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供水能力及供需水矛盾分析
2013-08-29高执刚
高执刚
(太原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1 供水能力分析
1.1 供水量
太原市供水工程包括地下水供水工程、地表水供水工程及其他水源供水工程。据资料,2010年总供水量57 855.19 万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38 362.38 万m3(深层地下水26 413.84 万m3,浅层地下水11 948.54 万 m3),地表水供水量18 212.81万m3(蓄水工程3 726.0 万m3,引水工程4 575.57 万m3,提水工程976.24 万m3,引黄调水8 935.0万m3),其他水源供水量1 280.0 万m3(污水处理利用工程1 175.0 万m3,集雨工程13.90 万m3,矿井水利用工程470.0 万m3)。由此可见,总供水量的66.3%来源于地下水,其中深层地下水占45.7 个百分点。
1.2 供水能力
1.2.1 地下水
地下水供水能力是指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算,不产生水位大幅度下降、含水层疏干、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负面效应基础上,可最大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根据太原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地下水年均可开采量为36 752 万m3,这就是地下水的年供水能力。不同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见表1。
1.2.2 地表水
地表水供水能力根据其设计供水能力确定。地表水供水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及调水工程(主要为引黄水,二期工程已建成,其供水能力80 万m3/d),设计年供水能力分别为5 810.0 万m3、5 488.3 万m3、1 687.2 万m3、29 200.0 万m3,合计42 185.5 万m3。各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见表2。
表1 不同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表
表2 地表水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统计表
1.2.3 其他水源
其他水源供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利用工程、集雨工程、矿井水利用工程等。2010年,太原市10 座污水处理设施年处理能力为6 997.05 万m3,按照污水处理利用率80%计算,即现状条件下污水处理利用工程供水能力为5 597.64 万m3;集雨工程(1 693处)、矿井水利用工程(3 处)供水能力分别为13.90万m3和470.0 万m3;合计其他水源年供水能力为6 081.54万m3。
综上所述,太原市2012年供水能力总计85 019.04万m3,其中地下水36 752 万m3,地表水42 185.5 万m3,其他水源6 081.54 万m3。
2 供求关系分析
2.1 供水面
2010年全市年供水量56 575.19 万m3,其中地下水年供水量最大,占年总供水量的66.31%,而其供水能力占总供水能力的43.23%;引黄水年供水量8 935.0 万m3,占年总供水量的15.44%,而其供水能力占年总供水能力的34.35%;其他水源年供水量1 280.0 万m3,占年总供水量的2.21%,而其供水能力占总供水能力的7.15%(详见表3)。
表3 2010年供水工程供水量及供水能力计算表
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36 752 万m3,2010年全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38 362.38 万m3,平均开采系数为1.04,超采量1 610.38 万m3。目前,全市地下水系统整体依然处于超采状态。而引黄水供水能力29 200 万m3,由于管网建设滞后,供水目标不够明确,实际年供水量8 935 万m3,只占到供水能力的30.60%。污水处理年利用量1 175 万m3,只占到污水处理量的16.79%。
从以上分析看,各项供水工程供水量与其供水能力不相符合,供水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一是地下水超采,二是引黄水利用不足,三是中水利用不足。
2.2 需求面
2010年全市年用水量56 575.19 万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最大,占总用水量的33.71%;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2.86%(见表4)。由于引黄水及中水配套管网不健全,工业用水大部分为优质的地下水,不符合太原市涵养地下水源的要求。
表4 2010年各行业用水量计算表
3 存在问题
(1)各项供水工程供水量与其供水能力不相符,供水结构不合理,城乡、工农业生产、生态用水矛盾依然尖锐。
(2)地下水依然超采,而作为太原市主要供水水源的引黄水,由于管网建设滞后,成本过高,供水目标不够明确,依然处于用不了的尴尬境地。
(3)中水利用配套工程不完善,致使中水利用不足。且农业污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节水灌溉推广难度较大,加重了地下水的污染,已形成恶性循环。
(4)太原市目前管水的部门有水利、城建、环保等,各自管理的重点不同,仍然是多龙治水的松散体制,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机构来统一考虑全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供水、输水、排水以及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