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的官民之争
2013-08-20魏志强
| 文 · 魏志强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机构,每年都发布基尼系数。我国国家统计局曾公布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但之后没有再继续公布。12年后,官方基尼系数再度公布,但其结果却引起了一片争议和质疑之声。
基尼系数高低之争
在官方发布基尼系数之前,民间曾有多个机构发布过中国的基尼系数,影响比较大的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基尼系数。2012年12月9日,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这一数值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更高于国际公认的收入分配差距0.4的警戒线。“全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61,世所罕见。”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
官方基尼系数在甘犁基尼系数发布一个月后公布。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都在0.47-0.49之间,远低于甘犁高达0.61的基尼系数。这引起了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即收入分布曲线计算的。图中,横轴是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是累计收入百分比。对角线上的绿色斜线是绝对平均的收入分布线,黑色的纵线是绝对不平均的收入分布线,橙色的是通常见到的实际收入分布曲线。绿线与橙线之间的面积A,相当于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基尼系数等于A/(A+B),经济学含义是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回应到,“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的民间调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无论是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统计制度,都需要一个规范的抽样方法,都需要一个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都需要一个严谨的发布态度。至于中国基尼系数哪个高、哪个低,哪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不想做具体的评论。”但作为比较,马建堂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0.474”。马建堂表示,国家统计局的基尼系数同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两者的数据差不多。
面对马建堂的解释,甘犁并不认为他们高估了中国的基尼系数。他在《以公开科学的抽样调查揭示真实的中国》一文中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统计局时隔多年再次发布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最近指出:‘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我们认为,如果真的要做到这点,统计局也应该公开其调查过程与原始数据,便于比较与补充。在发达国家,既有官方的统计,更有几百家规范的民间调查。绝大多数抽样调查,虽然各有侧重,但大都公开其调查过程和原始数据,互为印证、互为补充,以期能全面把握真实的情况。”
对于官民不同的基尼系数,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等对官方基尼系数基本认同。但李实认为,“由于高收入人群的不配合,统计局城镇住户样本缺少有代表性的高收入住户样本,住户样本中高收入户的代表性偏低。不仅如此,由于城镇住户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某些收入的隐蔽性,城镇住户样本的收入可能被低估,而且越是高收入户,低估的程度可能越高。城镇住户样本中高收入户的缺失以及现有样本中收入的低估,直接导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低估、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低估和全国收入差距的低估。”此外,李实对官方基尼系数在2008年之后转升为降的趋势,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忽略了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推动因素,如房价上涨,垄断行业收入的过快上升等,变化趋势就不具有说服力。不过,李实依然认为,西南财大高估了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民间的一些调查统计不同的是,官方的统计数据有相当程度的遗漏:一是样本的遗漏,高收入居民的一部分收入可能没有如实地反映在调查数据里,这部分主要涉及的是高收入居民的灰色收入。如果能够把这部分灰色收入考虑进来,实际的居民收入差距还会比官方调查的数据更大。”根据王小鲁在2010年发布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报告,2008年,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为9.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为5.4万亿元。
其实,马建堂也承认,“高收入阶层居民难以获取真实的收入信息”,这将导致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偏低。
分配改革不容迟缓
官民基尼系数无论怎么争论,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即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官民争论的只是两极分化达到什么程度而已。
比作秀更可怕的是作假。前段时间,河南平顶山有人向媒体反映,因为空气质量恶化,当地政府部门强制市区范围内的十几家加油站限制加油时间,想加油只能在晚上7点以后,早上8点之前,同时这些加油站要在年底前完成搬迁。
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这反映我国收入差距还是较大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而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大概有4倍左右的差距。这说明我国基尼系数高位运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刻不容缓。
事实上,在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的同时,近些年诸如行业间收入差距、城市内部有无户籍人口间的收入差距、资本所得者和劳动所得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从数据上来看都在上升。
2003-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显示,2003年是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数据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
什么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由腐败和灰色收入导致的收入差距,虽然难以获得可靠的数据,但从感受上来说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王小鲁测算,2008年灰色收入已大约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5%,而这一比例在2005年约在13%左右。王小鲁认为,隐性收入的存在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以全国居民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来衡量,其人均收入差距达65倍。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会明显高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计算的0.47-0.50的水平。
“由于隐性收入的分布高度集中,说明其主要部分不是一般的统计遗漏,而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或缺陷导致的灰色收入。这既包括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界定其合法与否的收入部分,也包括不能认定其来源、但实质属于非法收入的部分。大量现象说明,灰色收入主要是围绕权力产生的,是与腐败密切相关的,往往是来自凭借权力实现的聚敛财富、来自公共资金的流失、来自缺乏健全制度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或者来自对市场、对资源的垄断所产生的收益。”王小鲁撰文说。
这说明,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我们不仅面临着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资本和劳动所得差距等艰巨的任务,还要面临着反腐败的战斗。因此,分配制度的改革已经不单是经济体制改革,它已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