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实训体系分析
2013-08-19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1 高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培育现状与需求认知
当前,不少高校依托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环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教育,且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借助创新实践基地,开设机电创新实践室、软件工程创新实践室、多媒体创新实践室等创新实践室,学生通过自拟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的方式完成实验任务[1]。厦门大学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形成三代SAE赛车、无人驾驶实验汽车、自动关窗机等成果[2]。这些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尽管国内不少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开放性创新实践教学,也取得了部分创新性成果。但创新的实质是创造和创业的一体化体现,而目前高校实践基地的创新链条仅包括成果创造,缺少创业环节,即高校“有创造无创业、有成果无转化”的难题一直存在,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知,高校创新创业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尚未形成。
对接现代教育观的要求将学生定位于独立自主的学习者、走向成熟的劳动者,对学生的培育由学习延伸至毕业后就业创业等能力提升的新诉求,并结合市场对专业化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需求,以及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对创业发展的需求可知,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高校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培育供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缺口。如何消除此类缺口且能有利于高校成果孵化创业,整合高校各项资源培育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以满足社会各方需求,是学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有待进一步推广普及,形成示范效应。
2 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内涵
知识产权服务本质是以提供知识产权确权-维权-用权等链式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产业化和资本化运作,实现知识产权市场增值的新兴服务形式。其发展不仅受制于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等影响,也受制于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服务功能设计、服务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等影响,更受制于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目标定位的约束。
2.1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界定
有关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含义的探究,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归纳前人文献的论点,主要是从知识产权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维度,讨论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概念。例如,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主体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营利性企事业单位的中介服务组织、高校院所和行业协会商会等非营利性服务组织构成[3];各服务主体以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组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施行知识产权咨询、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以及提供知识产权确权代理服务、维权法律服务和评估交易服务等为服务内容[4];亦有学者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视为一个市场体系,认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围绕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运用等方面,为满足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需要,提供相关服务的有机整体[5]。上述观点表明有关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探究,学界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限于概念解析的表层,亟需强化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指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实践。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需要,以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市场价值实现为服务主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方法技能的知识产权服务主体,通过知识产权的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机制和培训服务基地或专业化综合型人才供给等服务手段,提供以申请代理、预警分析、战略咨询、评估交易、投资融资、托管保险等知识产权确权申请-维权保护-用权增值为链式服务标的,助推市场创新主体智力成果的权利化、产业化、资本化和战略谋划等资产增值和运筹能力提升的服务及其衍生服务的系统。
2.2 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认知及概念界定
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一个子集,在服务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功能定位下,其通常是以社会在职人员或在校的大学生为培训服务对象,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理论与知识产权保护实务为培训服务的产品内容,以强化受训者的知识产权确权保护意识、学会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专利创造等技能等为服务主旨,组织高校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律专业的师资承担理论知识的讲授、业界知名专家讲解实务运作技能的培训系统。
(1)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现况。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约有三类:一是服务于社会的、以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通过为主题的培训服务产品 (培养专利代理人);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以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及其管理行为规范化为主题的培训服务产品 (培训知识产权工程师);三是服务于在校大学生的、以创新实践发明成果的专利化保护意识为主题的培训服务产品,以及少数高校为服务于市场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诉求,开发了以知识产权法律理论及实务技能为主题的培训服务产品 (向社会输送双学士的知识产权复合应用型人才等)。前两类服务产品主要运用于社会人员的再教育,后一类服务产品主要以高校学生为对象,着力培养法务型知识产权人才或具一定创新技能大学生,即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及培养其智力成果专利化创造的技能。本文将服务于大学生创新成果专利化的实训服务体系称为“高校传统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并试图对其加以创新,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及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需求。
