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肝胃同治法对心梗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食量的影响

2013-08-21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肝食量薤白

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 敬,潘永梅,张拴成,刘淑彦

(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 050017)

冠心病临床主要以一系列缺血性表现为主,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心系病证之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故一般认为其病位在心,当从心治乃为正法。但从归经角度分析其治疗方药不难发现,虽曰治心实则重在调理肝胃,可见冠心病不但治心还要治疗肝胃,受此影响我们提出心肝胃同治法。在此法指导下,结合经典医籍、历代医家的治疗方药和我们的临床经验,创治了心肝胃同治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故以心梗大鼠模型为研究平台,首先探讨心肝胃同治方对心梗大鼠心梗面积和食量变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选用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20~260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实验药品 心肝胃同治方所用中药丹参、檀香、延胡索、乳香、没药、龙眼肉、人参、栝楼、薤白、半夏购自石家庄乐仁堂药店。常规煎煮,离心去杂,浓缩为2g/mL水煎液密封分装,4℃冷藏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为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5mg/片)。

1.1.3 主要试剂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为美国Amresco公司。

1.1.4 主要仪器设备 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河北医科大学仪器厂DW-2B);ECG-6511心电图机(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药物电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Y1201);数字式超级恒温浴槽(成都仪器厂HSS-1B)。

1.2 方法

1.2.1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根据文献[1]进行如下操作: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气管插管,连接动物人工呼吸机,记录肢体 II导联心电图。胸部备皮,常规消毒、铺巾,开胸暴露心脏,轻压挤出心脏,迅速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回纳心脏,逐层关胸,关闭胸腔前恢复胸腔负压,待大鼠出现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插管。术毕肌注青霉素,连用3d。以心电图 ST段明显抬高持续30 min以上、结扎线以下心肌颜色变苍白、搏动减弱为造模成功标志。

1.2.2 动物分组 选取造模成功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M)、消心痛组(Y)、心肝胃同治低剂量组(D)、心肝胃同治高剂量组(G),其中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组(J)大鼠6只,手术过程相同,但只穿线不结扎冠脉。

1.2.3 动物喂养与给药 参考文献[1],实验期间,大鼠自由饮水、摄食,普通饲料专人喂养。于术后24h灌胃给药,按人鼠体表面积比率折算等效剂量,心肝胃同治低剂量组灌服1倍等效剂量中药(6.75g·kg-1·d-1),心肝胃同治高剂量组灌服2 倍等效剂量中药(13.5g·kg-1·d-1),消心痛组灌服1 倍等效剂量药物(2.7mg·kg-1·d-1),每天 1 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2周。

1.2.4 指标检测及方法 (1)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参考文献[1],大鼠处死后迅速摘取心脏,用4℃预冷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取左心室-20℃速冻后切片,1%TTC染色。染色后梗死区呈灰白色,未梗死区呈砖红色。用手术刀片剥离未染色的非梗死区心肌,将梗死心肌组织与未梗死心肌组织分别称重,以梗死心肌占左心室肌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梗死范围;(2)手术后食量检测:分别于术后1、7、14d固定时间用电子称称量计算每只大鼠的进食量。

1.2.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范围

表1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各治疗组梗死范围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消心痛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心肝胃同治方对梗死范围的影响(±s)

表1 心肝胃同治方对梗死范围的影响(±s)

注:与M组比较:*P<0.05;与Y组比较:#P<0.05

组别 数量 梗死范围(%)J 6—M 0.28±0.02 Y 6 0.22±0.02*6 D 0.20±0.02*#G 6 0.18±0.02*#6

2.2 术后1、7、14d大鼠食量变化

表2显示,术后第1天,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食量无差异。术后第7天用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肝胃同治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消心痛组,低剂量组虽有优于消心痛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心肝胃同治高低剂量组均明显优于消心痛组。

表2 心肝胃同治方对食量的影响(±s)

表2 心肝胃同治方对食量的影响(±s)

注:与J组比较:●P<0.05;与M组比较:*P<0.05;与Y组比较:#P<0.05

组别数量术后1d食量(g)术后7d食量(g)术后14d食量(g)J 6 2.95±0.75 10.68±1.11 13.98±1.47 M 6 1.10±0.36● 3.00±0.79● 7.97±1.12●Y 6 0.90±0.22● 6.37±1.18●* 9.38±1.04●D 6 0.98±0.33● 7.33±1.14●* 11.60±0.84●*#G 6 0.91±0.28● 7.85±1.74●*# 12.77±1.43●*#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有血瘀证候,活血化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初步统计发现,33味药中有31味归肝经,13味归心经(包括心包经),尤其破血消癥药为治血之峻药,全部归肝经,其中无1味归心经,甚至水蛭、虻虫只归肝经。通过这些统计可以看出,中医治血重在调肝,而治心必要治血,故欲治心必先调肝。而调肝之法,除了直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外,亦应注意调和肝气。正如《血证论》所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周学海的《读医随笔》更加明确指出:“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也。”因此肝在整个人体气血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从肝治心提供了保障,说明心肝关系密切。

