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路峥嵘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3-08-21王圣媛
本刊记者/王圣媛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盛大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正在举行。
蓝天上,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作为领航战机,引领庞大机群,以矫健的雄姿飞过天安门广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世界为之震惊: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先进预警机!
此时此刻,看台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流泪了,没有人能够懂得这位“预警机之父”泪水背后的深意。
2013年1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召开。
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向王小谟颁发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今年有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这一殊荣。
此时此刻,会场上的王小谟露出了平静的笑容。当然,一般常人无法体会这位国防科技专家此时的心境。
其实,王小谟的心境异常平静。经历了几十年的国防科技探索之路,老科学家早已进入云卷风舒、海阔天宽的从容境界。
预警机之父 雷达科技专家
著名词学家王国维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作为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第九、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小谟的科学人生也是如此。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小谟的科学人生的第一个境界。从事科研事业以来,王小谟一直坚持站在国际前沿的高度开创科研新局。他以超越为已任,胸中怀有为国为民勇攀科技高峰的远大理想。
王小谟1938年11月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50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主持研制出多部世界先进的地面雷达和预警机装备,为推动我国国土防空雷达网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防科技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王小谟被称为“预警机之父”,尽管他本人一直谢拒这个称呼。不过,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世界先进预警机的确是国防科技界的非凡成就。预警机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之后,我国新时期国防科技领域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
但是,预警机科研事业的起步是非常难的。
“我们一定要争口气!”这幅标语至今仍挂在预警机机库的墙上。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军人多少年的梦想,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曾探索研制“空警一号”预警机,却因技术匮乏和国力限制,这架飞机最终成为存放在航空博物馆内的展品。20世纪90年代,我国周边的俄罗斯、日本等相继装备了预警机,我军拥有预警机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了尽快装备预警机,我国开始寻求与各个军事强国合作的机会,但合作却屡次受挫。于是,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下了自力更生研制预警机的决心。
白手起家,难而又难。上世纪90年代初,王小谟开始从事预警机系统的研制,是我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预警机研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超常。缺少经验和技术,是首要难题。王小谟主动请缨,联合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请求自主研制预警机。自主研制工程浩大,实非易事。顶住压力,接受挑战,目标远大,心系祖国,王小谟坚定地走了下去。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而且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王小谟如是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王小谟科学人生的第二个境界。为了他所耕耘的科研事业,王小谟衣带渐宽、辛苦憔悴,吃了太多的苦,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最终决定通过和国外合作进行预警机研制。王小谟受命担任预警机工程中方总设计师,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个方案当时世界上没有成功的先例。同时,他坚决主张并且部署安排了国内同步研制,并做出了样机。当合作的外方单方面中止合同后,王小谟又积极向有关方面建言,力主自力更生开展我国预警机装备研制,在其不懈努力下,大型预警机的研制终于在国内立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王小谟坚守在大型预警机科研的最前线,试验现场条件艰苦,地面40多度的高温,机上有高分贝的噪声干扰,他奋战在现场,经常加班到凌晨。更让人揪心的是,就在预警机研制最关键的时刻,王小谟意外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打击接踵而至,此后他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就在所有人为他忧愁不已的时候,王小谟却无比坚强从容地继续他的事业。躺在病床上的他一边输液,一边仍与设计师交流科研进展。病情略有好转时,他就拖着虚弱病体重返试验现场。
半年后,王小谟奇迹般地痊愈了。他对大家说:“我又活过来了。”老科学家纯真的执着,换来生命的奇迹。
而科技的奇迹也随后诞生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这王小谟科学人生的第三个境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风雨磨练后,功到事成的王小谟看到他梦寐以求的科研成果近在眼前了。
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在中国历次重大军事演习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优异性能出色完成任务。
