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起激情跟党走——东方市落实村级干部激励关怀保障机制

2013-08-21袁兴权陈积毅

今日海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村干部补贴乡镇

□袁兴权 陈积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曾经,东方连续发生了震惊全省的“感城3·23”和“十所 9·23”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及“皇宁村土地窝案”“小岭村腐败窝串案”等案件,再加上土地管理混乱,上访事件常常发生,群众满意率跌至谷底,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农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暴露无遗。

2009年底以来,东方市领导班子主动问计于民,认真查找问题的“症结”,把管好用好村干部作为做好农村工作的主要举措,把全面落实农村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为提升农村干部正能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重基层、强基础,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生活补贴标准调至全省前列,高额度落实养老保险,分期分批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增强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提升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力,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1年12月9日上午,在东方市新龙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2009年考录为新龙镇公务员,原该镇龙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亚坚高票当选为新龙镇副镇长,在宣布任命后,他激动地说:“能成为一名公务员,还被提拔,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今后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更加实干。”这只是东方市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一个缩影。

这三年多是东方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的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考核实现了由全省倒数第二变成了受到省委省政府嘉奖、社会治安实现由倒数第一跨入到全省先进行列、矛盾纠纷总量实现逐年下降、殡葬改革这一老大难题实现零上访、各项民生事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全面进步等等,被评为2010-2012年度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党委。这些的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激发了农村干部的正能量。

“加薪”让农村干部有“干头”

“去村委会坐班,不如把家里的地多耕作一点。”“一定要服务好村里,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工作任务。”这两句话是三家镇乐安村党支部书记符成辉2011年前后对待工作截然不同的态度。

2008年以前,东方市农村干部生活补贴实行定编定额发放,干部人数越多,领到的补贴就越少,当时每月最高只能领到450元,最低的甚至只有100多元,有时乡镇还要把订书订报的任务分摊到村里,从村干部补贴中扣除费用。村干部平时就只领到两三百块钱,其他补贴、保障都没有,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工作任务,造成部分干部工作消极懈怠、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想着从村集体中捞上一把,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干部是农村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每月就领着这点补贴,生活都没有保证,哪有心思去把村管好呀,一定要建立一种增长机制和关怀保障机制。”这是东方市委书记宋泽江到任不久到农村调研时对组织部门提出的要求。2009年,东方市以提高干部补贴,保障干部日常生活作为突破口,出台了《东方市农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干部补贴发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将干部补贴调整至最高900元、最低500元,实行按人头发放,并从2008年1月开始执行。通过这一举措,村级干部一下子可以补领到近万元,这是东方市村级干部有史以来“挣”得最重的“一桶金”。

同时,东方市还把村干部生活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作为长效机制写进了《实施办法》,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增长水平和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进行调整提升。在2011年和2012年,东方市连续两年大幅提高农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月人均补贴达到1463元,最高达2000元,最低为900元,居全省前列。

“现在政府的政策对干部这么好,我们的积极性也高了,再难的事我们也要去干好。”这是八所镇玉章村党支部书记任加松在两委联席会议上对班子成员说出的心里话。在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中,该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带头搬迁,挨家挨户宣传发动,耐心做好群众工作,使群众实现了“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在全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共迁移坟墓近2万座,没有发生1起上访事件,使这项被公认为“移风易俗第一难题”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此外,从2011年1月起,东方市还为各村(居)民小组长、副组长每月发放100元和50元的生活补贴,在全省实现历史性突破。每年从市财政为每个村级组织拨付年办公经费6000元、8000元、1万元不等,扭转了以往村里日常工作经费都从村干部生活补贴中开支的尴尬局面,解决了“没钱办事”的问题,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保障,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增强了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劳保”让农村干部有“靠头”

2008年以前,“退无保、老无养”基本上是所有村干部离任后的一大“心病”。离职村干部面临的不仅是身份的转变,还有经济的窘迫。特别是在1970、1980年代的许多村干部在任时为村里默默无闻地干了二三十年,退下来时大多数年纪大了,疾病缠身,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任何补贴和保障,经济困难,生活拮据,更别说感受到当干部的荣誉了。

八所镇上名山村54岁离任老干部欧茂珍有着27年的村干部生涯,他从1975年当村干部,光村支书就干了22年,曾受到各种表彰。2007年离任后,他又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啥收入也没有。用村里人话来说,“辛辛苦苦几十年,还得回家去种田。”这些流言深深地打击了一些村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出现了无人想当干部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东方市把村干部“退有所养”“老有所养”的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决定根治村干部的“心病”,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2009年研究出台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要把离任干部的补贴单独作为一项条款写进办法里,并且和生活补贴一样从2008年开始发放。具体的标准是,对正常离任的农村干部,男性60岁、女性55岁,按照曾任职的最高职务,按照9年工作年限以下发放一次性离任补贴和9年工作年限以上固定按月发放补贴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最高补贴250元,最低补贴100元。

同时,从2008年开始,将农村(社区)两委干部纳入农村和城镇养老保险范围,并纳入市财政预算,在职社区两委干部参照市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待遇标准落实五项社会保险,农村两委干部按月补贴金额的10%为缴费基数,采取市财政补贴50%,个人最低缴纳50%的比例进行参保,率先在全省落实了农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

