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纪实情感期刊中编辑女性意识的阶段转向——从《知音》《家庭》中女性意识的现实呈现说起

2013-08-20郭赫男陈红梅

中国出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纪实性知音期刊

文/郭赫男 陈红梅

我国的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最早要追溯到1982 年的《广东妇女》(1983 年改名为《家庭》),至今已整整30 年了。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的描述对象主要定位于女性,着力展现她们的爱情、婚姻及其人生故事。文章大都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在写法上除了大俗大雅、极力煽情、虚实结合之外,还较为讲究文学性;在细节方面讲究文学化;在思想性方面更讲究深度挖掘。它在展现女性形象,提升女性自我意识方面功不可没。然而,从我国女性期刊的总体现状来看,其对女性意识的展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期刊编辑自身的女性意识存在着阶段转向的问题。

一、30 年中我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的发展及女性意识意涵

1.30 年中我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的发展概况

当下的中国女性期刊,按内容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实性的传统期刊,以《知音》《家庭》为代表;另一类则是内容较为时尚、前卫的期刊,如《女友》《时尚》《瑞丽》等。《家庭》与《知音》的创办是女性期刊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它们因创办时间较早而享有着稳定的读者群和发行量,目前,依然是女性期刊中的翘楚。

2.女性意识的意涵

女性意识(views of female)的提出,是女性主义兴起的产物,它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拒绝承认性别间不平等状态是必然的和不可改变的认识。[1]

具体到女性意识的确切意涵,学者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如有人认为:“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2]也有人认为:“所谓女性意识,既包含着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包含着女性自我性别意识。即意识到女性作为和男性平等的人,同时又是其主体的‘另一类’的角色、地位和价值问题。”[3]学者们对女性意识的定义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意涵是相同的,即倡导男女平等、重视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自我主体意识的提升,强调女性应有自己的思想与眼光,要会用女性特有的角度独立审视外部世界,从而把握好自己的生命历程。女性意识其实蕴涵着复杂而多层次的妇女人生价值取向,如对职业或性别角色的看法以及她们所体现的女人的价值,对女性权益的要求和维护,对女性人生意义的认识和把握,对女性内在价值的认定等。

二、从《知音》《家庭》看女性期刊女性意识的现实呈现

笔者以2011 年12 月上半月版和2012 年12 月下半月版的《知音》与《家庭》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封面、标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解读。具体问题有二:一是女性期刊到底塑造了怎样的现代女性形象;二是在实现女性主义理想前景的道路上,我国女性期刊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之所以选择这两份期刊,是因为它们作为大众品牌的以女性为关注、描述对象期刊,拥有巨大的读者量。当然,其读者并不仅限于女性,男性读者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知音》杂志现月发行量达600 余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五位、全国各类杂志排名第二位。而《家庭》作为发行30 年的综合性月刊,如今月发行量达到200 万册,杂志积累了数千万读者,其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形式获得广泛好评。

1.封面

这些年来,无论是《知音》,还是《家庭》,都是将封面设置为年轻的时尚女郎形象,而且几乎全是演艺明星,风格多年未变。2011 年12 月《知音》的封面女郎是黄小蕾,《家庭》的封面女郎是于娜,而2012 年12 月的封面女郎分别是青年演员景甜和银雪。四位女郎均是年轻漂亮、衣着靓丽。

2.标题

从标题的语式来看,多少年来,《知音》中各文章的标题形式始终没有变化,多是一波三折的两段论式的超长句,如《天上人间共缠绵:舍身救命钱与妹妹的爱》《研究生代驾之夜:宝马里冤死了“炫富姐”》等。这两期的40 个文章标题中,无一例外均是这种两段式陈述语句。在《家庭》中,这种两段句式同样得到全面体现,如《QQ 之罪:婚姻要借你之手毁灭?》《官员丈夫也家暴,美女主播愤然维权》等,与《知音》如出一辙。从标题的用词来看,诸如 “第三者”“前妻”“血案”之类敏感性字眼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情绪瞬时受到感染。

