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的探讨
2013-08-22孙长龙肇东市尚家镇人民政府
孙长龙 肇东市尚家镇人民政府
推动城镇的经济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条理有目标的进行,通过不断的推动城镇的商业活动、旅游活动等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重视企业发展在城镇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镇经济逐渐朝着综合型的趋势前进。
一、城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当前各类镇域经济类型呈多样化趋势,地域特色突出,经济结构、产业构成、发展模式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1.城镇经济发展的优势。城镇经济对中国经济贡献较大,我国大约有1.93万个建制镇,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对中国经济贡献较大;东南沿海出现了大批经济强镇,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东南沿海的乡镇,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土地、劳动力密集的优势,承接了大量加工业和制造业,促进了当地镇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内地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大中城市周边也出现了一些搞专业化生产的明星乡镇,这些乡镇,有的借助区位优势和商品集散地的传统优势,搞商贸发展型经济,有的利用工业比较优势,搞工业主导型经济,有的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型经济,有的依靠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搞旅游带动型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除不少区位优势独特的乡镇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外,不少乡镇都在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城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各地城镇经济发展仍不平衡,目前,东南沿海的城镇经济发展速度及规模大于中西部的乡镇,大中城市周边的城镇经济发展快于偏远地区乡镇;部分乡镇特色优势产业还不大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乡镇特色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少乡镇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配套,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提升人气和集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投资环境;城镇经济的发展受资金制约较大,发展城镇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在当前的财政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镇政府在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还受“吃饭财政”的制约,明显不利于城镇的经济发展。
二、城镇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
1.科学定位,合理配置城镇资源。要站在为中心城市或县域城市服务的大局上定好位。在县域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无论从资源还是财富积累等各方面,乡镇都处在弱势地位。科学和鲜明的定位,可以正确指导乡镇经济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从而最有力地提升镇域经济的竞争力。
2.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镇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避免和县域城市产业同质化,在全力挖掘自身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城市或者是县域城市所不具备产业或者是配套服务,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3.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各地乡镇要把改善环境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营造发展环境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软硬发展环境,增强环境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附、聚集功能,使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乡镇。
4.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优势明显。同时,政府要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对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种养大户给予就业补贴,促进劳动密集型农业大发展。
5.中西部乡镇要大力承接东部的产业。中西部乡镇可出台土地租借区政策,允许东部地区与西北部地区协商建立自建、自管、自营的专属经济区,租金、税收、产值的多少和归属均可协商,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可以用减国税、差别土地资源税和宽松土地政策来鼓励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乡镇转移,稳定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就业优先的基本经济政策。
6.政府部门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发展适合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组织,稳健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筹措乡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7.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依托。人口素质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高人口素质要依赖于政策的倾斜、教育的投入等方面实现,制定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保证各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镇经济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和改善城镇人口素质。
8.综合规划城镇经济的发展。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切实抓好主体功能区划分,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调整和合理布局生产力。对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不发展。统筹考虑全城镇的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劳动就业、资源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要求,高水平规划城乡建设。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来,中国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在城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走入了误区,很多阻碍城镇经济发展的行为仍然存在,需要城镇领导认真对待。
[1]陈淑华.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2]王文灿,赖秀宝.论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