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点滴体会
2013-08-30樊晓莲
樊晓莲
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构思和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一放、二创、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1.放宽题材
适当放宽题材,放宽要求。让学生放手写,指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学生在无拘无束高度自由、思维活跃,并且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创造生活,解决选材
指导小学生作文,首先面临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来自生活。可是,学生生活比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知道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有时让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当需要写的时候又"无话可说",于是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2.1 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因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的共性是喜欢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有了深刻体会再让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作文就在心中。比如我班经常开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活动,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写成观察日记。总之,只有学生热爱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自己"真"有所动,才能写出生动的真情。既提供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在乐中写作。
2.2 精心安排交流,提炼写作素材
我们可安排多种交流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双休日活动、假日生活,参加兴趣小组的感受,谈谈喜怒哀乐,谈谈对人、对事的看法……在交流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发现并提炼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困难便得到了解决。
2.3 创设展示机会,尝试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使自己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内心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个个信心百倍,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3.读写、学科、家庭三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大量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只有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交错训练,才能把从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而且要随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如在上劳技课《冷拼盘》或《缝布包》时,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操作要领学生独立操作完以后,教师又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感受特别深,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写起来特别顺手。
此外,还可与体育、自然等学科结合。如做完了一个体育游戏就可让学生写一写;做完了"鸡蛋浮起来了","烧不掉的手帕"实验之后同样可指导学生趁兴写一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不是语文教师一人的任务。所以,让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担负指导、帮助孩子写作的责任。如我班的张鹏同学,去年暑假,他随父母到北京旅游。他爸爸可谓是个有心人,每到一处回来后就主动扮演起记者的角色。先对孩子进行采访。然后让孩子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回家后,让孩子将写成日记的编成集子,题名为《北京游记》。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增长了,写作水平更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但只要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做一个教育有心人。坚持一放、二创、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作文教学就能取得可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