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纺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2013-08-27梁媛媛刘蒙

中国商论 2013年32期
关键词:价值链纺织升级

梁媛媛 刘蒙/文

绍兴纺织业已经形成了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构成了一个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业内各子行业区域分布比较集中、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集群。本文深入剖析了绍兴纺织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提出绍兴纺织产业升级的路径,为政府支持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纺织工业一直占据浙江制造业的首位,具备较强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囿于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品牌建设薄弱、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浙江纺织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绍兴市纺织工业在从业人员数、销售收入、外贸出口额与利润额在全省均占较大的比重,由于绍兴中小纺织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在浙江省最具典型意义。

绍兴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纺织业的利润率低

纺织业的利润率一般较低,近年来,绍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利润率集中在3%~5%,特别是在2004年后,基本徘徊在3%左右。

(二)自主创新不足

绍兴市纺织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1%左右,企业多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仿跟风现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企业和政府都开始重视创新,但由于基础薄弱,创新多局限于产品的创新,而技术、设计、装备等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整体还处于产品和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纤维差别化、织造功能化、服装家纺品牌化等进程较慢,如化学纤维差别化率仅3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三)产业链结构不合理

绍兴纺织产业链主要由化纤业、纺织业(织造业、印染业)和服装业构成,虽整体比较完整,但内部结构并不合理。绍兴市大纺织产业各行业优势集中在化纤业和纺织业,在浙江乃至中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服装作为大纺织产业链的终端环节,缺乏竞争力,目前仍以贴牌加工为主。

(四)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纺织产业价值链主要由制造、研发设计、贸易中介和品牌等环节构成。制造环节的价值最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东南亚、东欧、北非和中南美国家。设计和贸易中介相应价值高一级别,处于价值链中端,设计全球主要分布在法国、意大利、美国。贸易中介主要分布在美国、香港、台湾、韩国、中东、日本等地区;研发和品牌的价值最高,处价值链最高端,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竞争程度曲线与价值曲线呈反向方向发展,价值链越高端,相应竞争程度越低,价值链越低端,相应竞争程度越高。对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来说,虽然在整条价值链各环节都有分布,但主要处于纺织产业价值链的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低端。各环节竞争程度不均衡,纺织制造业环节的竞争程度最高,处于竞争程度曲线的顶端。绍兴纺织业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且竞争激烈,受到双重挤压,绍兴纺织业的整体竞争还处于低层次价格竞争阶段。

处在纺织价值链中端和高端的环节相应的竞争力度远远不足,主要体现在:研发设计方面,纺织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有一定的投入,但比例太少;就专门从事研发设计的中介机构而言,完整意义上讲,全市仅有轻纺科技中心和浙江省纺织和染化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这两家中介机构;仅有纺织面料创意中心和以中国轻纺城家纺服装市场为平台的服装创意中心两个创意中心,竞争力度远远不足;贸易中介方面,全市也仅有轻纺城和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有一定的贸易中介服务窗口,遍布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但累计窗口仅230家左右,竞争力度也远远不够;品牌方面,五洋纺织的“大提花贡缎”在尼日利亚市场树立了品牌,其产品价格就比同类产品高出20%;凤仪集团通过联手香港莎鲨,借梯高登,加速发展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加盟经销商网络,自主品牌出口利润率至少提升了10%。但同样,数量太少,竞争力度太低。

对策和建议

纺织产业作为绍兴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吸收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纺织产业是解决绍兴当前日益恶化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增长缓慢、市场缺乏活力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在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仍是阻碍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解决纺织产业转型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当务之急,解决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从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绍兴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 国家或政府层面

体制转型升级: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引导机制、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市场需求长效机制、社会服务保障机制、产权保护机制等都要相应完善与升级。

需进一步完善大陆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提升。中国台湾具有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如其闻名的“企业顾问师”,大陆应当积极学习,展开合作,实现两岸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升级。

2. 区域层面

(1)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不是企业的地理“扎堆”,也不是“园区化”,而是需通过集群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使得产业集群内部在分工基础上竞争性合作,共同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由发展、培育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

(2)产业转移升级。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叫产业转移,也即“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应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实现升级。我国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就有了将低端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的内在要求。从劳动力成本角度看,中、西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东欧和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家,工资水平较国内更低。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更重要的是实行“走出去”战略,合理布局世界,实现国际资源的有效配置。

3. 行业中观层面

(1)工艺流程升级。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质量,达到生产线整体转型升级。

(2)功能升级。从产业链所处位置加工制造向两端(研发与营销)横向转型升级,包括加工贸易由OEM到ODM或OBM转型升级。

(3)跨产业(产业链)升级。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等产业内部或产业间相互融合,实现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加工制造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产业链纵向升级。

4. 企业微观层面

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是做好产品创新。产品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制度、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升级。中小企业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积极调整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兴国际市场

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绍兴中小纺织企业国际化的途径增多。

首先,中小企业除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外,可选择多种对外投资模式,采取投资办厂、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投资,企业可依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鼓励重点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增加人民币结算,不仅能让企业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锁定收入并降低成本,还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最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未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还能通过金融产品来规避由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汇率风险。

(三)正确实施价值链“切片”外移路径

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抓住转型升级的契机,立足于全球生产网络,为布局全球做好准备。对于价值链“切片”外移,主要有价值链模块化、梯度转移理论和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雁行模式。价值链“切片”外移是指把价值链中间部分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低廉、政策优惠的国家和地区,而把研发、设计、销售、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环节留在本国和本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梯度转移理论是以弗农等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主张应首先加快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向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和要素,以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这些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其立足于垂直型国际分工角度。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型国际分工越来越重要,目前发达国家以混合型国际分工为主。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实现了国内和国际梯度转移过程。他们早先将低端环节制造产业转移到中国、印度、非洲等地。目前人民币正走向区域化,扩大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与周边东盟、东南亚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货币清算、双边互换协议等,未来可能与更多欧洲、非洲等国家签订协议。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趋势,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加强产业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中亚等国际新兴市场。

中小企业产业转移不仅是从东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更应注重全球化布局,进行海外扩张,向境外综合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鼓励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注重水平与垂直分工相结合。中小企业可采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分公司;或者通过抱团合作、海外并购方式,对国外品牌、渠道、专利、研发力量和原材料等国际资源,进行参股或者收购,与国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产业价值链重组进程,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机遇,尤其是抓住服务外包这一新兴行业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国际服务业市场。

(四)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持续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前沿建立研发机构,与其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其次,要积极探索新技术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鼓励协同创新,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应用上的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代生产力。

猜你喜欢

价值链纺织升级
澳洋纺织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