3.内容

在本研究中,将内容一项分解为六项指标,分别是故事中主人公的性别、年龄、职业、情感关系、活动领域、性格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这两期《知音》共刊载文章40 篇(每期20 篇),全部为纪实性文章。《家庭》刊载的纪实性文章各为15 篇,其余是一些生活散文、调查类或广告性质的文章。

(1)性别分析

本指标是想具体调查出两份杂志所刊登的纪实性文章的主人公的性别比例情况。

男女基本平等描写《知音》(2011) 15(75%) 2(10%) 3(15%)(2012) 10(50%) 4(20%) 6(30%)《家庭》(2011) 5(33%) 8(53%) 2(14%)(2012) 10(66.7%) 3(20%) 2(13.3%)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

相比较来说,《知音》的女性性别意识更强一些,《家庭》虽然更强调讲述一个家庭及其各个成员的故事,但它的性别视角倾向也是比较明显的,不过,其以男性为表现对象的文章明显多于《知音》。结合两本杂志以往的特点,以及近两年同期次的样本统计来看,《知音》与《家庭》的总体风格是大体不变的。

(2)年龄分析

《知音》中25 篇以女性为报道对象和《家庭》中15 篇以女性为报道对象的文章中的女性年龄统计结果如下:

l ~19 岁 20 ~29 岁 30 ~49 岁 50 岁及以上 未提及《知音》(2011) 1(7%) 5(33%) 6(40%) 2(13%) 1(7%) (2012) 3(30%) 4(40%) 2(20%) 1(10%)《家庭》(2011) 3(60%) 2(40%) (2012) 1(10%) 3(30%) 5(50%) 1(10%)

从对比可知,《知音》和《家庭》都比较注意交代女主角的年龄,因为年龄是女性信息的重要部分,相比较而言,《知音》的这一倾向更明显一些,而且两份杂志文章中的主人公多为中青年女性,她们是比较容易产生情感纠葛的群体,也是读者阅读的兴趣点所在。

(3)职业分析

在职业上,本研究把样本中出现的女性分为8 个类别。公务员泛指一般政府工作人员,或有行政头衔的人;普通职员就是指处于最基层的员工;明星包括各类明星及与之相关的人,如演艺明星、体育明星、节目主持人以及同时较出名的明星家属等;其他包括下岗、退休、家庭主妇、务农和待业或未提及。

公务员 普通职员 个体劳动者 打工族 科教文卫 明星 学生 其他知音(2011) 4(26%) 2(13%)1(7%) 6(40%) 1(7%)1(7%)(2012) 1(10%) 2(20%) 1(10%)1(10%)3(30%) 2(20%)家庭(2011) 2(40%) 1(20%) 2(40%)(2012) 2(20%) 2(20%)1(10%) 2(20%)3(30%)

由统计可知,①女性期刊中还是将大部分女性定位在处于中低收入的普通人群;②明星作为美貌与财富的集合体,成为女性期刊描述的重点似乎理所当然;③一般说来,公务员给人的感觉是稳重、理性、以事业为重,然而在《家庭》中报道女公务员的两篇文章中,却重在反映她们情感上的坎坷,一个甚至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得不让人感叹即使是掌握一定政治话语权的女性在情感上依然是那样脆弱;④无职业女性或职业不明的女性也占很大比例,这说明杂志关心的是女性的私性话题,如同居、性爱、独身女人的生活等,不需要特别在意女性的职业。女性职业定位上的这种模糊化处理表明了女性期刊对都市女性职业特征及职业生涯的关注度并不高,而正当的职业和经济的独立恰是女性真正获得女性意识的前提。

(4)性格特征

本研究将女性的性格特征大体划分为6 种。其中传统美德内涵较广,包括温柔贤惠、容忍大度、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等;独立自主包括独立自信、坚强勇敢、聪明上进、乐观开朗等;坚忍奋斗则强调女性在人生坎坷时期的自我奋斗和不屈精神;负面品质包括狡诈狠毒、糊涂愚昧、自私自利、贪慕虚荣等。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人物身上可能会体现出多种性格,文中只选取最突出的那种性格特征。

