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传媒对高校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影响①

2013-08-22番丽玲金本启李会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运动

番丽玲 金本启 李会明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现代传媒实质就是传播现代各种信息的媒介,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随着信息交换频率的增加,现代传媒已成为人们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传媒在传播武术运动的同时,也为武术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影视媒体、报刊媒体中所表述的功夫与现实生活中武术是有区别的,影视拍摄过程中为了提高观赏效果,某些人为操作导致“武”、“舞”不分,从而使得武术变了味、走了调。本文通过对云南省14所高校的1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从“利”、“弊”两方面来阐述现代传媒对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即抽取云南省14所高校的1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制作了相关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1348份,其中有效问卷1264份,问卷有效率为93.8%。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途径

现代传媒拥有的大众范围广泛,所以其影响面之广、影响力之大、传播信息之快,是其他任何传播形式无法比拟的。被调查的1264名大学生对现代传媒在武术运动传播中的影响都有一定的认识。(见表1)

各种现代传播媒介为大学生了解武术运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学生通过《武林大会》、《武林风》、《太极神韵》等电视节目和视屏在线直播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通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甑子丹等影视明星的在影视作品中的精彩演绎加深了对武术运动的认识;通过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家妙笔生辉的描述,对武艺高强的武侠人物崇尚之至。并对武术运动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98%的被调查学生通过现代传媒了解武术运动,其余2%的被调查者初次认识武术的途径主要通过体育教师、父母和朋友。

2.2 大学生关注武术运动的目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关注武术的目的多样化,男女生对武术运动的关注目的差异较大,女大学生基于“关注自己喜欢的动作明星”而关注武术,男大学生的关注目的则更为实际一些。

3 现代传媒对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积极影响

3.1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栏目的宗旨是“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武术”,经营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栏目板块内容主线是搏击比赛,其中融入一定的时尚与娱乐因素;另外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举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并从而激发国民的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忱,积极地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作了大力的鼓动和实力准备,并且使大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名家拳种和民间武术。

3.2 促进了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了解到中国武术文化,其使世界更清楚看到中国武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另外,国内外举办的重大武术赛事、各种各样的武术网站、形形色色的武术影视节目,这些都对高校的校园武术文化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高校中武术社团活动、武术比赛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极大了推进了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3.3 促进了教学,丰富了学生的锻炼形式

现代传播媒介所传播的武术内容越丰富,大学生对武术运动的了解就越全面。为了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应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学生通过参加武术课、参与武术社团以及进行课外锻炼等多种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选择各种不同的锻炼方式,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武术运动的锻炼行列中。

4 现代传媒对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消极影响

4.1 注重形式不注重强身健体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与兵家、传统医学、传统美学、宗教等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现代传媒的传播,武术运动本质慢慢的被淡化,变成了一套套潇洒的组合动作,过分动作的表演效果,给喜欢武术的同学带错了路,认为武术只是一些花拳绣腿,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就会刻意的完善单个动作,偏离了武术强身健体的功能。

4.2 真正的武术文化在传播中被忽视

武术体现的是一种文明,武术文化传播的本身就是对野蛮、粗暴以及相互间倾轧行为的制约和超越。伟大的中华民族从创建了武术文化肇始,就注重武德的培养,以武会友、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然而,武术在当今大学生的眼中是一种体育运动,忽略了老祖宗留给后人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忽视对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的认识。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但事实上,武术常常是被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项目,如同篮球、田径一样,没有把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淡化、隔膜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另外,多数影视和文艺作品中,武术被当作报仇泄愤的手段或者是耀武扬威的方式,武术在传播中出现了愚昧和野蛮的现象,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武术文化无疑是一种曲解。

表1 大学生对现代传媒在武术运动传播中的影响的认识排序

表2 大学生关注武术运动的目的

4.3 “滥”传播使武术表面化和虚伪化

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因此传播方式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影视媒介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手段,其通过技术剪辑等特技手段制作出的影像效果对广大的电视习武者产生强烈的影响,使一些武术爱好者练武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电影上那些能飞檐走壁的误导了观众和爱好者。另外,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使武术文化被曲解。一些导演为了眼前利益,把武术包装得过于现代和新潮,武术是一门艺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国外习武者的要求,把武术表现得过于“西方化”,有些动作甚至出现了扭曲,不仅没有达到传播的目的,有的甚至完全丧失了其本来具有的文化内涵,出现了“伪化”现象。

5 结语与建议

5.1 成立“高校武术联盟”

将高校的武术运动与篮球、足球、田径等运动相比较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普及率、开展规模、竞技水平等方面高校的武术运动与这些项目都有一定的差距。这与这些项目开展的大学生全国联赛不无关系,作为中国“国粹”的武术运动要在高校普及并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赛事组织,高校主管领导一定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尽快成立“高校武术联盟”,并借助高校的“武联盟”开展各种类型的全国赛事,以加快高校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

5.2 抓住契机,做好宣传引导

任何运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服务群众、为人民造福,使其有一个更深厚更宽广的群众基础。宣传引导很关键,借助网络、电视转播、广告、宣传杂志等媒体的传播,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最终通过奥运平台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武术。

5.3 学习国外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方法

任何事物的传播和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使其影响力最大化,武术亦如此。中国不妨学习一下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的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教学和训练体系,让中国武术在理论设计、文化背景、动作规格、竞赛制度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和体系。消除武术的神秘性,克服外人对武术运动理解的肤浅、片面性。

[1] 郑丽君,原黎君.传播媒介与体育运动关系诌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74.

[2] 周维华.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96,186.

[3] 王健,胡金萍.大众传播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7(3):68-69.

[4] 景志刚.大众传媒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7,4(2):15-16.

[5] 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1-3,7.

[6] 牛志宁.探析现代传媒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38-40.

[7] 邓星华.现代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0):23-31.

[8] 曾承志,彭仁华.现代传媒在体育领域中发展前景探析[J].邵阳学院学报,2005,2(4):108-110.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运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不正经运动范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