(2)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新含义。对接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定位,本文以系统观为视角,经前文分析提出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针对在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而言),是以高校创新实践基地等为服务平台,以创新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或项目团队为服务对象,以“培育关产业痛痒,应创业所求,集专利资源、促专利转化、育专利精英”为服务主旨,利用高校创新实践基地等教学服务资源,撬动整合校内外创新要素资源,以专利技术的创造与运用为教学实训主线,构建组织、平台和规程等服务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培训、创造实践、专利孵化、创业服务”等服务或衍生服务系统。该服务体系是以高校传统型服务体系为基础,根据培育专业化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目标定位创新设计。
2.3 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特征
高校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体系的类型有多种,因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定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讨论的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其服务对象及目标定位在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及其项目成员的专利创造创业实务技能的提升,故有着个性化的特征。
(1)服务宗旨的复合型定位。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团队及其成员的专利技术创造创业技能为主旨,不仅关注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及其成员的学习合作、团队协作、就业创业和生涯选择,更关注学生创意创新成果的专利化及其专利创业思维及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借助政学产合作的专利技术创造与运用实践基地,或创新实践基地和高新区孵化器等校内外载体平台,使受训者通过以知识产权理念培训、创造实践、培育孵化、服务创业等知识方法与实务技能的指导训练,以及专利创业孵化等链式服务产品的训练体验,成为会创新思维、能专利创造,会专利创业、善专利运营的创新团队及复合型实务人才。
(2)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参与。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主体有服务产品的供给和接受主体之分。从创新创业视角看,该实训服务体系的接受主体是高校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的团队及其成员,而供给的主体不限于实践基地的老师、校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师生,还有跨学科、超越院系壁垒而整合的专家教授团队,以及经撬动整合的政界、业界知识产权专家顾问、校友会单位、创新实践导师、专利代理人、科技园区创业导师和资产评估专家组等创新的利益相关者。
(3)服务模式的纵横向拓展。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技能提升为切入点,对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需融合于经济科技发展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育诉求,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复合型实务人才的市场需求,设置高校改进型的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例如,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培育,实施人才培养的长线设计;以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牵引(让受训者自愿跨学科组团、自请指导教师、自主项目策划等),利用第二课堂 (创新实践基地,知行统一、内外对接、师生互动等)实训教案,培育受训者独立思考、创造想象、实践动手等能力,使其形成多角度的认知方式和整体思维的习惯;训练项目团队的知识整合、沟通协作、会提问和能解题的胜任力。同时,结合专利创造创业实训服务体系的主旨,着力于受训者把握专利权创业孵化技能的实训,并在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流程设计上,以“干中学”的渐进式引导方式,对受训者施行“创意+实训”的创作训练、思维方法的逻辑训练、动脑与动手结合的实践训练、撰写成果的 (专利、论文)技能训练,以及专利权创业孵化服务的创业家实战指导、方案策划、营销实践等链式服务创业的历炼,通过为受训者提供全过程的实训服务指导,让受训者的创新创业“更靠谱”。
3 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架构
改进型实训服务体系作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作用的有机体,是由服务平台、服务产品、服务机制等模块组合而成的 (见图1)。其中,服务平台是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配置教学服务资源及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服务产品是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或项目团队供给的理论辅导及其成果发明创造到产业化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内容,服务机制则是协调实训服务体系各模块功能发挥、互动有序、高效运行、形成服务合力和服务品牌的系列制度。
3.1 高校传统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结构及问题
传统型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主旨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技能,使其具有将发明成果专利化的意识及专利创造技能。传统型的实训服务平台以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以校内教学师资、系所和实验室等为实训服务的资源,在校内封闭式平台上为受训者提供创新实践的理论培训和创造实践等服务产品,旨在通过校内的第二课堂,训练学生创意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掌握和动手操作的实践。此类实训服务产品多半是以受训者具有一定创新实践素质和技能、提交技术发明成果或将成果专利化申请而终结。对应的传统型实训服务机制也是围绕校内封闭式的创新平台资源配置设计安排的,其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知识学习、创新技能操作和成果的专利化申请等规章制度为多,且体现为学分认定、荣誉奖励和保研优先等激励办法。
高校传统型实训服务体系施行对于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创造技能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经其实训产出的人才尚不能满足大中科技型企业对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新诉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对高端化知识产权运营精英的迫切需要。因传统型实训服务体系存有以下不足:一是服务产品的功能单一,其以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为宗旨的、使受训者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成果专利化等技能为终结的;二是该类服务产品的附加值低,经实训产出的是具有创新成果确权申请或维权保护等基础性法务型人才,而非文理交叉、科技与法律并举、创新与创业兼具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
3.2 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结构设计
改进型实训服务体系是以勤创意思索、会创新思维、能专利创造,善专利创业、懂专利运营的创新创业团队及复合型实务人才的培育及输出为服务主旨,其本质是对高校传统型实训服务体系的创新优化升级。
