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红豆杉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2013-08-22张洪海
张洪海
【摘 要】对东北红豆杉的形态特征及其资源分布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东北红豆杉作为观赏植物和药用价值的前景。主要针对东北红豆杉的生活习性和东北的环境特点,从苗床整理、种子浸泡、播种、移栽、田间护理和病虫妨害等方面论述红豆杉的种苗繁育过程。为东北红豆杉的物种保护和价值开发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红豆杉;前景;价值;种苗繁育
东北红豆杉(Taxus siebodii Hort)又名赤柏松、紫杉,是形似普通的杉树的常绿树木,每年9~10月结出较略大于大豆的红色果实。东北红豆杉属喜阴树种,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1,900m 的丘陵阴坡或半阴坡的针、阔混交林区域,适生于微酸性至中性的疏松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吉林、黑龙江三省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区域;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也略有分布。东北红豆杉作为野生植物,是属于极为稀少和珍贵的濒危树种,1993 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了实现保护濒危树种的目标,近年各地广泛开展人工繁殖。
1.红豆杉价值分析
红豆杉树形、叶优美,通直的紫红色树干,成熟后的种子颜色为鲜艳夺目的红色。可以作为室内外的景观植物。红豆杉属于全天候增氧常绿植物,一天24h持续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同时释放出的空气负离子及生物碱,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氮、甲醛、等有害气体。研究表明,紫杉醇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有效药物,红豆杉是获得紫杉醇的主要原料。中国有 4个红豆杉品种,即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西藏红豆杉。而东北红豆杉枝叶所含紫杉醇量最高,如表1所示。
据《本草纲目》记载,红豆杉的有效成分入药,具有通经利尿的作用,对肠胃病、肾病、糖尿病有显著疗效。2008年紫杉醇作为全球抗癌药物的销售情况,如表2所示。国际医学专家研究表明,紫杉醇对于肺癌、食道癌、卵巢癌、结肠癌和急性白血症有明确的防治作用,尤其对转移性乳腺癌和晚期卵巢癌治愈率达33%以上。
2.红豆杉种苗繁育
红豆杉种苗的繁育需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以确保其成活率和质量,技术要求包括:
(1)地块的选择与播种前期徐需达到的要求
选择当年栽培过松、杉苗地块,要求土层肥厚、排灌方便、通风凉爽,绝对不要选粘土地、低洼地育苗。翻耕的同时,需撒施50kg-90kg/亩三元优质复合肥的基肥,然后使用辛拌磷1.6kg与适量的硫酸亚铁进行地下害虫杀灭剂调节土壤酸度。深耕、平整,修成1m宽、15cm-30cm高、不限长的苗床,四周开好排水沟。播种前10-14天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20cm-30cm深度的浇灌苗圃,浇后立即用塑料膜封严5-7日,揭开塑料薄膜并晾3-4天后播种。
(2)播种时及疏苗稀植需严格把握技术规范
播种于4月中下旬为宜,将沙藏后的种子过筛, 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中20-30分钟,捞出晾干。将苗床上撒2cm左右的一层新鲜细黄泥土,然后将浸过的种子密播于苗床,要保证种子均匀分布,用2cm厚的细黄泥土盖种,浇透水并盖稻草,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这样能够保证生长出来的幼苗健壮、无病害,且苗床上杂草少。等到小苗发育至3-4叶时选择阳光不充足的天气进行疏苗稀植,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基本保证行距10-15cm,搭建1.5-1.6m高的遮阳棚至10月中旬。保证每一颗小苗能够保证光照,促进其快速生长。
(3)种苗生长期管理
种苗移栽后20-25天,要进行一次除草,除草时最好用手拔。除草后要浇一次3-10kg/亩的尿素或1-5kg/亩的氯化钾水肥,施肥要遵循量少次多,先稀后浓的原则。在生长期要喷淋杀毒矶专用杀菌剂,并喷施3-4次/年的农都乐叶面肥。根据干湿情况进行水分管理,干旱时大灌跑马水,晚灌早排,平时采用喷灌方式,每周进行,苗床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经过当年的培育,种苗可长到10cm-30cm,次年春季可进行移栽造林或商品盆栽。
红豆杉移栽应选在阴坡或半阴坡等日照短的地带穴栽,移植密度以600株/亩为宜。在阳光充足地域应与速生阔叶树进行混交种植或间种果树。大田的幼苗应以1300株/亩为宜,生长至2-2.5m时可进行药用修剪,修剪鲜枝叶可达1.5吨3吨/亩。东北红豆杉在野生状态时抗逆性强,极少发生病虫害,偶有蚜虫发生,采用常规灭蚜农药喷杀即可。
3.结论
东北红豆杉兼具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的特征,因此,红豆杉物种保护和繁育问题受到相关人士和业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根据东北红豆杉的特性、生长环境进行种苗繁育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红豆杉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栽培,才会保护和发展红豆杉五中,实现红豆杉五中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为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其药用和保健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余国,洪中苗,郎进宝,等.南方红豆杉的特性与种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3):107.
[2]李金平.南方红豆杉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61-62.
[3]王海珍.毛锁云.南方红豆杉繁殖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07(1):8.
[4]王晓丽.欧阳贤明.王晓多.红豆杉的生药学初探[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137~138.
[5]郭惠红,宋菲,沈昕,等.金边卫矛冷驯化期 SOD 和 POD 同工酶及蛋白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 6) : 56-61.
[6]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 2) :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