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3-08-27张晓霞
张晓霞
(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监察大队,黑龙江 宁安 157400)
1 生态环境质量
1.1 自然地理状况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南陲,总面积7924km2,耕地面积1587km2。全市辖7镇5乡,宁安镇建成区面积10km2。地属“长白山熔岩高原与中心区”;境内丘陵起伏,江河纵横,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分布格局,主要河流55条,总流长1472km,全年平均流量13.75亿m3,常年主导风向为西风,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地、森林、矿产、动植物等资源丰富。
1.2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情况
宁安市辖区共有3个自然保护区,镜泊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小北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桦树川县级自然保护区。镜泊湖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00hm2,保护对象为自然景观、原始森林、火山口森林和水产资源,1980年省政府批准;小北湖自然保护区面积66080hm2,保护对象森林生态,2006年省政府批准;桦树川自然保护区面积2280hm2,保护对象为水域生态,1996年宁安市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宁安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到目前为止,全市有4个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25个省级生态村。
1.3 生态环境指标情况
宁安市地处山区、半山区,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雨热同季,物种丰富,生态环境的基础好,生态评价各项指标良好(表1)。
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已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由于森林过伐,结构简单,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减弱。毁林开荒,超坡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和地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比重居高不下,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由于污水处理率低,加之农药、化肥污染造成江河水质下降,不能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过度的开荒、采掘及乱捕滥猎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问题仍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1 2012年宁安市生态市建设指标
1.4 土壤现状监测状况
宁安市耕地面积220万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100万亩,生态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在生态农业基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必将对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对农业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是十分必要的。由表2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土壤污染物严控指标(汞、镉、砷、铬、铅、铜)均小于标准值,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良好,工农业生产对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很小,土壤环境未受重金属元素污染,仍然保持在自然背景值范围之内,可以作为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原料生产基地。
六六六和DDT虽然已经禁止使用多年,但是在土壤的监测中,仍然有6个土壤监测点能够监测出六六六超标和12个土壤监测点能够监测出DDT超标,这是由于土壤对六六六和DDT具有吸收富集作用,使该类污染物的浓度提高。由此可见,六六六和DDT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将是长期的。
表2 2008~2012年期间农田土壤监测数据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分析
(1)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比较明显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部分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物物种衰减。主要因为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使原生态遭到破坏。虽然通过人工造林,局部地区森林有所增长,但质量与功能下降,森林类型比例向不合理方向演化,导致了部分野生动植物数量的减少或物种的灭绝。由于过度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个别区域土壤功能退化。
(2)水环境质量较差。主要原因是沿江村屯垃圾、粪便等无组织排放,同时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在春季江水解冻期水的浊度增加。
(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在2010年前宁安市城市供热以小型供热站为主,没有大型集中供热网,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且污染严重。2010年开始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工程,16户小型供热站并入热网,目也好该市市区全部并入热网,大气污染趋势将逐步下降。
3 生态保护对策
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制定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以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应顺应自然规律,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措施,对现有的天然林地、天然草场、天然湿地实行严格的保护。
3.1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
(1)种植业开发。加大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封育的力度和进度;提高耕地利用水平,利用高科技手段,培育扩大高产田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推广生物农药、化肥,减少化肥农药投放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污染。
(2)畜牧业开发。要实现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加大天然草场的恢复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的力度,科学核定控制载畜量产,积极开发秸秆饲料,推行舍饲圈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
(3)林业开发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资金。大力发展林业深加工,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淘汰浪费和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对15°以上的耕地全面退耕还林。
(4)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水资源实施合理分配,科学兼顾生态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保证水域功能,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保持和恢复自然功能使之永续利用。要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尽快实现全流域水体水质达功能要求。
3.2 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抓好全市生态环境建设
3.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引进必须严格风险评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要以当地生态条件为前提,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水则水;逐步改造林种、树种单一的林分,提高森林资源的功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江河洪水调蓄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应建设生态功能区实施保护防止其功能退化。
3.2.2 能源建设
要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根据宁安市的特点,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薪柴消耗。
3.2.3 旅游开发业
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旅游设施建设应与自然协调;旅游区必须依法治理污水、烟尘、噪声和生活垃圾等。
3.2.4 农村环境保护
要针对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加大环境管理力度。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对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业等方面的问题村进行重点治理和污染相对集中区进行连片治理。
加大对重点敏感区域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管和科研的资源配置,构建生态保护机构和生态监测网络。
3.3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实现三个转变
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第一,是由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第二,由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同步转变;第三,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转变为既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政策、政治、法律、技术等综合手段来解决的环境问题。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新政策,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并从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地方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强化生态文明的社会宣传,建立公众参与的行动的平台和工作机制,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1]颜梅春,王元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2(10).
[2]杨雪丹.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