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示范院校建设中学生群体凝聚力建设途径的随思
2013-08-22连进承
【摘 要】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建设是一个学校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示范院校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学校软实力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加强学生群体在示范院校建设的凝聚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示范院校;学生群体;凝聚力;途径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由独立个体向社会化角色转化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被集体认可的需求。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由相对单纯封闭的中学生活步入相对宽松多样的大学生活,由单纯的以学习为重心转向多层面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在这个阶段,建立青年大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而他们也需要从学校、从班级得到归宿感和认同感。而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在“人人参与示范”的背景之下,建设学生对示范院校建设的群体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群体凝聚力通常可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个大专院校,由于学生生源来源多样化,学生个体呈现多层次特点。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受到个体因素或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被学校、班级及教师所忽视,从而造成个人自信心不足及对学校和班级集体归属感缺失的情况。而这一状况往往导致学生对学校对班集体缺乏热情,对学校和班集体的各项政策、活动漠不关心乃至旁观、敌视的态度。而在“师范院校建设”中,学生的这种表现在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明显。在笔者针对部分学生做的随机调研中就出现“教师热火朝天忙示范,学生不感兴趣乃至没听过示范建设”的奇怪现象。
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加强学生建设群体凝聚力不仅有助于本校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促进对学校、班级及专业的归属感,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示范院校建设中,结合示范建设的具体情况加强学生对示范院校建设的群体凝聚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合理的群体目标结构,加强学生对群体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一个好的群体需要一个大家一致的明确目标和共同利益。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个医药类专科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医药卫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单纯的进行职业教育,还要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突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就业及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因此,在增强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时候应该结合学校“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建立一个学生与学校双赢的群体目标,对学生的群体目标意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使学生们明确职业目标,认识学习目的,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职业追求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建立了明确的群体目标,符合了学生利益需求才能增强学生对群体的认可感、归属感也才能提高每个学生对学校对班集体的关切度和满意度,同时又可以给学生带来合理的压力和约束力,使其认识到“学校强则学生强”的重要意义,进而增强全体学生“心居医专,共谋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建设学校、服务学校的过程中来,学好专业知识,练好职业技能,真正培养出“医则仁心,学则恒心”的学生。
二、以示范院校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体
群体凝聚力的建设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的群体目标凝聚人心,增强认可度和归属感,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参与到“人人建设学校”的活动中。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无形而神圣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滋润全体学生的灵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育人魅力。正是由于校园文化的这种特殊教育性,学校在开展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而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方面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学校在建设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就,实施的内涵创新,都可以各种校园文化的载体体现出来,加深促进学生群体对示范院校建设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加强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表层意义上看,内涵式发展所追求的是短时间内凸显自己,包括通过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带动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的专业、课程、师资建设与改革。从深层意义上看,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特有文化氛围的培育,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坚持、学校精神的升华、个性形象的塑造。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下,大专院校矢志不渝地按办学目标中所设想的人才规格去培养人,在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大胆地创新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而生活在这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下的学生在无形中也就完成了群体凝聚力的建设。
三、建立多向、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融洽的氛围中建设学生群体凝聚力
一般来说,群体内部成员之间信息沟通良好,公开坦荡,则凝聚力强;反之,则凝聚力弱。因为沟通不仅可以促使许多独立的个体、团体和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可以让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在碰撞中交融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学校、教师与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既是改善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对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人际关系需求的一种满足。一般来说,一个学校的成员关系除了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还存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辅、行政人员等各种关系。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学生与教师,领导与下级、校部与各系部之间就需要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否则沟通渠道堵塞,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沟通不畅,信息流不能自由流通的环境下,学校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不知道学校的政策,学生找不到表达自己需求的渠道,希冀被他人认可,得到平等人格尊重的心理需求,自然就对学校示范院校建设的凝聚力不足。因此,在示范院校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建设、管理、教学、服务等各方面的关系,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对学校示范院校建设的各个项目建设情况、各阶段的成果等有所了解,并能够及时把对示范院校建设的各种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真正做到“纳百家之言,现医专之大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学示范、人人建示范、人人作示范“的良好风气,推动学校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参与示范院校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为社会输入更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实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职能,更有利于通过示范院校建设的契机,打造“品牌院校”、“明星专业”,增强学校的软实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增强学生群体凝聚力不仅是示范院校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益,李时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9),5-7.
[2]周慎.处理好示范院校建设中的七大关系[J].视点与观点,2011(10),9-11.
作者简介:
连进承(1985- ),女,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