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滑脱效应的页岩气井底压力特征

2013-08-20任飞王新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朗格气藏渗流

任飞,王新海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谢玉银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李清泉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任凯 (哈尔滨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徐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河北 河间062450)

王钊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技术部,北京100724)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聚集的天然气[1]。据不同学者或机构的预测,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30×1012~166×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介于7×1012~45×1012m3[2]。尽管国内在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地质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3~5],但对页岩气的流动机理研究较少。吴玉树等[6]建立了页岩气在单一介质中的渗流模型,段永刚等[7]建立了页岩气在双重介质中渗流模型,程远方等[8]建立了页岩气藏的三孔双渗模型,笔者建立的模型则考虑了滑脱效应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朗格缪尔体积、裂缝与基质渗透率比值、滑脱效应对井底压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页岩气渗流数学模型时,存在以下基本假设:①页岩气藏为均匀分布的双重介质储层;②岩石、气体均可压缩;③页岩气藏中各点的温度是不变的,即渗流过程为等温渗流;④单相气体渗流,忽略重力、毛细管力作用。

1)页岩气的渗流速度[9]

式中:v为页岩气渗流速度,m/d;Kf为裂缝渗透率,D;μ为页岩气的黏度,mPa·s;pf为裂缝压力,MPa;b为滑脱因子为岩心进出口的平均压力,MPa。

2)页岩气的状态方程[9]

式中:ρg为页岩气的密度,kg/m3;p为页岩气处的压力,MPa;M 为页岩气的分子质量,kg/kmol;T为页岩气的热力学温度,K;Z为天然气压缩因数,1;R为通用气体常数,R=0.008314MPa·m3/(kmol·K)。

3)页岩气的吸附方程[10]

式中:V 为页岩气的吸附量,m3/kg;VL为朗格缪尔体积,m3/kg;pL为朗格缪尔压力,MPa。

4)页岩气的连续性方程[11]

式中:α为形状系数,m-2;Km为基质渗透率,D;pm为基质压力,MPa;m、f分别为基质、裂缝的孔隙度,1。

5)渗流的数学模型

将式(1)、(2)代入式(4)中,得到页岩气在裂缝中的渗流方程:

式中:Ctf为裂缝综合压缩系数,MPa-1。

将式(2)、(3)代入式(5)中,得到页岩气在基质中的渗流方程:

式中:rw为井筒半径,m;re为供给半径,m;pw为井底流压,MPa;Bg为页岩气的体积因数;C为井筒储集系数,m3/MPa;Ctm为基质综合压缩系数,MPa-1;S为表皮因数,1。

式(6)~(9)联立,即为考虑滑脱效应的页岩气渗流数学模型。

2 井底压力变化曲线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式 (6)~ (9))进行数值差分,利用Matlab编制程序进行求解,并对下列3种情形进行模拟。

2.1 朗格缪尔体积对井底流压的影响

朗格缪尔体积VL即等温吸附方程中的表示单位质量页岩中吸附气体的最大体积量,由于吸附气主要存在于基质系统中,在压力导数(p′D)曲线上表现为过渡段的 “凹子”变深 (图1),且径向流阶段变长,探测到地层边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故建立页岩气渗流模型时,必须考虑吸附,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

图1 朗格缪尔体积对井底压力的影响

2.2 裂缝与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对井底流压的影响

双重孔隙介质页岩气藏中,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对井底压力动态影响很大:比值越小,裂缝与基质间的连通情况越好,页岩气从基质流到裂缝的难度越低。图2考虑了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对井底流压(pD)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

随着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的减小,即基质渗透率增大,“凹子”出现的时间不断提前,径向流动段也越来越长,有利于实现油井稳定生产。

图2 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对井底压力的影响

2.3 页岩气的滑脱对井底压力的影响

滑脱因子是取决于气体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常数,滑脱因子越大,气测渗透率越大,滑脱现象越严重。图3显示了滑脱因子对井底压力(pwD)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滑脱因子的不断增大,井底压力下降越来越慢。说明滑脱是影响井底压力的重要因素,不可忽略。在实际应用中,页岩气的滑脱因子 (如果存在)应通过试验获得,模拟的井底压力才能与实际符合。

图3 滑脱因子对井底压力的影响

3 结 论

1)建立了考虑滑脱效应的页岩气在双孔介质中的渗流模型。

2)页岩气的解吸附不能忽略,且朗格缪尔体积越大,井底压力下降越慢,越晚探测地层边界。

3)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降低裂缝与基质渗透率的比值,以实现气井稳定生产。

4)滑脱因子越大,井底压力下降越慢。

[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天然气工业,2004,24(7):15~18.

[2]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 [J].天然气工业,2011,31(12):26~39.

[3]许长春 .国内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 [J].特种油气藏,2012,19(1):9~17.

[4]邵珠福,钟建华,于艳玲,等 .从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对比非常规页岩气和煤层气 [J].特种油气藏,2012,19(4):21~25.

[5]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1.

[6]Wu Yu-shu,Wang Cong,Ding Didier.Transient pressure analysis of gas wells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J].SPE160889-MS,2012.

[7]段永刚,李建秋 .页岩气无限导流压裂井压力动态分析 [J].天然气工业,2010,30(3):26~29.

[8]程远方,董丙响,时贤,等 .页岩气藏三孔双渗模型的渗流机理 [J].天然气工业,2012,32(9):1~3.

[9]杨胜来,魏俊之 .油层物理学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0,141.

[10]段永刚,魏明强,李建秋,等 .页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压裂井产能评价 [J].重庆大学学报,2011,34(4):62~66.

[11]Gao Chao,Lee W J,Spivey J P,et al.Modeling multilayer gas reservoirs including sorption effects [J]SPE29173-MS,1994.

[12]王新海,郭立波,谢又新,等 .数值模拟法研究压力敏感地层井底压力响应特征 [J].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28(5):96~97 .

猜你喜欢

朗格气藏渗流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雕刻时光”
致密气藏压裂倾斜缝压力动态分析
塔里木油田超深超高压气藏的成功改造
LG地区复杂礁滩气藏描述技术
特高矿化度Cr3+交联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及其机制
页岩气渗流机理与产能研究
CS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初步认识
两相渗流阻力法在转注井吸水能力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