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

2013-08-26王家团

海峡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王家团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研究

王家团

福建经济学校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理应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问题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文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风险 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国GDP的60%,纳税占全国50%,外贸出口占68%,就业占城镇人口的75%以上。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发明专利占全国70%,新产品研发占全国82%,上述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市场繁荣、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商业银行开拓长期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用工荒、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困境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把握其特征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将信贷资金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建议。

1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

1.1 中小企业方面

1.1.1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出小,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弱,进而导致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下。很多中小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和领域,无力实施高成本战略与其他企业竞争;中小企业受市场经营环境的影响较大,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资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更显薄弱。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缺乏长远打算,不重视资本积累,企业盈利多用于股东分配,自身积累明显不足,负债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导致了在其经营过程中难以取得与其实力相当的信贷资金支持。

1.1.2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较为粗放

不少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管理”,企业主要领导人作用过分突出,如果缺乏约束,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领导个人影响,容易出现严重的决策失误。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经营随意性大,业务稳定性差;企业容易盲目扩张,轻视风险的控制;受利益驱动,易追求经济热点而冒高风险。此外,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分散,银行作为债权人,对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手段,组织结构不明晰和法人责任不明确的特点,更增加了银行获取调查资料和监督、审核的难度,商业银行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

1.1.3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报表失真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真实的情况。通常企业有几套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的又是一套,令银行的客户经理也难识“庐山真面目”。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一些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50%以上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相比于在法律要求下披露较为充分的上市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也少得可怜,其财务管理的混乱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增加了银行在提供融资时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1.1.4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缺少核心竞争力或特色经营

由于受政策、资金、技术标准和环保指标的限制,中小企业只能进入投资少、见效快、就业率高的行业和领域,以致于形成随大流、你干啥我干啥、你赚钱我进入、盲目跟风的局面。中小企业的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供过于求,形成恶性竞争,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特色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商业银行发掘特色经营中小企业以规避风险的原因所在。

1.1.5企业实际控制人从业经验不足,可信度低

大中型企业一般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有一套合理的企业决策制度和程序,因此创业者自身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作用有一定限制,而中小企业往往由一个股东或背后的自然人在控制,经营决策由实际控制人一人拍板敲定,信誉完全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誉,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更多地反映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能力和经验上,企业偿还信贷资金的意愿也更多体现在实际控制人的信誉上,所以企业实际控制者的从业经验和信誉问题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商业银行近年来被迫“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银行方面

1.2.1商业银行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除了个别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进行了差别化探索,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商业银行一般是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他定性指标,给每一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评级打分。由于这种评级方法偏于定量化,并主要建立在过去的经营状况基础之上,忽视不同的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加之信贷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认识不足,使得风险得不到真实反映,以致于信用评级的结果无法准确地揭示中小企业的实际风险。

1.2.2商业银行缺乏相关的专业信贷员

我国各商业银行也是近几年来逐渐重视中小企业客户群,部分商业银行相关的信贷部门机构和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对中小企业贷款“求量而轻质”,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机构设置相对滞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无论是贷前的风险甄别还是贷中的风险监控,都具有不同于大企业信贷的特点,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信贷员来开展。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还是将业务熟练度较高、经验丰富的信贷员分配到大企业或大客户群里,对中小企业信贷员队伍建设重视不足,对信贷员职业道德和风险防控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

1.2.3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既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又是维护客户的重要手段。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及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风险监控贷后管理体系。但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和贷款损失确认存在的时间差,客观上造成了银行“重贷轻管”的状况。信贷人员往往以“收益优先”原则拓展新客户,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以获取较高的绩效工资和奖金,从而忽视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1.3 社会方面

1.3.1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如缺乏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具体的法规体系,还没有形成保障商业银行债权的有效法律和社会机制,加之司法部门打击失信行为力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1.3.2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评级系统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这既使得企业失信成本低,社会缺乏稳固的诚信基础,又使得在资金的供需双方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使企业有好的信誉也没有好的机制可以证明,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致使社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1.3.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缺失

我国目前商业票据和债券市场还不完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只能转向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偿还埋下了隐患。

1.3.4抵押担保难以有效落实,使银行失去债权的资产保障

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又难以找到有效担保人,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不发达,加之抵押拍卖市场不够发达,使得抵押担保方式适用性降低。