2009年10月1日,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2010年,这一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同时,他亲任出口型预警机总设计师,首次提出国产飞机平台背负圆盘型天线罩的设想,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并直接应用于后续国产新型预警机研制。
创新的脚步永无止境,作为雷达专家,王小谟还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王小谟发现,数字阵列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是中国预警机未来发展方向。于是,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新型中型预警机由此开始研制,通过“小平台、大预警”,摆脱了中国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解决了中国预警机装备的规模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的主要技术将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也由此跨入世界上拥有先进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行列,并在国际上有力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同时,国产预警机装备部队后,还推动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体化、信息化作战,推进解放军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在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充满收获的科研人生,也给王小谟带来许多荣誉。1985年以来他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荣获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外还获得预警指挥机研制任务特别贡献奖,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人生有低谷 心情无低谷
取得非凡科学成就之人,必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王小谟也是如此。人生有低谷,心情从来没有低谷。王小谟既有过人的科学才华,又有坚强、乐观、执着、纯真的心灵力量,是这种力量点燃了他的科学火花,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
“在外面提起来他是科学家,谁知道我们为他担了多少心呢?只要他想干成的事,一准是拼了命的。”这是家人评价他的话。
“他平时没有丝毫架子,对名利没有任何概念,如果没有人特别告诉你,没有人能看出你身边的这个朴实无华的老人是一位在业界已经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但他做事有魄力,胆子大,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这是朋友评价他的话。
“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中国预警机发展要走体系化发展思路,可见王院士的战略眼光真的非常独到和超前。能在那么重的大病面前,仍谈笑自如,真的不是一个常人,不是一般人。”这是同事评价他的话。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一帅则更难求。王小谟就是在科研上、在抓大工程上一位难得的帅才。可以说,没有王小谟,就没有国产预警机!”这是领导评价他的话。
可以看出,他身边的人是如何钦佩赞叹王小谟的。而反过来,王小谟也非常爱护支持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他尤其爱惜人才,乐当伯乐,甘为人梯。几十年来,在王小谟手把手地教育和指导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相继走上重要岗位,有的已成为预警机研制的总设计师。这些人,成为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中流砥柱。
“人是第一战斗力”,这是王小谟在科研工作中说过的一句话。他在科研事业里也处处以人为本,替人着想。在研制预警机的过程中,王小谟要在飞机上装厕所,但是反对者不支持,认为一个厕所200公斤,会增加飞机的负担。王小谟坚持认为,预警机不同于一般运输机,试飞时间很长,厕所一定要加。最后,王小谟不惜代价,不怕辛苦,在其他设备中减去了一部分重量,把厕所加进了预警机。这只是王小谟人性化科研设计理念的一个小故事而已。本着同样的人文关怀的思路,王小谟又坚持在雷达车上装空调,从前没有空调的雷达车内部温度往往达到四五十摄氏度,里面工作的人汗流如雨,所以王小谟又一次不顾反对地克服困难,装上空调。他说:“人是第一战斗力,人都不行了,设备有什么用?”于是,专门耐高温的军用空调首次出现在雷达机里。
爱护他人,又为他人所钦佩的王小谟院士是有着非凡人格魅力的人。他性格爽朗,兴趣广泛,坚强乐观。不了解他的人,以为这位科学泰斗必然是一板一眼的,殊不知,王院士年轻时就是文艺骨干和运动健将。大学时,曾当过学校摩托队成员和京剧团团长。现在,王小谟仍是京剧梅派票友,并拉得一手好胡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常常去游泳、登山。
人生有低谷,心情无低谷。王小谟一生保持了乐观豁达、从容坚定的风格。“文革”中,王小谟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被打入研究所机房管理计算机。他却坚强乐观地用计算机下棋、唱歌,两年后,当他从机房里被“放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计算机专家了。在预警机研制最关键的时刻,王小谟遭遇了车祸,后又被确诊为淋巴癌。但是他也坦然面对,他的病房里,传出的是悠扬的京胡声,还有与预警机设计师讨论的交谈声。最终,王小谟闯过了人生最大的难关。
“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去的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国家也给了我足够多的荣誉,我该知足了。”老科学家如是说。
的确,王小谟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国产预警机和雷达研制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自己却始终谦虚淡定:“我能做出点成绩,应该感谢我遇到了好领导,党和国家又给了很大的支持。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各方面条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一群非常热心的人始终支持这个事业密不可分的。”
收获了宝贵殊荣的老科学家,继续快乐地、知足地耕耘着自己的科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