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高寒山区的教育面貌
2013-08-30罗丽琼
罗丽琼
为了培养一代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一代代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德才兼备,富于创造精神和开拓思想的有用人才,各级政府始终未停止过对教育的加大投入。各地区的办学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改善,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等,为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创造良好是入学时机。解决了许多贫困学生入学愁费用的难题。大大地提高了贫困山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然而,昭通原本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杂居市。加之,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气候等因素的制约。高寒山区的教育事业始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就读,许多已就读的学生也不能按正常的上课时间到校学习,极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有学校缺教师
由于贫困的高寒山区,大多还存在着缺电缺水等现象。这样的地方虽然有学校,但是由于教师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没有公办教师到这些地方任教,只能请当地一些稍有文化的人代课。能办一,二年级的复式班就算不错了。读完一二年级就必须到比较远的村完小就读。
2.由于高寒山区地广人多,大多数学生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远的要走两三个小时)
在气候稍好的时候都不能按时到校,更何况在时时大雨倾盆的夏季和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所以这些学校只能上晚课放早学,也就是上课晚点,让学生基本能到校。放学早点,让学生又能从学校回到家。所以,大多数学生,一天的时间多半花在了行程上,没有充分利用到学习上来。
以上不论何种情况都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高寒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万仗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抓好与否对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接受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黄金时期。像以上学校不能上早课,只能上晚课放早学,大多数学校教师缺编,学校管理不规范,课程设置不齐等情况,如何谈得上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如何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寒山区的教育类似以上情况的还普遍存在。要改变高寒山区的教育面貌,提高山区的办学质量,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共享。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政府部门必须把对教育的加大投入重点放到高寒山区上来。狠抓落实,从根本上解决高寒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3.加强高寒山区水·电·交通·信息等方面建立建全
因为水电的短缺,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是导致高寒山区什么都落后的直接原因。
针对地广人稀等情况,该撤并的学校要撤并。该扩建的扩建。该新修的选择较集中的地方新修。学生不分乡镇所属,择近入学。单小能尽量办到四年级。不论是单小还是完小,必须是寄宿制小学。保证学生在校有吃有住,到周末才回家。
4.加强高寒山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缺编是高寒山区教育事业存在的大缺陷。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想法去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许多单小和部分完小教师严重缺编。因此,政府必须从绩效工资中加大对高寒山区教师的分配。城镇里的优秀教师自愿到高寒山区任教的加倍分配工资报酬。鼓励广大教师勇跃献身于高寒山区的教育事业。以解决高寒山区教师严重缺编问题,因为在工作量和生活条件存在着明显差距,工资报酬却平等或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谁愿意往高寒山区走?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学校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不同,拉大对教师工资分配的差距。
总而言之,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高寒山区教育事业始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要改变高寒山区教育面貌,提高高寒山区的办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随心所欲就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