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关系模型的构建——双螺旋-搭桥模型
2013-08-22莫我魁
莫我魁
(石峡湾中心小学,甘肃 定西 743023)
1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简述
所谓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笔者认为,是指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由教师、学生和家长组成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充分反映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主体、受体和反馈关系的课程评价。
2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关系因子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关系因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2)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的关系因子。
2.1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
关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笔者在《论中学思想品德课过程评价模型的构建——二维叠加助推模型》一文中已有详尽论述,其主要包括主体影响因子、客体影响因子和反馈体影响因子。
2.1.1 主体影响因子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整个授课过程中,主体影响因子当然是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存在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且课堂上的提问、回答,也是教学相互交流的最好方式。然而,在以上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无法撼动,这一主体地位可以理解为教学引导过程。[1]既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至关重要,这也就使其应是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独特见解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回答,甚至对教师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往往会以百倍的努力去学习,会在小小的心田里播下自尊自爱的种子。教师要因人因事而异,提出恰如其分的期望,充分发挥评价在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中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塑造。
2.1.2 受体影响因子
在思想品德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受体影响因子自然是学生,是学生在接收知识。根据中学思品课教学大纲精神,应把考核内容分为“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两大类,行为表现又可分为“校内行为表现”和“校外行为表现”,即融合家庭、社会对其的评价,形成思想品德教学与评价社会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德育社会化的氛围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具体实施中,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易评价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先将每一篇课文的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化解为符合学生实际的A、B、C三个等级内容,并对等级内容加以定性规定,以确定操作的标准,学生也有向更高层次努力的目标。再在每一等级的后面设置评定的时间,即时评、月评、期末评等。最后设定总评等级标准,对平时的评定进行统计分析。这一表格在学期初就发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在本学期中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并在教师、家长和同学的不断评价激励与督促下达成目标,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自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悟、自辨、自评、自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发挥合力效应,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2.1.3 反馈体影响因子
所谓反馈体影响因子,主要是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稳定的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时间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思想品德课只重视课内评价,忽视课后评价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父母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在思品课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家长的课后评价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评价符合小学生进取心强、喜欢鼓励、善于模仿的心理特征,而且克服了那种死记硬背条条款款,重知识、轻实践、轻养成的考核弊端,达成知行统一的目标。
2.2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的关系因子——有效沟通
对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三个因子,他们只有单独完成各自的环节和行为还远远不够,这不能促使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长足发展。那么,在主体、客体和反馈体影响因子之间,就需要将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联系三者的不需要一个实物性事物,而是一种三者间的沟通,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沟通。
3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关系模型的构建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四个评价因子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呢?为此,笔者特建立了基于四个评价因子的关系模型,即双螺旋-搭桥模型,以此直观的反映四者之间的关系。
双螺旋-搭桥模型,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受体影响因子(学生的获知程度)和反馈体影响因子(家长的二次教育行为)旋绕某一中轴,即主体影响因子(教师的教育行为)所实现的三维空间螺旋上升,其中家长的二次教育行为较学生的获知程度在时间概念上存在滞后,二者通过有效沟通进行搭桥。
3.1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图1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受体影响因子(学生的获知程度)和反馈体影响因子(家长的二次教育行为),因为反馈体影响因子的二次教育行为,需要由受体影响因子的获知程度来决定,所以反馈体影响因子就较前者时间滞后,二者就相对平行的旋绕主体影响因子(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一中轴上升,如图1所示,其中①代表主体影响因子的教育行为,②代表受体影响因子的获知程度,③代表反馈体影响因子的二次教育行为,在这里还涉及一个概念,那就是受体影响因子和反馈体影响因子围绕中轴所产生的横切圆的半径,横切圆的半径涵义是学生的获知程度相对于教师的教育行为预期所引起的偏差和趋于正确或可行道路的前行,在现实中,这个圆应该是不规则的,但总的趋势还是近乎于正圆的,这也是一个理论研究上的理想状态。
3.2 搭桥模型的构建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过程中,有效沟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沟通不仅是将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三个评价因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还是实现教育行为真实可行的必要保证,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教育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正确定位,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入手,从而以此为契机,辐射到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中去。
如图1④所示,有效沟通在主体影响因子(教师的教育行为)、受体影响因子(学生的获知程度)和反馈体影响因子(家长的二次教育行为)之间充当搭桥的作用,对于主体影响因子来说,有效沟通是一个主动了解问题的过程;对于受体影响因子来说,有效沟通是一个反馈信息的过程;对于反馈体影响因子来说,有效沟通是一个主动了解问题并且反馈信息的过程。
4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因子关系模型构建的意义和作用
4.1 明确了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往往被看成是“副科”,[2]其主要原因是无论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识到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多大意义,评价模型的构建,科学客观的反映出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科学数据说话佐证,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4.2 明确了家长的教育责任
长久以来,家长的教育职能往往被忽视,有的家长更是认为教学应该是老师的事,他们没有看到家长自身在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他们不但是助推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反馈的重要环节。
4.3 明确了教师的教育责任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施动者,不是教授完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他们更应了解的是教学的效果怎样,达没达到既定的目的,知识是死的,而行为是活的,学生能否将死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教师的职责,要想完成这一职责,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沟通家长,多方努力,才能达到过程评价的效果。
4.4 明确了学生的自信学习
由于旧的“被动接受”式的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够自信,感觉本该属于自己的学习行为被打上被灌输的烙印,通过模型中几何型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学习的优劣完全由自己决定,其他的因素往往只是助推,所以无论在现今还是以后,学生的学习都要以我为主,培养其自信的学习态度。
5 小结
本文笔者在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加以论述的基础上,剖析了课程评价的关系影响因子,并建立了具体的评价因子关系模型,即双螺旋-搭桥模型,最后论述了该模型构建的意义和作用。
[1]周长青.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过程评价[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高中梅.重庆市城口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