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安防行业的软肋

2013-08-17纪瞳瞳

中国公共安全 2013年9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标准化标准

■纪瞳瞳

标准化将使安防企业经历一场大考,迫使技术薄弱、实力不济的企业、质量低劣的产品退出安防市场,也将改变国内安防业的格局。中国安防产业走过了30多年,可以说是从混乱中开始,却不应该以混乱为名继续走下去。

标准化的问题在行业内提了很多年,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在各种公开场合都反反复复老生常谈,可见整个行业为标准不规范付出的代价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隐痛。

上个世纪开始国际标准化浪潮兴起,各种标准化组织和协会应运而生,其背后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安防产业技术的协调,还是国家产业经济安全和企业长远的市场战略之间的相互较量。

近年来,国内安防产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再一次掀起企业进军安防市场的高潮。同时,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产品技术指标、凝聚市场集中度的标准化呼声也越来越高。

与许多国际上通行的行业标准相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安防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

面对严酷的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可以脱离整个产业状况苟且独活。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行业标准化的大潮必将大浪淘沙。问题是,当潮水过去,浪淘以后还将留下什么?是在混战中成长起来的世界级企业,还是满目荒芜、以次充好的乱市,抑或是重演某些产业政府出手救市、国进民退的旧幕?

标准化将使安防企业经历一场大考,迫使技术薄弱、实力不济的企业、质量低劣的产品退出安防市场,也将改变国内安防业的格局。

乱市之中的标准

中国安防产业走过了30多年,可以说是从混乱中开始,却不应该以混乱为名继续走下去。

许多年来,安防产品市场的不规范一直是业内头疼的问题。“很多企业就连生产许可证也冒充作假,更不用说去做各种认证了,这种情形之下,品质成为无稽之谈。”深圳市联特微技术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王义学谈到安防市场的产品质量问题时这样评价。

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呼唤行业标准化的到来。

“没有标准市场的混乱局面就无法改变,现在有些不良厂商基于功利,随便拿来一些东西就可以拼拼凑凑,这是很要命的”,“但是贪图一时之利,只能破坏长远的利益”,网视无忧总经理华桂龙对媒体表示。

美国在1894年就成立了UL保险商实验室,是美国最权威的从事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的机构,有一整套非常严谨的组织管理体制和产品认证程序。英国很早就是ISO核心成员国之一,英国标准协会BSI成立于1901年,九十年代进一步扩展了质量检验工作,与国际电工和EC等国际组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集标准研发、标准技术信息提供、产品测试、体系认证和商检服务于一体。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成立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安防标委会,代号为SAC/TC100),主要负责我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截至2012年7月底,SAC/TC100完成多项安防标准,涉及入侵和反劫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防爆安检、安防工程等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其中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26 项。

但是高速发展的安防科技和瞬息变幻的市场格局还是让SAC/TC100的安防标准显得有些滞后。

首先是安防行业标准的不平衡问题。安防行业是一个大的概念,其中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系统、周界巡防、对讲、停车场管理、家居安防等各个方面,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标准化制定的现状来看,安防行业中的不同领域在标准的规范的发展上并不平衡,某些领域的标准制定相对完善,而有些领域的行业标准却迟迟未能出台。

其次是安防行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扩展问题。一些基础的标准并不能解决产品合作中的具体问题,某些标准在细节上并不明确,系统在扩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编码和解码体系增加了系统对接的难度。

另外,国内标准化工作在实际应用上的滞后也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问题。多技术、多应用造成了行业标准的不统一,一些标准出台以后,不能够获得行业的积极响应。很多厂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回避最新的技术标准,另辟蹊径争夺市场。“其实很多企业虽然表示希望标准出台,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却不愿意公布自己技术,甚至会回避一些标准”业内人士指出。

标准化背后的利益之争

国内安防产业在与国际市场的博弈上处于技术劣势。我国的安防产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科研力量薄弱,自主研发的能力不足。很多高端产品还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权的方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者改进国外产品的某些性能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报警器材为例,美国、日本、以色列、德国等国家的产品在工艺和性能的稳定性上较国内产品具有更高的美誉度,而我国生产报警器材的企业所需的高端元器件多依赖从国外进口。

安防企业在保证社会安全的同时也要寻求自保。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了我国安防企业被排挤出国际市场竞争的风险。一旦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的视频模型、接口、数据类型、数据交换方式等与国际上实力强大的终端客户不能对接,在市场影响度上将大打折扣,市场地位将会非常尴尬。

为了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的持续良性发展,保证企业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源,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国内很多安防企业根据自身的价值和利益,或是选择加入某些行业组织、遵循行业组织协议的相关标准并从中学习先进技术、开拓自身资源,或是积极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普及化,或是另外组织研发更新的标准。