(1)服务产品内容的深化。对接现代教育理念及高校创新创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定位,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产品设计,是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团队及成员为受训者,根据市场对就业创业的素质技能要求,在传统型实训服务产品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增添学生对接科技园创新创业等技能训练和创业导师指导内容,通过新增的专利技术转移技能的训练、科技园专利创业孵化等链式服务标的的导入,为学生提供科技园创业孵化实战的训练机会,增添其对专利创造创业实务运作的体验,掌握盘活运营专利实现市场增值技能及方法。据此,改进型实训服务产品的方案设计,不仅配置了受训者创意创新创业的智能开发训练、专利申请辅导、专利孵化指导和专利创业服务等系列性服务内容,而且在实训操作层面上遵循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创造实践指导、专利孵化指导和对接产业服务等训练流程。
图1 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的结构要素比对图
(2)服务平台功能的延伸。鉴于高校改进型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中服务产品内容的深化,就要求为之配置要素资源的服务平台由校内封闭式向校内外开放式转变,既要将业界待创新的诉求信息“引进来”,又要将学生受训练形成的成果专利化,再经创业导师指导及服务平台预孵化凝选后专利“送出去”,使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及其创新团队移植到科技园孵化器接受孵化历炼。具体做法是在实训服务平台上将创意思维训练服务内容对接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市场诉求,引导受训者以市场创新主体的创新诉求为创新思维的主题,使其发明创新更具市场前景和转化实施的价值;引入中介机构或科技园的创业导师参与专利转化项目的凝选,对受训者予以专利转化创业实训的指导,通过提升受训者创意创新创业技能,扭转受训者的专利创造留于纸上或沉睡于“象牙塔”内的窘局等。
实训服务平台服务功能的外延不仅要求高校加大校内要素资源投入力度,而且要强化与校外创新机构 (科技园孵化器、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及与之关联的政府管理部门等)联动合作,以校内创新资源撬动校外创新要素资源的融入,整合政产学金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多方要素推进资源共享,形成集评价、咨询、法律、财务、融资和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训服务平台载体,以此更有效地服务于受训者知识产权创造创业的复合型实务技能提高。进而,既可促进高校“专利转化创业产生价值——回收资金再投入发明创新——成果专利化移植于科技孵化器创业孵化实现价值”良性循环创新链条的形成,亦可满足市场对“创新不止于专利创造”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诉求。
(3)服务运作机制的完善。改进型实训服务产品内容的深化、实训服务平台功能的拓展必然要求为之保障的服务机制匹配适宜。由服务于受训者的创意思维、发明创新及成果专利化,拓展到专利的技术转化、创业预孵化及移植至科技园孵化器创业等技能训练,为受训者提供技术创新全过程链式服务供给,既要求实训服务平台以校内创新资源撬动校外创新资源的融入,成为政策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导师流等要素集聚区[6],又要求多元主体 (服务平台的师生、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及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创业导师、资产评估专家组等)沟通协同形成实训服务的合力,而这些服务功效的发挥又依赖于服务运行机制的创新。因而,改进型服务机制中应在传统服务机制 (日常管理机制、学生激励引导机制、师资引进与激励机、理论及实践培训机制等)基础上,着力于受训者链式服务供给的后端服务内容完善制度安排,其不仅要发挥撬动校外资源介入并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功效 (外部资源撬动机制、校内资源整合机制等),还应服务于实训服务系统专利技术实现价值战略策划(专利孵化机制、专利创业机制和专利商业化模式等)。进而,助推受训者从创意萌发到智力成果形成,直至将专利创业预孵化推向科技园孵化器的产业化价值实现。
4 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4.1 转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观念,促进高校实训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高校传统型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的服务主旨,在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技能的体悟,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造技能的毕业生,而不是具有创新创业技能的实务人才。传统型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专利创造未对接市场诉求、服务功能缺少就业创业技能实训内容、服务资源为封闭式要素的配置等。而改进型实训服务体系则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技能为人才培育目标,以创造创业导向为服务定位,以整合资源为服务重任,有效弥补传统性服务体系的不足,突破高校传统型创新服务体系中人才培育“校内圈养”的闭环,形成具理论培训、创造实践、培育孵化和服务创业等系统结构的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实现高校实训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4.2 围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实训服务体系的师资力量建设
鉴于不少高校从事知识产权培训的师资多为法学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其法学理论基础扎实,但没有工科技术研发创新等专业学科背景、缺失技术创新创意设计操作实践及科技管理等实践经验。高校因缺失多学科综合型的师资队伍,尚难将有理工科知识的学生培养成既懂科技创新、又懂战略管理及经济金融法律的复合型知识产权精英人才,因而远不能满足市场对复合型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需要。故而,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内生外联引进知识产权优秀师资,改革实训服务体系的师资结构组成,以更好服务于知识产权复合型实务人才的培育目标。例如,可实施“借脑”工程,各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经常邀请名校知识产权领域的名家做报告,以提升知识产权的专业素质能力。同时在实训服务体系的师资构成中增加实务教师的人数,聘请科技园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校友会、发明协会和技术经纪人等担当“创业就业导师”,以提升实训服务体系的实践性能力。
4.3 积极撬动整合创新资源,打造高校实训服务体系产学研链条
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专注于学生创意创新成果的专利化及其专利创业思维及素质能力一并提升。因而,在高校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撬动外部创新资源并予以整合对促进实训服务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服务体系应导入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孵化器、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等创新资源,合作创建“园区助推型”专利创造创业孵化育人模式,形成集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区、产业区和服务配套的链式服务区,完成从创意源头设计到创新创业链上下高端环节的全链条开放式实训服务体系的服务供给。进而,挖掘盘活学生创造创业潜在资源,培育具有知识整合力+研发沟通力+会提问能解题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实训服务体系中学生专利创业孵化的成效。
[1]吴琳,许梅杰,于艳洋.大连理工大学:让大学生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EB/OL].http://edu.workercn.cn/c/2011/10/20/111020113812895364022.html,(2011 -10 -20)[2013 -05 -13].
[2]马跃华,唐红波.厦门理工学院探索“亲产业”大学之路[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0/19/c_122174611.htm,(2011-10-19)[2013-05-13].
[3]虞文武,王冬林,范丽恒.常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创新体系建设,2012,(19):164-165.
[4]洪群联.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路[J].经济纵横,2011,(11):44-49.
[5]王锐.完善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1):52-54.
[6]薛捷,张振刚.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