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刊视点

2013-08-20

当代贵州 2013年18期
关键词:朱永新法治领导

●读书学习水平决定工作水平领导水平

《党建》2013年第6期

习近平在《党建》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新农村建设要留住田园风光

《群众》2013年第4期

曹乾石在《群众》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利用城镇的辐射功能,通过路、水、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输血”、“供氧”,改变乡村的旧貌,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但是村庄改造不能丢掉农村固有的乡土风情、空间风貌和生活特点。那种套用城市小区模式用一个“版本”改造乡村的做法,其手段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小区“洋化”,大而无当,这样的“农村现代化”,其实是“乡村城市化”,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不但投入大,耗资多,浪费惊人,也割断了农村的历史和传统,遮蔽了田园风光,去掉了农民“心里的根”。乡村不是城市小区,它以服务集体经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半径为基础,集聚上要有个度,应更具乡村的特点,绝不可贪大求洋。

●开启一场全民教育大讨论

《财经》2013年第17期

2013年第17期《财经》杂志刊发马国川采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的文章认为,又到一年高考季,当万千学子为考入理想大学而拼命复习之际,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的子女却选择了出国读书。

“他们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朱永新说,“这些精英人士掌握着资源和话语权,本来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内在力量,现在却流失了。”在朱永新看来,全社会教育素养不够,对于教育问题的症结缺乏深入讨论,没有改革共识,强大的民间舆论压力不能形成有着共同朝向的行动力,也就不可能推动实质性的改革。中国应该开展一场严肃认真的教育大讨论,“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究竟把孩子带到哪里去?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地讨论。”

●法治也是生产力

《南风窗》2013年第12期

叶竹盛在《南风窗》2013年第12期撰文提出,法治也是生产力。每当内地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后,多数人都在指责政府监管不力。这有一定道理,香港优良法治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的严格监管。但是政府监管未必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法治不是指政府包治一切,而是指市民通过事先确立的规则进行自治。政府的角色是保障这些规则的公平和完善。

食品安全问题较小的国家或地区,一般都在制度上设置了很高的违法成本,食品厂商败诉的后果甚至可能是破产。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并不在于法治,而在于法治保护之下,获得自由和保障的人们,以及他们因此被激发出来的生产创造力和消费积极性。假如只是依靠政府监管,则很有可能演变成权力与商业的勾结,监管也将流于形式。

猜你喜欢

朱永新法治领导
总是写在第一段的外貌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朱永新:教育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渴望改变的那一刻开始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