权,按区域下放到区管理;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机构下划到区管理,合理调整城区财政供养系数,划转相应匹配的财力。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调动了各方面在城区建设管理中的积极性,增强了城市建设管理活力。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与现代化特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重心下移,权责一致,从机制上解决了断奶与供奶的问题。实践证明,“质量财政”是在创新中产生的,也是在创新中发展的。

《新理财》:宜昌市财政文化建设很有影响,这次来宜采访,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财政文化的氛围。请您谈一谈,如何把财政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建设“质量财政”的“硬实力”?

王金建:财政文化所体现的,是反映财政本质特征的理财观念、思维方式、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彰显出了财政工作独特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财政文化来自于人的创造,更容易接受。让财政干部真正领悟和吃透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把财政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质量财政”建设的“硬实力”。财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机关管理的任务自然也就减轻了,“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形,文化管人管住魂”,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宜昌市财政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图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