2012年,伴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春风,东方市又再次调整农村干部养老保险缴费额度,市财政每年为每位在职农村两委干部缴纳300元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农村干部自愿缴纳,实现农村干部参保率达到100%。八所镇高排村干部符帅说:“现在我们也像国家干部一样,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劳保’,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好好干,哪对得起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份待遇啊。”

除了发放生活补贴,落实养老保险外,对农村干部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给予优先贷款、优先贴息,扶持和保障农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资金。市委还注重加强农村干部人文关怀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做到“三个必访”,即干部生病住院、家庭困难、婚丧嫁娶必访。对现任和离任干部去世的,还给予一次性发放抚恤补贴1000元。

“当村干部就要敢于担当,不为老百姓造福,哪有资格享受政府的好待遇。”凭着这股激情和用心,2009年底,报白村党支部书记符锦荣挨家挨户对群众居住的危房进行调查,丢下家里的200亩香蕉地不管,开始向上级反映情况,在市里、省里往返诉求,引起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省启动了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工程,并且以报白村作为试点,科学规划,整村重建,终于在2011年底让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小洋楼”。

“上位”让农村干部有“奔头”

“想都不敢想,我一个农民还能够端上‘铁饭碗’,以后我们村干部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谁都会有出路。”这是卢顺、李振波等一批考取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生活有保障后,如何畅通村干部转岗渠道,激活村干部的正能量,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东方市委组织部一直把这个问题作为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的关键课题。2008年至2009年间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相继出台政策,提倡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东方市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充分宣传发动,层层选拔,择优推荐,组织了50多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和大学生村官参加省委组织部统一招录乡镇公务员考试,共有13人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

2009年底,东方市及时启动,研究谋划优秀村干部“上位”举措,开通村干部转岗上位的“直通车”,出台从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招录乡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相关政策,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择优录取了共45名大学生村官和乡镇自聘人员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在招录过程中,始终坚持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准入“门槛”,把干部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硬指标,采取笔试、面试和实绩考察的程序进行招录,将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排除出选拔范围,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实至名归。

“市委招录这些优秀村干部到乡镇来工作,他们不需要转换角色,处理起事情来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工作也非常得力,现在都是我们乡镇的业务骨干,这个导向很好,既可激活村干部的正能量,又可以为我们乡镇增添熟悉农村工作的新鲜血液”。东方市新龙镇党委书记卞晓燕说。

正如卞晓燕所说,从村干部招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被安排在乡镇一线的党政办公室、司法所、计生办、社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等面对农村群众的岗位,有些人还担任部门一把手的职位,成为乡镇工作的骨干力量。现任板桥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黄武,原是该镇文质村委会主任,在全市重点项目金月湾的征地中,他发挥农村工作经验和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势,主动担当,调处了10多宗土地纠纷,确保了征地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

2011年和2012年,正值乡镇和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东方市提名4名从优秀农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招录的乡镇公务员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并经过换届选举顺利当选。此外,在推选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时,还注重向农村干部倾斜,明确提高农村干部比例。据统计,全市共有100余名农村干部在市乡两级换届中被推选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东方市畅通村干部上位“直通车”的重大举措,在广大农村干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充电”让农村干部有“看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一名村干部,要本领没本领,要能力没能力,还不如一名普通百姓,怎么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群众真实的话。

2009年以来,东方市把提升村干部素质作为激励关怀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打破了以往只以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专门制定村干部参加继续教育的方案。从2010年开始,与海南省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开办“农村大专学历班”,开设农村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分批组织了230名农村干部参加两年半的大专学历教育,所有学杂费和教材费全部由政府支付,力争到2015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2012年还争取到省广播电视大学在该市开设分校,为农村干部参加继续教育提供方便,创造条件,鼓励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2013年还与浙江大学等名校联合办学,选派村干部参加实用技能提升培训班。八所镇八所村委会主任张雷贵说:“参加大专学历班,学习了许多涉农的法律法规,并学到了不少农村管理实用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许多知识和方法在平常的纠纷调处、土地流转等工作中都派上了用场。”

在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的同时,东方市还研究制定《东方市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把村干部素质提升和创业技能培训纳入全市基层干部整体培训计划。从2010年开始,每年以科技下乡活动为契机,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班、创业就业培训班、加强社会管理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市委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培养,乡镇党委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村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和实践指导;农村党支部利用远程教育站点,每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项实用技术;分批分期组织农村干部到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展实践考察培训,开阔了农村干部视野,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农村各类培训班117期,培训人员12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增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干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板桥镇文质村主任陈仁平2010年上任时,最初只想把这个长期上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村治理平稳就好了,但是在参加大专学历班、素质提升班和考察学习班后,他的工作思路顿时开阔了,开始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个人出资20多万元修建村道,又多方筹措资金,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带着两委干部做给群众看,带动群众跟着干,全村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目前,该村已经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市的文明村、先进村。

“加薪机制、劳保政策、上位导向、充电计划”,一项项机制犹如冲击波,全面激活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村级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292元提高到2012年的7482元,一批“香蕉村”“甘蔗村”“养殖村”“花梨村”等逐渐形成,美丽东方农村展现了新的面貌、新的活力。

“燃起激情跟党走”,如今,东方市农村干部已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形成了“干部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干部干”的喜人局面。如今的东方农村,春潮涌动,村干部们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正像一股暖流滋润着这片土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推进!H

猜你喜欢

村干部补贴乡镇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