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锻打最长薄铜浮雕
2013-08-30○文/连洁
○文/连 洁
“咱石油人走到哪都是好样的!”在吉林油田企业文化处和松原市美术协会的帮助下,武强的作品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花开富贵》在武强的心里,也在他的手上。
见到武强时,他正在家里的创作室里忙碌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在他的手下灵动传情,装扮眉宇间,各具风姿。“我的这个创作,大多是依据书中的描绘,也有自己感受在,尽力把她们的特点表现出来。”武强告诉我。
满是自豪
在武强的创作室里,摆满了他得意的作品,《八骏图》、《花开富贵》、《松鹤延年》。一幅幅金属画,都被武强赋以了情感,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暖。而他的创作室是如此的简陋:家中的一个小卧室,搭上了一张长条桌而已。
武强刚刚四十出头。走上金属画创作的时间不长,仅有7年的时间。但就是这7年里,他创作出了大名堂。长7.52米、宽0.45米的薄铜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世界上最长的手工锻打薄铜浮雕,并于2012年9月在第八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展出。
武强的父母都是警察。他的兄弟们也都子承父业。唯独是他,与石油结缘。在吉林油田最偏远的英台采油厂,武强做了12年骄傲的石油工人。“这12年的经历,我收获的东西太多了。不怕累、不怕苦、有责任,在奋斗中证明自己。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武强始终不忘自己曾是石油人。在此期间,武强做团支书、搞宣传,购买图书,建立员工业余文化活动室。他的工作曾经是有声有色,创建的图书活动室还被油田评选为“十大青年之家”。工作也让他对绘画、文艺有了更多的了解。
像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武强也想到社会中寻求更多的挑战。年轻而躁动的心经历了一段矛盾和不舍之后,他选择了走自主创业之路。说起这些,武强掩饰不住对油田的依恋:“油田的工作环境虽苦,但它让我有家的感觉,心里有底。这种温暖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
坎坷创业
武强的创业并不顺利,开过烧烤店、跑过货运、做过服装。这些都没能为他带来经济上的利润,更让他痛苦的是,长期的奔波让他的妻子突发心脏病,早早地离开了他和年幼的孩子。武强一下子被击垮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相信这个事实,我也迷茫,折腾来折腾去,我就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吗?”想起这些,武强一半是悲伤,一半是不甘。
2005年,在焦虑和徘徊中,一天,武强看电视时,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关于金属画的制作的介绍。望着屏幕上的那些花鸟鱼虫,他怦然心动。以前,看到过对金属画的宣传,就有了想接触的想法,但因为对技巧和工艺不熟悉,他的几次试做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次的讲座给了他新的创作冲动。“我有美术功底,也愿意鼓捣这东西,一定可以做出好东西来。”他想。 一个电视节目,让武强为自己茫然的心找到了新的希望。
小试牛刀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几天,武强成了电视迷。找了些易拉罐,跟着电视学起了金属画制作。看着人家的画感觉挺美,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武强刚开始的创作之路并不顺利。易拉罐,大小有限,表现的人物、景致或是动物等,一个往往表现不出来,而且锋利的材质时不时就会让他的手指受伤,甚至简单的工具笔和剪刀运用起来总有不到位的地方。
“那也不能退缩呀,我不能一事无成,让人瞧不起。”武强的这些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不服输甚至有点爱赌气的性格。
武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试验。为了寻找创作用的易拉罐,他通知亲戚、邻居,给他留着,还跑了几个大的废品收购站,向人家购买。有的收购站老板得知用途之后,欣然答应他每月无偿给他提供,让武强很是感动。他还自创了好多工具:锉刀、毛衣针打磨改造铁笔,铁钉做成了小钩子,看似粗糙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几次牛刀小试之后,武强创作了一套十二生肖金属画,还上了颜色。“别看这点颜色,可难上了,易拉罐材质滑,上色费劲,一遍一遍涂,还得均匀。”武强拿着他最初的作品给笔者介绍。这些作品被他陆续送给了朋友。“也是让关心我的人别再为我担心。”武强说。
●武强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上图为局部画面),获得“大世界基尼斯”证书。
细工慢做
随着创作的深入,武强感觉易拉罐表现不完美,几次试验之后选定了黄铜做材料。由于它的硬度和可塑性都很强,作品的感觉一下子就上了个台阶似的。这时他把目光集中到了那些名家佳作上。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做成金属画能是什么样,武强很是期待。然而要把这八骏刻录到黄铜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先是对作品进行临摹,捕捉它们的神韵和身形,一笔一笔地将“八骏”画到黄铜上,总共要画上几千笔之多。
几经修改定图后就是剪裁、刻画了,“八骏”各具特点,既要表现它们奔跑的气势,又要表现动物的骨骼和肌肉纹理,甚至高扬或低垂的马尾都要形神兼备。用劲大了,容易划破材质,劲小了又表现不充分。刻录之后,还要放到火上烤,因为黄铜本身颜色过亮,这时火候的掌握又是一个关口,作品要有明暗层次,要有质感。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细工慢做,一幅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八骏图,武强整整用了近1个月才完工。
成了名人
《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传世之作。它大气、细腻的手法和生活气息吸引了无数人。2008年底,已经在金属画创作上小有收获的武强有了创作《清明上河图》金属画的冲动。这个想法要落实起来难度可不小,众多的人物、众多的场景:房屋、树木、车马、游船……想干就干,要做就要做到极致,武强不服输的性格此时显露出来。他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花了1个多月,对画作进行细致研究,并用了4个多月时间,对桥廊部分进行初步制作,完成后广泛听取朋友们的意见。中肯的建议让他决定要仿造原有画作规格创作。
创作的过程是枯燥的,每天五六个小时,他将自己关在小创作室内。总是重复一个动作,让他的右手手指骨质增生,骨节明显粗大了,双手上的小伤口不知有多少个,最严重时还缝了3针,甚至腰椎、颈椎都出现了问题。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他的脚步,一年半,2012年4月,一幅长7.52米、宽0.45米的薄铜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终于诞生了。
得知这一喜讯的朋友们纷纷上门,大家为武强的执着所感动,更为他美丽的作品所感染。挑担的小贩,奔跑的车马,步履匆匆的行人,交谈的人群,停泊的船坞,交错的树木,错落的房屋,浑然天成。有朋友建议他申报基尼斯纪录,武强的心动了。在吉林油田企业文化处和松原市美术协会的帮助下,武强的作品成功申报,并于2012年5月20日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发来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当时我激动万分,自己一年多的付出终于有了肯定,也是给大家看看咱石油人走到哪都是好样的!”武强说。
武强从此成了“名人”,吉林电视台、《东北亚经贸新闻》等都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他的作品也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喜爱和收藏。
“我一定要亲自创作反映油田发展的作品,因为我永远拥有一颗爱石油的心。”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的武强,在生活中也收获了新的爱情。现在的妻子对他的事业非常支持,还特意挑了几幅作品,装饰在自己的美发屋里,介绍武强的创作,骄傲地享受着来往客人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