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2.1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信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贷款的流程涉及贷前风险甄别、贷中的风险监控、贷后的风险弥补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使每一个流程和步骤都“有章可依”,将风险防控理念贯穿于信贷工作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一要强化信贷员信息搜集和分析职责,加强贷前风险识别能力,健全授信组织安排,建立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核制度,完善客户经理薪酬和奖励制度;二是加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监督,及时跟踪贷款用途动向,建立贷中季度、半年度偿还风险评估,实行客户经理“终身负责制”;三是建立贷后风险补救机制,及时了解客户违约或未能按时按期偿还本息的原因,积极探讨补救措施。总之,要坚持以事前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风险控制思路,建立高效的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防控工作做到每一笔贷款的最终点。

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需要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建立起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跟大企业有显著的不同,所以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我国银行业普遍采用的信用评分模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也同样适用,但在指标选择上要重点关注一些定性指标,改变以往过多依赖企业财务数据和定量评价的做法,引入担保力作为核心指标,弱化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等静态指标,注重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成长性等动态性指标,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2.2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中心

在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进入中小企业信贷领域,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城商银行、新增的小额贷款公司等也纷纷把目光锁定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上,竞争呈现多元化格局。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设计和创新中小企业贷款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并在差异化过程中强化风险控制。比如在贷款品种上尝试周转贷款、循环贷款、贸易融资、经营型物业贷款、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等产品;在抵押担保上采用多户联保、共同授信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专门的信贷公司担保贷款,购货合同质押贷款等形式;在偿还方式和偿还期限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本息偿还体系,探索等额本息、淡旺季差别等不规则偿还方式并设计出科学的定价体系;不断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产品设计,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积极研发中小企业专属产品,兼顾“易贷”和“易控”,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根据贷款业务需要,调整机构设置,设立专业独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或中心,将风险防控有效地归集于独立的部门主体。首先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和稽核部门,独立核算、专项审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避免集体决策的模糊性和责任主体的分散性;其次要设立独立有效的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发展各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技术;再次在基层各分中心设立风险经理职位,建立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为降低信贷风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

2.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队伍建设,提升信贷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操作水平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中小企业信贷队伍对有效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主体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和大客户,中小企业在贷款时间、金额、原因、频率、资信调查、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信贷人员在这一领域上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科学有效地防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人员上岗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很多风险来自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中小企业贷款主体分布广泛,数目众多,贷款的金额也较小,很容易弱化信贷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衍生出关系贷、人情贷等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银行相关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建立切实有效的惩罚机制,对违规操作人员绝不姑息;强化贷款流程责任管理,实行“一贷终身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有效预防和解决信贷人员“重量轻质”,逃避责任等问题,防患于未然。

2.4 加强银企合作,实现银企双赢

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银企合作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与中小企业合作认识不足的状况,主动与中小企业沟通协调,更好地构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体系。首先建立中小企业目标群体数据库,细分中小企业贷款主体市场,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贷款主体实行差别化风险防控措施,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品种,积极选择优势项目,增强合作互动,增加有效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其次要对贷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进行定期评估,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强化贷后管理,把好资金使用关,利用自身信息和专业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开发献言建策,引导企业合理调配资金;最后还要帮助中小企业健全内控制度,充分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做好企业的财务顾问,督促企业建立科学准确清晰的现代会计核算体系,坚持审慎性原则,实现银企合作共赢。

2.5 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共同优化金融环境

一是各级政府应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政策,金融监管部门要真正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支持、引导,采取切实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二是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加强债务追偿和法律诉讼工作,使得失信者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三是健全完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工商、税务、劳动、社保、质检、法院、公用事业消费等部门在内的社会信用信息披露系统互连互通。四是各级政府应加大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增强担保公司实力,规范担保公司运作。五是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和信用意识,在诚信的基础上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结束语

风险防控是决定信贷业务成败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商业银行在竞争趋于激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结合实际,积极分析风险成因,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主体和贷款业务的特点,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强化信贷队伍建设,将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每一个步骤和流程,最终实现银企良性互动、双方共赢。

[1] 工信部.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Z]. 2011.

[2] 孙旸.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9): 50-51.

[3] 王刚.当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外资,2012(2): 32-34.

[4] 赵国忻.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 2006(10S): 84-85.

[5] 高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09.

[6] 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 2008.

[7]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 c8afcd33f111f18583d05a1e.html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的机制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银行信用担保贷款风险及有效控制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