以视频监控市场为例,国外的三大标准组织ONVIF、PSIA、HDcctv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它们的会员企业往往垄断核心技术。市场中有实力的企业像松下、西门子、三星、思科、TI都是ONVIF的成员,Comart、CSST、Everfocus、INFINOVA、Gennum、OVi、Stretch加入了HDcctv,PSIA中也不乏大品牌企业如Cisco、GE、Honeywell、Panasonic等。国内安防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浙江大华是ONVIF的成员。

具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安防龙头企业争相制定企业标准,并积极推动企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标准之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家间、企业间的利益之争,竞争标准中大量专利的授权实质上是在维护国家产业经济安全和企业自身长远的利益。

2010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SVAC(即《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全称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是根据我国安防监控应用需求制定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国家标准。但是SVAC国标已经出台至今,真正采用SVAC标准的企业却并不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SVAC标准并没有得到行业的认可”。

中星微电子是少数几家支持SVAC标准的国内企业,开发了基于SVAC标准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据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11月1日,中星微发布消息,旗下子公司中星微电子与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签署购买协议,为后者提供基于SVAC的监控产品和服务。根据协议,中星微电子的订单价值将达到623万美元,该项目预计在2013年2月完成。

2013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在两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广应用安防监控SVAC国家标准,再次提醒人们关注视频监控国标的建设问题。

邓中翰认为,完善安防产业的顶层设计、推行SVAC国家标准能够实现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摆脱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保证安防产业拥有健康的良性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得到国家支持,明确SVAC国家标准的应用时间表,将会引导国内乃至国外企业纷纷响应,我国相关产业也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并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

“成立SVAC联盟来推广新国标,对于国内安防监控行业绝对是件好事”,F&S咨询公司市场分析师李正在SVAC推行之初对媒体表示。

四川艾普视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挺认为,关于SVAC标准的推广是一个方面,但是市场应用却是另外一个方面,还要看其他企业对这个标准的接受情况怎样,因为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基于这个平台的研发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标准的制定不能单从某些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还应该看业内普遍的接受情况。

“目前和SVAC相比,在视频监控的标准中业内普遍认可的是公安部出GB/T28181-2011新国标。”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6月,在经过了GA669标准的尝试之后,国标GB/T28181-2011正式实施。此前地方也曾出台各种标准,如浙江的DB33629系列、北京的DB11-384、重庆的DB50/216-2006系列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互相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给产品的维护和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行。公安部出GB/T28181-2011新国标对行业标准的规范化有重要的意义,也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

行业的标准化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专利费成本,而国内不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很难保证本土安防企业自身的利益。发展了近30年的国内安防市场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善的维护和评估产业技术的方法,长期处于莽荒之战的国内安防企业,唯恐被混乱的市场秩序拉下水。

行业组织和协议的目标虽然在于以全面开放性的标准来推动不同企业间的产品整合,但是免费加入行业组织却不可能完全免费拥有他们数量庞大的专利技术。昂贵的专利费是企业成本控制中非常头疼的问题。每个协议的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核心技术的掌控。

国内安防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海康威视为例,到目前为止申请专利34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5项。

公安部一所副所长陈朝武指出,“SVAC具体算法优先采用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案。”

标准化在国内的推行是在不断的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整合产业的优势资源,也是在不断的淘汰劣势的中小型企业,改变市场格局。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标先进性与国内安防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则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标准化不仅仅是规范安防行业的市场秩序,还将给整个行业带来系统性升级和全面整合。“标准化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是整合产业资源的必经之路。”业内人士指出。

推动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工作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标准化要保持安防产业技术发展的理念一致,整体标准与细节标准全面细致,并且要求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和结构统一协调,资源开放、及时共享,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各个项目之间的层次、要素进行统筹管理。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结合技术和应用实际的繁琐复杂的系统工作,安防行业的产品品种繁多、技术复杂、协作配套与通信互换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很高。

标准化既要考虑适应新技术的趋势、行业秩序的调整,也要调和各方面的利益。一方面保证国内安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竞争力,产品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可控性,同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政府对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要进行充分的协调,保证标准化工作与企业以往的技术标准、经营秩序上的平稳过渡、合理对接。

结束语

安防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每一年都会有各种新的技术名词出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仅仅是它的语素,而行业标准却是它的语法。市场繁荣要保证在一定的规范中进行充分、合理竞争。当我们不断去理解新语素的含义时,也不能忘记它们的语法规则正在悄然变化。对企业来说,掌握核心科技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共享和兼容,就无法将新的技术真正推向市场。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标准化标准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