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时期的省级数据

2013-08-27陈玉兰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资本科技

■陈玉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创新型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如何科学有效地估算出科技人才的投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重大研究课题。

科技人才是我国特有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定量化。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定义,科技人才是指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科技活动中作出贡献的人员,主要包括直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人员,以及从事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科技活动人员。图1为1991—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的数量变化趋势图。从整体看,东部的科技人才数量远高于中、西部,中部与西部的科技人才水平和增长状况基本相似。本研究选取2000年为时间节点,因为在这之前,三地区科技人才的数量变动不大,基本保持水平状态。在2000年之后,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数量以迅猛的趋势不断增长,而中、西部则增长幅度较小。

图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科技人才数量年度变化趋势图

二、文献综述

最早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由Uzawa提出,他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教育部门,构建了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或教育投入的两部门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内生化。Lucas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短缺,已经阻碍了其经济的增长的结论。Romer提出知识溢出模型,他认为知识技能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应较快。Benhabib和Spiegel通过对78个国家的21年数据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要素影响人力资本,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边雅静、沈利生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科学技术在人力上的投入能够产生较大产出,但是东部和西部两地发展不平衡,西部的人力资源明显处于弱势状态。蔡昉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窘境,只有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才能挖掘出我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从而获得经济增长新的源泉。

综观现有文献,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鲜有研究者将劳动力要素中的科技人才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其所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对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科技人才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选择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同时,本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分析了1991—2011年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科技人才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既从空间的横向上进行了分析,又从时间的纵向上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更为全面。

三、实证设计

本文用STATA12.0软件先对各区域进行横向分析,即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来研究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再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图1的划分法,将整个研究区间分成1991—2000年和2001—2011年两个时间段,从而研究出不同阶段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经济总量

选用实际GDP作为我国经济总量的代表变量。由于现有数据库提供的均为名义GDP,所以,实际GDP=名义GDP/GDP价格指数(以1991年为基年),数据来源于“中经数据库”。

2.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存量,是指社会在特定时点的资本资产的价值。对于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目前有很多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永续盘存法[3](P5-74)。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K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由于国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产普查,K的基年数据可以根据张军估算的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数据中1990年的数据作为基数来推算[4],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行10%的折旧扣除[5]即可得到。It表示第t年的投资,采用的数据是当年的固定资本投入总额,数据来源“中经数据库”。

3.一般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选用各个省份历年的从业人员数据,数据来源于199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和科技人才区别开来,一般人力资本选用从业人员数减去科技活动人员数计算得到[6]。

4.科技人才

关于科技人才,本研究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的定义,将科技人才变量定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数据来源于1992—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各省份的科技活动人员数。

(二)理论模型

采用C-D模型的扩展形式,来分析科技人才对我国各个省份不同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C-D模型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Y为产出,用实际GDP来表示,K为物质资本,L为人力资本,A代表技术进步,包含技术、制度、资源禀赋、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α、β为外生给定的参数(0<α,β <1)。

进一步地,用CL表示一般人力资本,引入科技人才T,则(1)式变为:

对式(2)两边取对数,得到:

其中,A是一个常数项,在这里将LnA作截距项处理,ε为扰动项,γ为外生给定的参数。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2—2012年)的年度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延续性和对比性,本文采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划分方法,把重庆市数据计入四川省。对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在物质资本存量方面,东部地区最多,但分布较分散,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存量的平均水平较低,但个别西部省份发展较快,甚至超过了少数中部地区省份;在一般劳动力方面,中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分布较集中,而西部地区的就业人员分布较分散;在科技人才方面,东部地区科技人才平均数最高,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较大,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数量则较少,总体水平略低于东部,西部地区最少,但西部地区中科技人才最多的省份,其值达到了30.95,甚至超过了中部地区。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一致,东部地区发展最快,西部稍慢、总体水平最弱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但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1991年到2011年的各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空间上分析科技人才对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差异,表2说明了各个地区的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东、中、西三个地区LnK、LnCL和LnT的系数都表现出统计显著性,它们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这与全国性的指标相一致。其中,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自东向西逐渐递增。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资源匮乏,且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因此物质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较大;另一方面,东部发展模式正逐步转变,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的模式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化为创新驱动、科技、人才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模式。普通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同样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更加说明了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转变的事实。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其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科技人才数量的大幅增长,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有利于提升该地区科技人才的利用效率,从而超越西部和中部。因此,科技人才产出弹性是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

表2 东部、中部和西部各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三)不同时期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总体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从时间上研究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分为两个时间段研究,一是1991-2000年,一是2001-2011年,最后再对整个时间段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不同时期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

表3 不同时期各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从表3可看出,三个不同时期LnK、LnCL和LnT的系数都表现出统计显著性,且它们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科技人才,最后是一般劳动力。将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逐渐降低,一般劳动投入的产出增长弹性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却迅速增大。

以上结果说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密集投入已经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这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既比较分析了东、中、西部三个不同区域的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又比较了不同时间段内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从时间上看,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逐步扩大趋势,这是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本、劳动投入密集型向科技要素投入密集型转变的必然结果;从区域看,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东向西递减,这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动也已由过去的单纯企业化行为,发展成为了一种政府职能化、政府推动和引导的社会化行为”[7]。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鉴于科技人才对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应立足于培养各行各业的优秀科技人才,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国外优秀科技人才,鼓励东、中、西部科技人才合理流动。

第二,建立科技人才流失预警信息系统。从管理理论和技术支持两个角度,从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并选取适当指标对科技人才的流动进行日常监测和提前预警。同时,建立各地区、各行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才储备机制,从而保证各地区、产业保有一定的科技人才存量水平和增量水平,避免因科技人才的流失和缺乏而限制和阻碍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完善鼓励科技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才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发明、使用创新成果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创新的潜力,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对于加速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建立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大力奖励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支持力度,从而有效引导和激励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行为。

第四,通过产业调整来促进对科技人才结构的调整。我国人口红利衰竭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是破解人口红利危机的有效途径[8]。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会加大对科技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拉动各地的人才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各地区新的科技人才体系;另一方面,各地区人才结构尤其是科技人才结构的调整,也会支撑和引领当地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1]李其荣.发达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1,(8).

[2]Solow R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1).

[3]Goldsmith R W.Part I,a Perpetual Inventory of National Wealth.Studies in Income and Wealth, Volume 14.NBER,1951.

[4]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5]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6]蒋正明,等.我国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2).

[7]陈昭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8]王伟同.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尾效”研究——兼论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经济[J].财贸经济,2012,(11).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资本科技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资本策局变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科技在线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