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2013-08-26

海峡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教学管理教学法

邱 宝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初探

邱 宝

福建省科技进修学院

中职学校,不论是师资,还是生源,或是教学环境,都与大专院校大不相同。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形成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该文结合笔者在中职学校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立足教学管理创新理念,对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环境创新等进行探析,以期为提升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中职学校 教学管理 创新理念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主要是指教师、辅导员、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等)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一系列教学与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教学管理的过程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同一个教师,同一个学生,同一本教材,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各自所显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掌握科学方法,运用技巧,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尤其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往往侧重教师书教的如何;或者学生学的如何,很少去涉及或检验教材是否合适,或者花些时间对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如删减、补充等)。教师和学生都以“本本”、“课堂”为主,教材缺乏新意,课堂缺乏生气,师生也缺乏积极性。另外,也往往忽视了教学环境(软环境、硬环境)的完善和建设。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安静、舒适、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教师能耐心教书,学生能安心学习吗?为此,我们应当立足创新理念,对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毋庸置疑,教学管理创新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十分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尝试就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提出粗浅见解。

1 教材创新

1.1 因“材”施教与因人施教

从广义上来说,教材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材料等等。教材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载体,教材选用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效果。不可否认,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文化课、专业课的教材又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文化课教材,虽然国家对各科教学大纲都有规定。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以及其它因素,不同区域的学生入学前的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选用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一些过时、繁琐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删减,补充一些新内容,以提高教材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做到“因材施教”或“因人施教”。

1.2 专业与课程设置

专业与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在教学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专业与课程设置也是体现中职学校办学特色的显著标志,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中职校要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开设出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与课程,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业与课程的开设,应该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有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摒弃一些深奥难懂的系统原理、概念理论。“什么有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成为当下中职校的一句流行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加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社会紧密相关的知识或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3 教学质量的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对于端正教学方向,控制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是我们对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传统上,在教学评估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意见,而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往往重视学生考试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管理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一套兼具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特征的教学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估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是主体。教学质量的评估不能单单围绕着教师本身,还应该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教师和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采取了依据学生对教师知识传授、创新能力、教学技能以及师风师德等进行打分评定,收到良好效果。

2 教学方法创新

2.1 启迪式教学法

所谓启迪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提出概念或问题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使其产生新的感触或新的认识。启迪式教学法的逻辑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得出结论。

传统教学上,不少教师习惯于“填鸭式”或“注入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彼此间差别较大。因此,教师上课不能将学生全部看成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应该明白自己所教学生的文化程度以及理解力如何,才能因人施教。

采用启迪式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填鸭式”或“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勇于教学创新;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收到教学成效。

2.2 互动式教学法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使“教”与“学”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收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法,是启迪式教学法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通过双向信息反馈,教师明白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达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之目的。在讨论课和实践课中,这种教学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3 讨论式教学法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小组或班级)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它不同于“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而讨论式主要在学生之间进行。这种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是:讨论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参加讨论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个人的发言,都要听取他人发言。每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异议或质询,使讨论进一步深化。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看法、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讨论式教学法,说白了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听课记笔记,而是事先要带着问题,去查阅、比较、甄别、取舍资料并启动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室、图书馆、寝室、阅览室等成了学生钻研和解决问题的阵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评学议教,使“教”与“学”更加紧密配合,有机联系。

2.4 DIY式教学法

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意思是“自己动手做”。所谓DIY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一教学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由思考、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种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情景设置,二是基地实践。情景设置注重于演练,比较生动,学生对自身角色的扮演,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基地实践注重于实际操作,比较现实,即刻就能检验出学生的动手能力。DIY教学法使学生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实践,这是教学管理中质的飞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人本理念,培养实用型人才,十分有意义。

3 教学管理环境创新

在传统教学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课堂里所发生的一切。例如,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讨论和研究教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课堂纪律如何?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教室是否干净,课桌椅是否整齐?食堂是否卫生?等等。往往忽视了教学管理的环境。这里所讲的环境,不单单是物化的现实环境,也包含教学管理的软环境。教学管理软环境主要指:学校办学优势、社会知名度、师资力量、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激励机制等。下面着重探讨软环境建设中的人际关系和激励机制。

3.1 人际关系

3.1.1教职员工之间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的,每人都期盼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瞩目。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也并非只是一种工作上的领导关系,或者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事实上有可能,也有必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信任理解关系,这就是学校管理的人性特征,“三分管理七分情”。在这种意义上,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之间、教职员工之间要建立一种“同事+朋友”的关系,彼此以诚相待,相互信任,诚心交流,形成一种无隔阂的融洽气氛,让人们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感受到一份集体大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3.1.2学生之间

中职学校的学生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大家都是来学习知识的。但是生活和学习在集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虽然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地区,但有的少数学生却来自同一个县城或同一个村镇,容易形成小团体。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尤其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密切关注班上学生的动态,包括学生的日常言行、学习成绩、情绪等,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平常可通过班会、联谊会、谈心等形式,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友好、融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3.1.3师生之间

随着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传统的师生关系逐渐为新型师生关系所取代。所谓新型师生关系,指的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的关系。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时大多数属于被忽略的群体,所以有些孩子比起上普通学校的孩子逆反心理更重,因而他们也更需要得到教师、学校的关爱。笔者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亲切、民主的教师评价与对严肃、保守的教师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即民主型的教师更能获得更多学生的支持和喜爱。面对中职学生,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教育他们,这种教育不仅在知识,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在课堂上,还应该在课外。教师不仅仅是“传道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关爱以及言传身教对学生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2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实质上是一种诱导机制,目的在于有意识引导被激励对象,通过激励制度的激发,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激励机制,应当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公开原则。激励制度一旦形成,就要安民告示,做到人人皆知。②公平原则。奖励对象是普遍性的,并不针对几个特定的对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③实效性原则。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奖励要适时适度,量力而行;二是讲究效果。④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我们反对拜金主义,但是,适当的物质奖励是必要的。

3.2.1对教职员工的激励

对教职员工的激励措施,主要有:①关心爱护教师,给予信任,委以重任。②公平岗位竞争,给予胜任者有用武之地,优胜劣汰。③给予教职员工进修深造机会,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④奖惩分明。不定期表扬在教学管理中业绩突出的教职员工,鼓励先进,弘扬正气。有条件的学校,给予他们转正、晋级、授予荣誉称号等。⑤对在工作中或生活上有困难的教职员工给予关心和照顾,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教职员工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⑥积极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集体活动,提高教职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3.2.2对学生的激励

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主要有:①树立理想,完善自我,追求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报告会、科学讲座、讨论会、参观、集体活动等形式,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对学生人文关怀,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等,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差生。③创造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演讲、竞赛、实习等。④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促进差生转化。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如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如奖学金)。⑤安排就业。学校应与有关单位、企业等,保持合作与联系,不断推荐和安排本校毕业生到其单位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1] 刁席春.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新思路[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 (16): 220.

[2] 吴仲平.关于中职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与认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47-48.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教学管理教学法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