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意角度浅论图书馆建筑的审美特征

2013-08-20黄月洁牛晓芳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书楼岳麓书院诗意

黄月洁 牛晓芳 隗 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 北京100039)

1 “诗意”的含义

“诗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诗意,指的是诗词歌赋借助于形象描写表现境界或情调的审美特性。古今中外关于“诗意”狭义含义的解释,皆类似于此。就中国诗学角度而言,尤其如此。从具有“赋、比、兴”特点的《诗经》,到中国当代诗歌,无不具有丰富多变的客观物象,同时又藉此充分渲染、表达主观情感,呈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以及“意在言外”的审美意趣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征。语言愈简短而回味愈无穷的,则被视为上乘之作。[1]

而广义的诗意, 指的是被描写事物或实际事物以有限的构成、有限的形象等因素传达给人的很多想象、很多感概。如上所述,构成或形象愈有限,而回味愈无穷的,则愈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化品位。

为便于讨论,在此指出,有诗意审美价值而在其它方面有明显价值缺欠的事物,本文称之为“残缺美”。

在本文讨论范畴之内,囊括狭义诗意与广义诗意。

2 图书馆建筑的诗意审美特征

图书馆建筑,包含多种审美特征,而其“诗意”审美特征,则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在图书馆的审美研究中留下偌大空白。 事实上,很多建筑与诗歌都服从于表达意境与情趣的之需, 图书馆建筑尤其如此。因此,使很多建筑与诗歌常傍久依,从而使很多建筑具有“诗意”审美特征。[2]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内,图书馆建筑的“诗意”审美特征表现得尤其突出。下面,以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建筑为例,从诗意角度浅论图书馆建筑的审美特征。[3]

3 从诗意角度浅论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审美特征

3.1 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之简介

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建筑——亦即现在的御书楼——或曰岳麓书院的藏书楼,具有悠久的历史。 1987 年在原址基础上重建之后,主楼的主要受重部位全为钢筋混凝土,而外露部分则基本以古朴典雅的木结构为主,楼内配以空调等设施,以便书籍收藏和日常管理。 现在,岳麓书院的藏书楼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相关人员及外来学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很多珍贵古代典籍如《四库全书》等均有珍藏[5](见图1)。

图1 御书楼正面形象

3.2 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诗意美的形成基础

岳麓书院的根基是私人书院,与官式建筑、世俗建筑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实质是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体现和艺术审美的寄寓,亦即文人建筑。在此环境中,可更为充分地描绘客观物象,可更为深刻地倾吐一己心声,[3]因此,处处充盈着自然朴实之趣和直抒胸臆的旷达,诗文、题名、匾额、楹联处处盈目,处处皆是诗情画意,较之礼仪森严宏伟严谨的官式建筑与诗画淡薄实用俗气的世俗建筑,更具诗意审美特征。[3]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建筑亦然。

3.3 从诗意角度浅论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审美特征

1)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狭义诗意审美特征

岳麓书院的图书馆建筑通过题名匾额、楹联雕刻等,展示了书院的教化内容、文化内涵等,而傍依于图书馆建筑周边的亭台廊轩、花草树木等,也多含典故,饱蕴寓意。 这些显性与隐性的要素,使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彰显出深邃茫远的诗意审美[5](见图2)。

图2 御书楼周边环境一隅

正如英国学者安诺德所言:“一个时代最完美、 最准确的判断,在其时之诗中,只因诗乃人之心力精华所成。 ”[4]而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产生与成长,也可在相应诗文、碑刻等元素中体现出来。 由唐代至今,关于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歌赋诗词难计其数。如北宋赵拄的“雨久藏书蠢,风高老树斜。邻居尽金碧,一一梵王家”,描绘了藏书楼创建之际,岳麓山的佛庙已是香火鼎盛,而相较之下,书院则愈显孤寂冷清:书遭虫咬,老树在狂风中颤栗。 “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 怀载千载心,俯仰数椽足。”[5]朱熹在《山斋》中,描绘了御书楼在上而讲堂在下的格局,使人隐约感受到到作者所生活年代的一些形貌,这就使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历史生命在无形中获得延伸。“空中楼阁蔽松权,此日谁人文六经。 尽在水声山色里,年年芳草逼人青。 ”通过明代吴愉的《尊经阁》一诗,我们依稀看到了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今貌,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历史生命更具张力与活力了。“仙家何地说蓬莱,百尺高楼接上台。 绕槛溪山春隐映,宿窗星斗夜昭回。 皋比旧以南轩重,典籍新从北闻来。 莫谓神京看较远,缥囊细恢五云开。 ”清代王舜年在其《御书楼》诗作中,极尽笔墨渲染了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御书楼)的神圣伟丽之形象,并刻意点睛,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御书楼)多受历代帝王将相之褒奖。

