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融入大局 让标准化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驱动力
2013-08-24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王国强
●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王国强
“没有提标升准,化没,有就标没准有化质,量就没的有效益的提高,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转变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协调可持续发展,兼顾速度与质量,就必须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
近年来,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面履行《标准化法》赋予的各项职能,紧紧围绕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山西省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注重主动出击、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典型引领,创新标准化管理模式,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管理模式,把握实施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权
主动靠上去,赢得政府的重视
工作中,牢牢把握标准化工作只有赢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有效开展和深入实施这一规律,在全系统内按照“学好上级文件,办好政府事情”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真正使标准化工作与政府“同频共振”,为标准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在组织层面提供有力保障。在农业标准化领域,各级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领导组,长治市抓住机遇,率先发展,早在2008年就创建并被国标委授予全国仅有的两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之一;在工业标准化领域,太原、长治、晋城、运城市人民政府承担了国标委、国家发改委首次联合开展的“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在服务业方面,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搞好我省旅游业、物流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推动省政府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给予100万元的奖励,为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标委,2012年批准了我省14个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10年一次性批准了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争取到国家级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带动并促使太原、长治、晋中、阳泉、太原高新区等地市政府在国家级的标准化试点建设经费、标准化工作奖励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主动走出去,赢得社会的参与
工作中,确立了“面向需求、广泛参与、整合资源,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主动了解和征集各行业、各领域对标准化的需求。注重把党委政府关心、关注和转型跨越发展急需的行业和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标准化服务。面向全省各厅局发函,介绍标准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一些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的地方标准,专门召集省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交通厅、科技厅、农业厅、旅游局等11个主管部门召开全省标准化工作联席协商推进会议,听取各部门标准化工作对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依托我省相关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了7个国家级的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分委员会和秘书处,恢复了标准协会,把握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话语权,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搭建标准化工作的纽带和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主动沉下去,赢得企业的信任
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主动服务,深入企业是推动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相关龙头企业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帮助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着力促进我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帮助广大企业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等标准化活动,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目前,全省大多数企业都成立了标准化组织,制定了标准化活动工作机制,加大了标准化政策支持和经费的投入,认真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企业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年提高,发布企业标准的数量大幅攀升。近年来,全省在建国家、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已经达到33家,服务标准化试点24家。
注重顶层设计,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质监局加强对标准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强化系统管理的工作思路,围绕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积极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工作,努力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评价、特色农业、高速公路建设、旅游业、惩防体系、社会综合管理等领域构建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的集成化、协同化、配套化效应,提升标准化工作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
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有所突破
为了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我们按照“一品一标”的目标要求,构建能耗限额标准体系,近年来,连续批准发布了以能耗限额标准为主,包括节能管理、节能计算方法、节能产品、新型替代能源等在内的50多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不仅添补相关领域的空白,而且对照国家标准要求,结合山西实际,分工序、加指标予以细化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山西特点,便于操作实施。例如,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冶炼每吨金属镁的能耗从8300kg标准煤降到了5500kg标准煤,能耗下降33%,使节能管理实现由定性向定量、由应急向常态、由行政向技术的有效转变,为节能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醇醚燃料领域,我们与行业主管部门省新能源汽车领导组(原甲醇汽车领导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山西分公司、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科研院所太原理工大学,技术检测机构国家能源检测中心一并携手10年、常抓不懈,出台发布相关标准11项,其中《M15车用甲醇汽油》根据技术发展先后3次修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促使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落户山西。我们还根据我省综改试验区建设要求,为满足省政府转型跨越重点项目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的需要,对《煤机柴油组分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启动快捷程序,高质量完成该项标准的制修订和批准发布工作,受到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逐步健全
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领导组作用,按照“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适用、国际接轨、统一权威”的要求,充分加强与涉农部门的联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构建了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等有机统一的4大体系,有力地助推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其次,通过对现行农业各级标准(包括各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的全面清理,根据山西农业特色,及时制修订与实际相符合的农业地方标准,涵盖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目前,我省通过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77项,市、县级农业标准规范540项,初步建立了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有效地支撑和服务山西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速公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近年来,针对山西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特点,我局主动与省交通厅建立了标准化推动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以国家现有的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山西高速公路发展实际,从精细化、规范化、应用化的角度出发,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发布了28项地方标准,这些标准包括路面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路基工程施工、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等主要项目,同时也包括绿化、施工材料、监理等附属项目和机电工程施工、施工驻地、场站、工地实验室标准等工地建设项目。这套标准体系的运行,不仅可以有效遏制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控制施工质量,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进一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水平,为全省高速公路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晋中市旅游标准化建设使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加大典型引领,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标准化示范市和试点项目是集中展示标准制定、实施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对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的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已经从单一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拓展到服务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良好行为企业等多个领域。
循环经济标准化闯出山西“模式”
2009年,为了围绕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主动作为,推选并带领太原、长治、晋城、运城与市政府领导到国标委、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试点,经过努力,2010年6月,太原、长治、晋城、运城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开始建设。3年来,我局按照国标委对试点建设的要求,坚持从优化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完善标准体系、注重过程管理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明确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为基本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标准化规范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立健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改进为手段,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从试点建设伊始,我省的4个试点市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并与国家按照1:5的比例落实了配套资金。在全省4个试点建设城市中初步形成了领导机构健全、任务细化分解、责任目标明确的工作格局,走出与自身经济适合的发展之路。4个试点市涌现出一批具有山西本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为循环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示范和标杆。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国首创组织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地方标准体系,使循环经济工作更加符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要求,受到总局领导的肯定。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鼓起农民“钱袋子”
通过采取以标准化指导生产全过程的“公司+农户+标准+基地”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了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自觉实行农业标准化。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个涉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52个涉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930个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122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产地面积164万公顷,“沁州黄”小米、广灵小米、阳城蚕茧、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涌现出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长治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农民已尝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甜头”,参与标准化生产的农民成为最受益的群体,成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生力军。
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描绘“美丽山西”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标准化工作,在加强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拓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领域,扩大旅游服务标准化的贯彻实施覆盖面。目前,除旅游服务业外,在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我们在文化、商贸、卫生、通信、金融、交通运输、新兴服务业和现代物流等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包括美容美发、摄像摄影等行业,全面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了一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质量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科学适用的服务标准体系。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旅游景区景点服务通则》、《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旅游服务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山西省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山西省平遥古城沿街店铺服务规范》、《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规范》以及《乔家大院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山西客运出租车服务规范》等一批旅游服务质量地方标准,批准发布了《山西省摄影业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山西省美容美发企业服务星级评定》、《山西省美容美发服务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商业零售业服务质量规范》、《山西省出租车服务质量规范》等一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地方标准。开展了晋中市旅游服务、长治市始祖百草堂旅游服务、晋城市煤层气贮运物流、太原物流园区等4项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工作。今年7月,晋中市承担的建设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已通过国标委验收,成为全国首批申报成功的地级市。标准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行业、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热情,标准化试点城市的创建成果和标准体系的推广使用,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绿色,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服务业标准化为创建“美丽山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通过考核、群众投票等方式,选出三星以上美容美发企业50余家,摄影企业60余家。2012年,晋中市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7.3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0.51%,全年旅游门票收入同比增长30.65%。
当今世界,标准已成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做好标准化工作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山西省质监局紧密围绕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中心,将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型产业等领域,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再上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农业标准化给长治市农业带来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