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浅谈“竹节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013-08-29顾顺芳

江苏陶瓷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竹节壶把

顾顺芳

(宜兴 214221)

宜兴,古称“阳羡”。阳羡制茶,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声名远播。早在唐代,阳羡便开始做贡茶。公元1591年,许次所写的《茶疏》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饮茶器具的紫砂茶壶便应运而生了,并且逐渐成为文人雅士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饮茶工具。明代文人李渔曾说:“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宜兴紫砂的声名一经鹊起,便再无衰弱迹象,至而逐年递增、节节攀升,从事紫砂行业研究和发展的人员也是与日俱增。据实物考证和科学统计,从明代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代宣统(公元1911年),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进入新世纪,从事紫砂艺术的专业人士更是人才辈出,竞争激烈。

紫砂一经诞生,便成为许多文人雅士的心头好,有“价埒黄金”之说。随着紫砂的发展,人们更是把已经成熟的书画、雕刻、诗赋等等艺术与之相结合,这直接导致了紫砂艺术的蓬勃发展。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义:“冬生草也”。把竹归为草,这说法在今日看来有欠妥当,然其冬日依然葱葱郁郁、勃勃生长的特性,却是人皆认可的事。因为是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植物品种,所以竹一直被认作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宋代的林景熙在《五云梅舍记》里云:“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这是最早将“竹”与“梅”、“松”并为“岁寒三友”的文字。“梅寒丽秀,竹瘦而寿,松石丑而文”,这“岁寒三友”一经诞生便广为流传,并逐渐被抽象为广大士子文人大为推崇的人格操守。吟咏它们的文字、描摹它们的书画、雕刻它们的塑像,历朝历代比比皆是。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紫砂名家陈仲美便已制作出“束竹柴圆壶”,并且大受欢迎。清代乾隆年间吴骞所作《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也有记载:“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可见,“竹节壶”在当时已经普及士众,并饱受好评。之后的几百年,“竹节壶”也未曾脱离过人们的视野,而且在制壶艺术家的精心研究中不断传承和创新,诞生了许多发展和演变后的名品。在此,就以清代陈曼生的传统“竹节壶”为例(见图1),浅略探索“竹节壶”形神合一的艺术魅力,探究其广受欢迎的价值所在。

图1 竹节壶

“竹节壶”壶胎泥质细腻、色泽紫红;造型取材于竹,竹腹二节粗壮扁矮,稳重而挺拔,并贴塑竹配饰;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面上刻饰竹叶,五竹钮自然盘曲;壶流三节,刚直遒劲;壶把五节,曲而不柔。全壶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若天成,后人之精品之作,造型也大抵如此。少有创新和演变——或抽象竹节之型,或与其他几何图形相融,但大体也逃不出“竹节”这一原生态的造型。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广大文人雅士本质里对“竹”的高贵品质和美好风骨的喜爱,才使之无论如何变更,都脱离不了“竹”的原型。

宋代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里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以爱竹、擅画竹而闻名。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竹石》一图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而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的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他还把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可见,“竹”的风骨和品格早已镌刻于历代文人士子的心田。

竹的骨骼,中通外直,这在“竹节壶”的壶身便有体现。两节竹节坚硬挺拔、刚直劲上,而内里既与竹节本身的中空一致,又恰好作为壶身以蓄茶,匠心宛然天成。竹的枝节,柔韧有力,作为壶把的五节竹节便是明证。曲而不柔、坚韧有力,时时做低曲之态,时时又蕴含伸张之势,充分符合竹枝“进退有度、不卑不亢”的形象特征。竹的根脉屈曲盘旋、张弛有度,五节壶钮既扭曲,又奇崛,同为五节,不同于壶把五节的平顺,也不同于壶流三节的张扬,正是蔓延泥底委屈隐忍,而又厚积薄发的老根的真实写照。至于壶流,三节向上毫无阻拦,正是象征新芽新枝单纯的清新和乐观的生机。故而,通观全壶,“竹节”之名,当称名副其实。“竹节”之神,也是刻画地入木三分。“竹节壶”既能把竹节的生态之“形”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又能恰当地运用好壶身、壶把、壶钮、壶流的造型,将竹节之“神”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这不得不说是“竹节壶”真正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普通花器,多为模拟自然形象为造型。模拟自然之“形”,是考量紫砂艺人的专业技艺水准;模拟自然之“神”,却不得不涉及到紫砂艺人们对于“物”的精神内涵的体味。西谚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件相同的、有生命的器物,制作者对它的理解也将导致在模拟过程中将赋予它截然不同的“神”。“竹节壶”的造型可以千姿百态、大同小异,可以传承,可以创新,但是只有真正能传达出“竹”之精神的壶型,才可称之为精品,才能真正立于紫砂艺林之不败之地。在当今紫砂行家辈出的年代,提高制壶工艺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修行功课。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竹节壶把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老夫妇10年免费供开水
文人至宝 石之奢华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