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所具有的匾额与门联,则是从诗意角度发掘其审美价值的另一个切口。开始,匾额源于建筑,附于建筑,对应着建筑,而随着光阴荏苒,建筑往往也因为匾额而名声渐彰,如“御书楼”匾额。[5]

而楹联,俗称对联,源于唐代,由骈文、律诗发展而成,盛传至今。其语言精炼,活泼灵动,是中国诗歌园地中的一枝奇葩,谷向阳在《中国楹联学概论》中称之为“诗中的诗”。[5]楹联,用于渲染景物,装点建筑,丰富寓意,引发情思,可给观赏者以各种精神引领与文化启迪,不仅具修饰美化建筑形体之用,且有升华了建筑审美意蕴之功。 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环境引发各类楹联的创作,而这些名联反过来强化了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底蕴与审美品位。 如,悬于御书楼的“训话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镰、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通过以点为面的艺术描绘方法,说明了岳麓书院图书馆(御书楼)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教学者们术有专攻,学问精湛,用功极深,求真务实,守道循义,也旁敲侧击地道出了岳麓书院图书馆(御书楼)的历史荣誉和历史地位。 同样是悬于御书楼的“怪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哀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之句,其上联以夸张手法颂书院是传统文化之传播圣地,下联则同以夸张手法赞咏御书楼藏书之广博丰富,通过概括力很强的几个字眼,将御书楼在古代学问史上的显赫地位和传播文化经久不衰之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为岳麓书院图书馆(御书楼)赋予了深邃的历史生命和雄丽的审美意境。

2)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广义诗意审美特征

除了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 直接彰于文字的诗意审美特征之外,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本身还隐含着基于传统文化的诗意审美特征。岳麓书院图书馆的文人建筑要素,是淡雅简洁而富有亲和力的,而礼制建筑要素,则是宏伟富丽而有严格的秩序等差的,与当前时代精神相契合而成,这样的建筑构造特色,富有对比特色,庄谐互彰,主次相映,传达出传统礼乐文化影响下的诗意审美特征[5](见图3、图4)。

图3 具有浓重礼制建筑特色的御书楼外景

3)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残缺美”特征

图4 文人建筑特色十足的御书楼关联建筑景物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及彰显其诗意审美特征的诸种元素亦然。 是以,除了认真发掘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上述的“完整美”,我们还有必要去发现其因地域限制、时代限制而含有的“残缺美”。 这样,我们就会从诗意角度全面解析出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的审美特征。 譬如,岳麓书院图书馆建筑在彰显士文化建筑之典雅朴素之际,也不可避免地展现出过于“出世”的消极思想;在体现礼乐相映的和谐美感之际,亦表露出皇权时代依礼仪思想划分尊卑判分等级的专制主义思想;在体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境界之际,亦反映出风水等迷信思想。[5]

4 结语

在建筑国际化、个性化的时代潮流的裹挟下,中国图书馆建筑亦不例外地卷身其中,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浓重传统文化的图书馆建筑愈来愈鲜见。而传统文化脉络一旦割断,这个民族必然严重贫血、发育不良。因此,多方发掘图书馆建筑的价值,传承其传统文化精髓已刻不容缓。 本文尝试着从诗意审美角度发掘中国图书馆建筑的价值,期引发有识之士的注意,为打造出具有时代意义、饱蕴“天人合一”等卓越思想价值的图书馆建筑而贡献绵薄之力。

[1]李凌.诗意的建造[M].2005:1-6

[2]张耀东.我国图书馆形态的历史沿革与未来[J].科技情报开发,2009(14):2-8.

[3]王良鹏.浅析中国古代图书馆的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08:1-3.

[4]郭继锐.院校图书馆应自觉弘扬传统文化精华[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6)53.

[5]朱丽萍,乔高社. 我国古代图书馆藏书的利用发展过程[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3-4.

[6]易平安.诗意·画意·建筑意[M].2011:12-45.

猜你喜欢

书楼岳麓书院诗意
宋善岭:立秋
咏菊
岳麓书院
诗意地栖居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被耽搁的诗意
书楼寻踪二集(上)
意象融合 数象达意——天一阁书楼营造模式及其营造文化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