冠心病除与心肝关系密切外,亦与胃紧密相关。在具体分析两者关系之前,须要先确定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即胃腑本身,外延应涵盖脾、大肠、小肠。就消化功能而言,脾胃必须协同才能完成,所以二者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从经络角度而言,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更是将脾胃密切相连,故二者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可见,对于胃概念的外延应包括大、小肠在内。《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指出胃之经别将胃脾肠联系起来,而胃经与大肠经直接相连,故脾胃肠三者密切相关且胃为纽带,故将脾胃肠合为一体以胃代之。

通过研究分析张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的方药归经发现,《金匮要略》治本病所立10方,其中6方使用了栝楼、薤白、枳实、厚朴、橘皮甚至巴豆等下气导滞除痰之品,其目的在于疏通肠胃气机,保持腑气通畅。10方涉药23味,归经较明确的21味,除桂枝以外20味归脾、胃、大肠经,归心经的有7味。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看出,心痛虽病位在心,但张仲景更注重从胃入手解决痰、气问题以治心病。

根据上述归经理论可见,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脏器当属心肝胃,病理因素当为气滞血瘀痰浊,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当心肝胃并治、气血痰并调。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心肝胃并治法,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经验,以丹参饮合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创制了心肝胃同治方。内经对方剂中药物的配伍讲求君臣佐使,根据治病之轻重又分大小之制,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冠心病致病因素复杂,病变所涉脏器较多,非一般小方所能治之,故应顺内经之理制中方以治,全盘兼顾,以求良效。心肝胃同治方由丹参、檀香、延胡索、乳香、没药、龙眼肉、人参、栝楼、薤白、半夏组成。其中丹参、檀香为君,丹参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兼补血之能;檀香归心、胃经,行气止痛。延胡索、乳香、没药为臣,三药均入心、肝、脾,均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龙眼肉、人参、栝楼、薤白、半夏为佐,人参与龙眼肉重在归心经以益气养血,栝楼、薤白、半夏归胃经行气祛痰。

冠心病虽主要涉及心肝胃三脏器,但本文重点研究心胃功能的变化。临床实践发现,心病可以表现出胃功能异常。如《灵枢·厥病》早有“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临床上统计[2],1/3的急性心急梗死早期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与经典记述相似。除此之外,《素问·宣明五气》指出“心主噫”。噫本为胃之主症,为何由心所主?《素问·脉解》作了进一步解释:“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此处即明确指出胃之大络连心,故心病可表现出胃的症状。受纳腐熟为胃的主要功能,心病后胃纳不佳故有上述症状。我们以往实验研究亦发现,心梗大鼠的摄食量明显降低。胃为气机升降之枢、为生痰之源,同时气为血之帅,故胃气滞则易致痰瘀生,而气滞瘀血痰浊又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胃在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对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防治,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和护理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3]。对于心胃同病现代医学认为是迷走神经兴奋使血管痉挛,出现所谓的胃心反射;或餐后隔肌升高,胸腔负压减小,使回心量减少而出现冠供不足发生心绞痛,此乃所谓的胃心综合症[4],因此冠心病治疗中决不能忽视胃对心的影响。故本文除研究心梗面积的变化外,还探讨了大鼠食量的变化,既可直接了解胃功能的变化,又可间接掌握心脏的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心肝胃同治方具有明确缩减心梗面积的作用,从实验角度验证了心肝胃同治理论的正确性。大鼠食量在第7天时中药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消心痛组,而低剂量组虽大于消心痛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至第14天时中药高低剂量组均明显优于消心痛组,说明心与胃之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本方有和胃降浊之功,故调胃亦可改善心脏状态。

[1]侯仙明,王亚利,刘彦卿,等.“和血生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0):887-888.

[2]张晓燕.“心胃同病”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96-6897.

[3]蒋洪耀.“心胃同治”之我见[J].国医论坛,2004,19(5):10-12.

[4]邱岚.心胃同病的论治[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4,4(3)243-244.

猜你喜欢

心肝食量薤白
薤白 白薤露中肥
“弱弱虎”健身记
中年养生话薤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同谋
爱称
鸟与树
食量与健康
心肝
薤白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