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跨越

2013-08-30黄前柏林毓卿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8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宜昌市宜昌

黄前柏 林毓卿

宜昌,是一个标签意义很强烈的城市,比如长江、三峡、屈原、王昭君等等,大家可能都会想到。而也因为这种标签,往往让我们疏忽了她的更深层次价值,她还有足够的魅力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体会。

提起宜昌,与《新理财》杂志社有着不解之缘。2008年8月,《新理财》(政府理财)创刊号的封面报道就关注了宜昌。当时,《宜昌蝶变》的封面报道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岁月如梭,五年时间过去了,她今天已经站在了“宜昌跨越”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宜昌对自己有着很清晰的定位:立足全省,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放眼全国,是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置身全球,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何实现从大城市到特大城市的“跃进一跳”?宜昌,从湖北省层面和全国层面来讲,应该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而财政作为政府理财之手,怎样服务好“宜昌跨越”战略?既需要练好内功,又需要长袖善舞。

宜昌市财政局结合当前宜昌经济的实际情况,前瞻性地提出打造“质量财政”,全力服务宜昌跨越式发展。

宜昌跨越,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跨步,而是需要一个组合拳。

七月流火,在宜昌市为期一周的采访中,让我们采访组深切体会到了宜昌跨越式发展的张力。

战略先行

提及宜昌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及宜昌的三次历史机遇。每一次都如同“催化剂”,促进着宜昌的发展进程。

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带来了宜昌的第一次振兴,实现了由小型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宜昌插上了第二次腾飞的翅膀,推动宜昌加快了向大城市跨越的步伐。

2012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宜昌发展,并专门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宜昌正面临着发展进程中第三次重大历史机遇。

相比于前两次“显性”跨越,宜昌正在经历的第三次机遇期或许更加“隐性”,但是也将会持续发酵。

宜昌提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目标,是基于宜昌在整个长江流域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在湖北省内的战略部署。

从地理位置来看。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武汉到重庆1000公里的长江沿岸线迫切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迅速崛起。从湖北省来讲,湖北东南部以武汉为中心,带动“1+8”城市群;鄂西北以襄阳为中心,带动十堰、随州;鄂西南荆州、荆门、恩施这些地方,也迫切需要宜昌来带动。

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湖北省省委常委、宜昌市市委书记黄楚平认为,机遇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流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谁错失机遇将会成为历史罪人。

2012年年底,宜昌市委市政府经过精心谋划,召开了“解放思想、激情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座谈会。为了开好这次大会,会前专门组织高规格党政代表团奔赴三省八市进行考察取经。在座谈会上,印发了《关于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意见》等7个重大专题规范性文件,为宜昌跨越式发展谋篇布局。

黄楚平认为,宜昌跨越式发展中,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根本内涵是“既大又强、特优特美”,这也是宜昌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大”。就是要形成特大的规模,这是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200万人、200平方公里是近期基本目标。大,不仅是大城市,还包括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等等。二是“强”。要形成强大的产业、强大的功能和强大的实力。三是“优”。就是要形成优越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四是“美”。就是要形成特美的城市形象。

财政发力

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对于宜昌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宜昌市财政作为政府理财主要推手,理应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宜昌跨越中,励精图治,主动作为。

在今年7月份的一次政府财税工作专题办公会议上,宜昌市市长马旭明对宜昌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旭明认为,财政工作应当着力抓好“六个坚持”,促进全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坚持财源培植是前提。完善财税政策,支持规模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重点培育科技成长型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支柱财源,开辟新增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夯实基础财源,促进财政增收。

二是坚持持续发展是核心。财政要始终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确保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实现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和增速同步提高,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动力。调整和完善城区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区级发展能量,支持推动其他领域改革,释放和放大改革红利,为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坚持财政撬动是关键。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重点产业发展基金为龙头,进一步完善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资本投入、投资补助、短期调度等政策举措,推进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发展。

六是坚持厉行节约是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各项要求,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

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是个大局观很强的人,对于宜昌财政如何服务好宜昌跨越的整体战略部署,他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

“从十八大报告来看,直接涉及财政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就有28项,结合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进程,必须要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王金建说,宜昌财政提出“123”的财政工作要求。即坚持一个宗旨,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群众、服务预算单位。

要发挥好财政的推手作用,首先要对财政现状和将来走向有着清醒认识。

2012年,宜昌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3.2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102.1亿元,增长24.5%。但是,从长远来看,财政收入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宜昌财政局前瞻性地提出打造“质量财政”,切中了当前财政工作中的种种难题。

回首财政走过的历程,从“统收统支”到“吃饭财政”,再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财政走过的每一条路,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紧密相关。

王金建认为,打造“质量财政”,就是要为全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可花钱”的条件,改善“能花钱”的环境,做实“敢花钱”的保障,提高“会花钱”的能力。

打造“质量财政”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一些重点问题。

一是“收入质量”。做大做优财政“蛋糕”,既是财政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紧迫需要。在财政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提高收入质量就成为重要课题。

财政“蛋糕”一看块头,二看质量。财政收入的质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稳快速增长,不能大起大落;二是税收占比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宜昌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完成102.1亿元,增收24.5%,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5%。

其中,在做大财政“蛋糕”,提高收入质量的过程中,重要是发挥好财政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做到不失位,不越位。

二是“支出质量”。如何编制好预算,加快支出进度?如何把财政资金花好、花出水平?这将是财政改革的必定方向。这就需要建立起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的四位一体的科学理财模式。

宜昌市财政局更是提出“没有预算绩效评价,就没有质量财政”。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三是“管理质量”。要提高管理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运用好财政管理手段,把这些政策工具用好用活,提高理财水平。

另一方面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这也是质量财政的活力所在。宜昌市财政局早在两年多前就积极调研,组织专班研究。调整和完善城区分税制管理体制,建立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均衡发展的城区教育管理机制体制等等。

路径选择

在宜昌跨越战略中,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关键。

黄楚平认为,宜昌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清头绪。一是必须走开放先导之路。宜昌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广泛吸纳人才、技术、资金等一切要素,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发展靠创新驱动,工作要靠创新推动。宜昌要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力争在部分领域占领全国乃至世界高端产业前沿阵地。

三是必须走市场主导之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化资源为资产、化资产为资本、化资本为资金。

四是必须走人才引领之路。人才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首先是干部,干部队伍是第一要素。第二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要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第三是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重要支撑。

宜昌财政又应该抓好哪些发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他们有着系统的思考。

一是以财源建设为抓手,助推财政增收。积极探索财源建设的有效途径,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财政增收的能力,在全省三个三分之一经济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是以“第一要务”为抓手,助推跨越发展。用足用活用好重大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六大千亿产业发展。

三是以“优化支出”为抓手,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共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助推财政环境建设。每一笔收支必须依法依规,规范运作。打造一个干净、规范、高效、智慧的财政环境是实现大城梦的重要条件。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从“宜昌蝶变”到“宜昌跨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势”。

这种“势”,是一个引擎,宜昌大城市梦不可阻挡。

这种“势”,是一股力量,宜昌人的孜孜追求让人惊叹。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宜昌市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湖北宜昌卷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资源紧约束下特大城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思考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关于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