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AF工艺处理高寒地区风电场污水的低温启动试验
2013-08-21陈佑才赵红艳
陈佑才,邹 琳,赵红艳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78)
1 试验
1.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试验装置为2个串联的有机玻璃滤柱,每个滤柱的高度均为2 780 mm,内径均为90 mm。滤料使用页岩陶粒生物滤料,一级滤池的滤料粒径为5~8 mm,二级滤池的滤料粒径为3~5 mm,承托层高度均为100 mm,滤层高度均为2 000 mm。
两级滤池均采用上向流,原水经蠕动泵注入一级滤池底部,经一级滤池处理后通过蠕动泵注入二级滤池底部,再经二级滤池处理后排出。两级滤池均采用空压机供气,通过滤池底部的穿孔管进行曝气。曝气量通过空压机管路上的转子流量计控制。反冲洗水量通过反冲洗管路上的流量计和阀门控制。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1.2 试验水质及水温
原水为沈阳联通水工机械有限公司厂区生产、生活排放的混合污水,取自化粪池,其水质和水温分别如表1和图2所示。
表1 原水水质
图2 启动阶段温度变化曲线
1.3 分析项目和方法
试验装置每天连续运行,每天取样分析,测定方法均参照文献[1]。
2 结果及分析
装置采用自然挂膜法启动,启动期间运行50 d,流量为 5.98 L/h,两级滤柱的水力负荷均为0.94 m3/m2·h,HRT 均为 2.13 h,曝气量均为47.84 L/h,气水比均为8∶1。装置运行28 d完成启动,TUBAF对浊度、CODcr、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3.7%、84.56%、31.44%、26.60%、32.14%。
2.1 挂膜过程
启动5 d,肉眼可见一级滤池底部陶粒附着大量黑色绒毛状生物膜,二级滤池陶粒上无明显现象。启动10 d,一级滤池底部400 mm内陶粒上附着的绒毛由黑色转变为灰白色,二级滤池底部陶粒附着一定量棕褐色绒毛。
由于原水未经预处理,富含有机物,适于异养菌生长,一级滤池的挂膜速度较快。虽然二级滤池进水有机物含量有所降低,C/N也得到减少,可是低温条件下硝化菌依然生长缓慢,并且受到异养菌的竞争影响,二级滤池的挂膜速度较慢。生物膜在滤池的分布不均匀,滤池底部滤料上的生物膜较多,顶部较少。
2.2 启动过程去除效果分析
挂膜期间对浊度、CODcr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如图3~图6所示。
图3 启动期间浊度变化曲线
图4 启动期间CODcr变化曲线
图5 启动期间氨氮变化曲线
图6 启动期间氨氮去除率变化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一级滤池在启动初期出水浊度波动较大,在启动28 d后出水浊度稳定在50 NTU以下。二级滤池在整个启动阶段的出水浊度基本稳定在20 NTU以下。TUBAF对浊度的去除率较高,启动阶段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7.32%,是因为陶粒对悬浮物的吸附、截留和附着在陶粒上的生物膜对悬浮物的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启动初期对CODcr的去除主要依靠陶粒滤料的截留作用。随着生物膜的不断生长,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逐渐增强。从图5可以看出,28 d后一级滤池的出水CODcr及其去除率慢慢趋于稳定,出水CODcr稳定在200 mg/L左右,去除率稳定在60%左右。标志着异养菌已初步培养成功。整个启动阶段二级滤池对CODcr的去除能力十分有限。启动28 d后,二级出水的CODcr稳定在100 mg/L左右,去除率仅有50%左右。可知异养菌在二级滤池内并不是优势菌种。所以,TUBAF对CODcr的去除主要由一级滤池来完成。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由于一级滤池进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异养菌大量繁殖,并在与硝化菌竞争的过程中占据优势,逐渐成为优势菌种,从而降低一级滤池的硝化效率。TUBAF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二级滤池来完成,启动27 d后,氨氮总去除率稳定在40%左右,这表明二级滤池陶粒表面已经开始逐渐形成硝化生物膜,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增强。二级滤池主要依靠自养性的硝化细菌对氨氮进行硝化,但水温较低,原水氨氮浓度较高且波动很大,出水氨氮不稳定。