传统美德 以德报怨 独立自主 单纯幼稚 坚忍奋斗 负面品质《知音》(2011) 6(40%) 1(7%) 6(40%)2(13%)《知音》(2012) 3(30%) 2(20%) 3(30%) 2(20%)《家庭》(2011) 3(60%) 2(40%)《家庭》 (2012) 3(30%) 2(20%) 1(10%) 4(40%)

第一,从总体数量来看,两种期刊中传统美德都是最重要的女性性格特征,这与一贯的角色偏见相吻合。一般认为,男性是主外的、高大的、有力量的,而女性具有感性、温柔、奉献、服从的特点。第二,文中即使是独立自主的女性,也多是在男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得以走出事业的瓶颈期和情绪的低落期,或背后都有温情男士的支持。第三,《家庭》虽然塑造了两个在遭到男人抛弃后通过自己努力渡过了难关的坚忍奋斗型女性,然而文章并没有把她们乐观心态放在第一位,而是着重渲染了她们的无助、孤独和无奈,这无疑会使广大女性对独立生活产生恐惧。第四,关于女性的负面品质,也是期刊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宣扬女性的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相比,它或许更具有吸引公众阅读的潜质。

(5)情感关系

本研究将文章中女性与其他主要角色的关系分为5 种(见下表)。

朋友关系 家庭关系 恋人关系 第三者 其他《知音》(2011) 8(53%)6(40%) 1(7%)《知音》(2012)1(10%) 4(40%)3(30%)1(10%)1(10%)《家庭》(2011) 3(60%) 2(40%)《家庭》(2012)2(20%) 7(70%) 1(10%)

无论是在《知音》,还是在《家庭》中,女性的婚恋关系始终都是女性期刊关注的焦点,而在这婚恋关系中,有两种题材又占主要地位,一种是女性在婚恋中备受男人的关心照顾,从而感受到家庭、男人的重要;另一种是婚恋内的畸形关系,如乱伦、出轨、凶杀、家暴等。

(6)活动领域

活动领域是指女性活动或存在的领域,本研究大体将其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是个人的婚姻、情感、隐私等私人生活领域;公共领域则主要指女性的事业表现或在公共场合的活动。这一项其实是对第五项“情感关系”的进一步清晰化。

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知音》(2011) 15(100%)(2012) 10(100%)《家庭》(2011) 5(100%)(2012) 10(100%)

这一项的统计结果相对简单,即无论是《知音》,还是《家庭》,所描述的均是女性的私人生活领域,公共领域,如工作、所参加社会团体的活动等均未提及。这说明即使是在目前我国女性期刊发展30 年后的今天,其重心仍旧定位在女性的感情婚姻等私人活动空间,漠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表现或取得的成就,没有真正将女性作为“社会人”来看待。

三、期刊中女性意识现实呈现之批判

回顾《知音》与《家庭》的以往风格,并结合本次对这两份我国领头的女性杂志近两年的内容抽样的结果,本研究认为,中国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经过30 年的发展,已具备初步的女性意识,即开始关注女性命运,试图在“男女都一样”的特殊历史背景中分离出“女人”,努力使女人成为一个不同于男人的独立存在。因此,期刊注意讲述女性故事,展现女性日常生活。然而,“出场”不等于“在场”,女性角色在女性期刊的出场并不必然意味着女性意识在文本叙事中有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女性期刊对女性意识的展示仍然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浅表层次,具体表现在,第一,仍旧将内容重点放在对女性坎坷和不幸的描述上,而对其在公共领域中的成果与贡献绝少提及,也就是说,仍认为女性的位置应该限制于家庭等私人领域。第二,对女性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等积极品质描绘不多,对新时代女性的精神现状缺乏正向展示,在对女性负面品性的描绘中,明显使人感觉沉淀在她们身上的无知、愚昧以及虚荣等,似乎女性的精神风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较大提高。第三,大多数女性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对男人的渴望和生活中没有男人的无奈与失落,这种男性中心主义如果得不到纠正,女性的自我解放就只能是个美丽传说。

