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2013-08-30罗应黔
罗应黔
【摘要】贴近学生生活教数学 ,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味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关键词】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就是生活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无论教师讲的怎样天花乱坠都无法提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即使能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由于教学条件差,既无多媒体,更无多功能教室,教师上课除了一块黑板就是几只粉笔,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没劲,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并不多,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明显下降。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儿童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数学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1.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面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时要灵活应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一草一木皆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是一定要有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8的组成》时,课前我让学生去操场每人捡回8颗小石子;在学生去捡小石子时,我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画了两个圆圈,课中,让学生数一数捡回小石子的数量。然后将8颗小石子分别放到两个圆圈内,汇报每个圆圈内有几个小石子。有什么发现?再随意放一次,又有什么发现?在同桌互动环节中,让学生任意放到一个圆圈内一些石子,剩下的藏在手中,猜一猜藏在手中的石子有几个?利用小石子的摆放,自编加减法运算,并写出算式,看谁写得多!
我就是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摆放操作,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同伴互助,解决新问题。其次,我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蕴藏在万物之中!
2.情境创设紧贴生活,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也可以是社会中的热点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兴趣必须要求每一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广,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感觉、灵感、直觉的激发。村小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思想下,彻底转变数学观念,合理利用山村孩子熟悉的鸡、鸭、狗、羊、田园农作物,有利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平台。
作为情景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上课伊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好教师善于因地制宜,把握时机,精心创设符合儿童认识心理的教学氛围,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何愁没有兴趣呢?
3.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唤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讲《用字母表示数》这节时,用儿歌的形式创设情境,师生一起唱;"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唱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填空: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这时,同学们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思考这一问题,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回答,教师抽一名学生回答: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简单明确,更一般的研究数量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4.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味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我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王大妈妈今年(1996年)52岁,但她只过了13次生日,王大妈妈生于哪年、哪月、哪日?又如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结合农村学生经常帮助家里买东西和卖东西的情况,把数学问题与山里孩子的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又如《生活中的数据》的教学中,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取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王海;小学数学教学"四要"[J];贵州教育;200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