2.3 高浓度有机物污水对挂膜的影响
原水为厂区混合污水,未经预处理,富含大量有机物,低温条件下可以短时间完成异养菌的挂膜,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并且无需接种污泥,便于操作。但是,原水悬浮物较多,滤层容易堵塞,甚至造成滤料板结成块,进水和曝气都会受到限制,影响堵塞层上部的滤料挂膜。较小的气水比易受堵塞影响无法曝气,过大的气水比又不利于挂膜,试验所采用的气水比为8:1,该参数通过试验得到。
通过分析本阶段的试验数据,建议在下一阶段试验TUBAF前增设厌氧滤池:一方面,厌氧生物膜可以降低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通过回流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提高出水水质;另一方面,厌氧滤池即使滤层局部堵塞也不影响运行,可以延长其挂膜阶段的反冲洗周期,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附着,同时降低TUBAF的有机物负荷,使二级滤池的脱氮能力大大提高。
2.4 反冲洗对挂膜的影响
在有预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中,其启动过程不宜进行反冲洗,反冲洗会冲掉生物膜并延长挂膜时间,但无预处理条件下的反冲洗有利于挂膜进行。如果滤层堵塞或板结,生物膜无法就继续向上蔓延(对于上向流生物滤池),堵塞造成的厌氧微环境使异养菌活性降低。经过适当的反冲洗,有膜滤料和无膜滤料进一步混合,堵塞造成的厌氧微环境基本消除,使异养菌快速生长,启动初期每次反冲洗后一级滤池出水COD快速下降,生物膜也会出现明显的变白过程,而且范围越来越大,最终蔓延至整个滤层。
本试验在启动阶段,一级滤池平均每3 d需反冲洗1次,由于启动初期生物膜的数量和活性均较低,反冲洗容易冲掉生物膜,导致启动阶段前31 d内一级出水的浊度和CODcr波动较大(如图5所示)。所以启动阶段的反冲洗要严格控制反冲洗的强度与周期,既要达到反冲的目的,又要不破坏已经生长好的生物膜,试验采用脉冲式反冲洗,这样能把板结的滤料冲散,不至于呈活塞式整体上移[2-4]。反冲洗过程中逐渐增大反冲流量,以冲散板结的滤料为目的,冲洗时间不宜过长。随着一级滤池中异养生物膜的逐渐成熟,由反冲洗造成的波动逐渐消失。
在无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自然挂膜法,28 d完成启动,在启动阶段适当的反冲洗有利于挂膜的进行。建议在下一阶段试验中使用密度小于水的滤料,减少堵塞及反冲洗对启动时间的影响。
3 结论
1)原水(厂区生活污水,水温为 12.5~17.1℃)在无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自然挂膜法,28 d完成启动,在启动阶段适当的反冲洗有利于挂膜的进行。
2)进水量为5.98 L/h、两级滤池的气水比为8:1、水力负荷为 0.94 m3/m2·h 时,TUBAF 对浊度、CODcr、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3.7%、84.56%、31.44%、26.60%、32.14%。
3)一级滤池内异养菌为优势菌种,二级滤池内自养菌为优势菌种;一级、二级滤池挂膜分别采用相对比较稳定的CODcr和氨氮去除率来判断。
4)TUBAF工艺可用于高寒地区风电场进行污水分散式处理。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CANLER J P.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assessment of the process based on 12 sewage treatment plants[J].Wat.Sci.Tech,1994,29(10/11):13-22.
[3]WIJEYCKOON S.Fixed b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ration for secondary effluent polishing–effect of filtration rate on nitrifying biological activity distribution [J].Wat.Sci.Tech,2000,41(1):187-195.
[4]张林军.上向流与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启动与挂膜特性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53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