总体说来,目前我国此类期刊中对女性的展示,仍停留在“被看”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高扬女性主义的鲜明旗帜、传播女性主义的理论精华,以促进中国广大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不能不说是当今女性期刊发展的桎梏。目前女性意识在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中形象和身体已经“出场”,精神和理性却不“在场”。而这种“在场”的缺失,正是中国期刊目前发展的严重瓶颈。

学者李小江把“走向女人”的历程分为四步:第一,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意识到社会中应该有自己身为女人的一个合法、独立的生存空间;第二,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意识到身为女性的我们应该也能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第三,女性群体意识觉醒:意识到每一个“我”都是女性群体中的一员,都应该为所有女人的成长和发展尽心尽力;第四,将我们的觉醒化作自助、互助的实际行动。[4]由此观照,中国的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存在着女性意识的阶段转向问题,即必须从女性意识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或本质阶段提升。如果我国女性期刊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或突破不了这个瓶颈的话,那女性只能永远成为一个“被看”的“出场”。

四、阶段转向:提升编辑的女性“在场”意识

编辑是期刊的把关人,一份杂志的内容选择与意识导向是编辑筛选与把关的结果,编辑自身女性意识的认识水平会直接影响整个刊物女性意识的表达。所以,提升目前女性期刊编辑的女性意识阶段,是当前女性期刊发展的迫切要求。

女性期刊的编辑必须首先认识到,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和争取女性的主体地位是现代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女性意识的实质就是强调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它强调女性要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对自我身份进行独立判断,包括在社会中的地位、存在价值、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对情感不幸的哀叹和对负心男人的控诉。因此,为了女性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宣扬女性的主体“在场”性,寻找女性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主体意识和自立精神,女性期刊的编辑对此应有自觉的认识。

对于目前女性期刊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这样认为:“女性期刊内容的这种特点,至少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反映了仍然拥有社会主流话语权的男性对女性的定型化观照;第二,反映了具有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男性编辑人员对女性阅读倾向的定型化预期心理;第三,反映了女性读者自身阅读兴趣也存在着自我定型倾向。”[5]这种分析是非常到位的。

女性期刊的编辑,尤其是男性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大众传媒不仅可以再现女性的生活图景,同时也会参与到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中去,引导着两性评价自己和认识对方的标准。女性期刊的责任是引导女性寻找自身潜在的自我主体意识,使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女性主体意识要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既强调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和追求,又要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两性关系,既非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也非女性至上。女性的主体意识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特质,而应当成为女性群体乃至全社会的一种集体意识,这才是女性解放的真正内容,也应该是女性期刊中女性意识的最高体现。

任何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只有编辑自身首先准确领会女性意识的本质意涵,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将这种意识渗透进文字、传播给广大的读者。如果杂志没有这种高层次的女性意识,那么女性期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者说有可能与我们创办女性期刊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传媒从业者社会性别认知水平与其社会性别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社会性别认知水平较低的媒体从业者,其本处于无社会性别观念行为的状态,其编辑工作也定无性别意识的;一个没有性别平等观念的人,无论其如何掩饰其‘男尊女卑’的取向,这种意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6]所以,提升编辑自身女性意识水平,从而带动整个期刊的阅读层次和社会作用,当是未来女性纪实性情感期刊发展的重中之重。

[1]戴潍娜,雷兵.中国女性意识的困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1)

[2]刘钊.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妇女研究论丛, 2004,(6)

[3]周利荣.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兼及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多元形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9)

[4]李小江.解读女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张莲芳.从女性期刊现状反观女性阅读心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07,(5)

[6]沈美华.传媒工作者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取向调查及对策的战略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 2002,(2)

猜你喜欢

纪实性知音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知音
期刊问答
山水知音
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
公益广告的纪实性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节目叙事策略分析
火风与霍尊:是父子,更是知音
我与青山相媚好 琴同流水共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