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真
2013-08-17
欧洲大都市区网络:大都市治理
欧洲大都市区网络(The Network of European Metropolitan Regions and Areas,METREX)联合了欧洲50个大都市区,为它们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为跨区域和跨国的合作项目提供服务。2013年4月,年度春季会议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主题是“大都市的尺度 - 欧盟的现状”,着重讨论各层级政府体系中的大都市治理问题。在会议上,阿姆斯特丹城市政府、柏林-勃兰登堡空间联合委员会、大巴黎城市规划委员会签署了“大都市宣言”,将欧洲事务和三方共同利益纳入各自的战略规划中,包括《阿姆斯特丹2040空间发展愿景》、《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区域战略报告》以及《大巴黎2030战略规划》。
改善城市交通会议:城市交通的重点是运送人口而非车辆
全球机动车总量将于2035年实现翻番,达到17亿辆左右。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到2030年,全球60%的人口有可能会在城市居住。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世界城市正面临交通问题。城市当前在基础设施和政策方面作出的选择将会形成今后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或将助推构建经济健康发展的城市,或将构建以污染、拥堵和气候变化为显著特点的城市。
近日,世界银行召开2013年改善城市交通会议,就如何构建城市交通未来和全世界所需交通系统的融资问题展开讨论。在去年春季召开的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世行和其它各大多边发展银行针对今后10年承诺了1 750亿美元贷款,用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世界各国政府和城市发展专家现在就必须确定使用这笔资金及其自有资金的方法,这些方法需有助于今后构建更环保、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
联合国发布人类发展指数: 南方的崛起
为了纠正对于经济产出的迷恋,1990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推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结合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预计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和经济产出(人均GDP的对数)等3项主要指标进行排名,分别反映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2013年3月,联合国发布了年度报告,题为《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类进步》,认为中国2012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699,与1980年的0.407相比取得了显著进步,增幅为72%。这一指数高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平均值0.683以及金砖四国平均值0.655,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01位,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中国的进步主要得益于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持续投入、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资、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公平以及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013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发布: 中国位居榜首
近日,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与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业组联合发布《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2013 Global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当前以及未来5年均位居榜首,而中国的关键优势在于劳动力及原料成本低廉,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业,以及完善的供应商网络。
报告通过对世界各地550多名制造业企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的调查,指出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德国和日本等20世纪制造业中坚力量在维持其竞争优势之时,正面临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正在崛起。全球首席执行官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印度仍然是讨论核心,制造商正在将发展的关注重点转向这些市场,以获取日益增长的本土消费需求并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战略制造中心。
《世界城市文化报告》发布: 优化城市文化生态
受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的委托,BOP咨询公司和伦敦国王学院联合调查了全球12座代表性城市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情况,并发布了《世界城市文化报告》。受调查城市均是本国的最大城市,同时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文化中心,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这12座城市分别是上海、柏林、伊斯坦布尔、约翰内斯堡、伦敦、孟买、纽约、巴黎、圣保罗、新加坡、悉尼和东京,调查的内容共60多项。报告认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市民文化活动数、文化消费和生产的市民参与度、街头艺术以及城市文化国际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在全球化的大潮冲击之下,每个城市的贸易、商业和金融模式都趋向于雷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才是令城市与众不同的主要原因。文化氛围的强弱无法量化,仅仅在文化场所和活动的数量上类比城市文化也是有所偏颇的。报告也强调,这份报告目的不是为了排名,并非为了认定哪个城市拥有“最牛”的文化氛围,而是为了了解文化在一个成功的国际大城市里所扮演的角色。
自行车高速公路
当中国城市陷入“堵车-拓宽公路-再堵车”的怪圈时,欧洲在经历了西方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汽车的疯狂演变后,以汽车为中心的公路交通正在出现由“四轮”到“两轮”的回归。德国鲁尔区和不少欧洲城市已在建设普通自行车道的升级版:自行车高速路。这种全新的公路交通方式的最高时速可达40km,没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而且晚间也有夜光照明标识。在德国传统的工业重地鲁尔区,鲁尔地区协会目前正在与政府合作实施这种交通项目,路宽5m,全长约60km,串联起鲁尔区数个城市。
同时,德国正在研发靠气流助力的封闭自行车高速公路:在高速道内补充大型的流动气流,骑行者可获得气流的助力推动,省力、提速又可避免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